基于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园林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基于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园林设计研究

张欣

云南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650024

摘要:园林设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环境心理学的加入为园林设计带去了新的思路,促成全新的园林设计体系的形成,展现了新型的园林设计与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彰显了园林设计的人文关怀。基于此,本文就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探讨了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望持续推动园林设计发展。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园林设计;应用方案

引言: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中重要的分支,因此其具备交叉学科的属性,尤其是在园林设计中的使用更加彰显了环境心理学的实用性。而园林设计也因环境心理学的加入使得设计内容更加丰富,将关注点更多地集中于如何缓解人们压力方面,在满足园林艺术性需求的同时,满足人们对于园林设计舒适性的追求。

  1. 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对于园林设计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其对于景观环境的转变,同时也使得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环境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促使人们对于园林设计做出新的评价。

1.1景观环境的利用

以往在对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更多的是考虑美学与艺术的观点,因此最终呈现的园林设计其更加具备艺术性,反而缺少了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们对于环境舒适度以及感官的需求。但是随着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转变了以往的设计理念,其更加注重人的意志,倾向于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以便在设计园林时能够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会根据环境的特点对设计方案进行整改,并在此过程中考虑群众的心理需求,找寻其中的切合点,以便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其园林设计也能对新的模式进行探索,探寻新的设计规律,从而重新对空间以及景观进行规划。

1.2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景观环境的变化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产生引导作用,因此人的行为会随着景观的变化而产生转变。基于刺激行为曲线的视角,园林景观的变化会在标准范围之内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但是如果一旦超出人们的承受界限,其对于人们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无法集中注意力或是造成审美疲劳等。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中运用环境心理学,能够将设计保持在适度的范围之内,精准地找寻心理刺激点与环境设计之间的平衡点,从而落实园林的设计方案,以便环境的变化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正向刺激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园林的功效,给予人们舒适的体验[1]

1.3环境评价

人们处于园林中会不自觉地对园林做出评价,而从认知理论的视角来看,人们对于园林设计的讨论,其主要集中于某一特定主体或是基于自身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偏好进行讨论,以此来辨别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劣。而且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其认知情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正逐渐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所以评价园林设计优劣的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人们在对园林进行评价时更加能够融入自身的情感,从而对园林设计产生积极客观的评价。

  1.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更多地体现在将人们的感知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其更多地将人们的知觉以及情感与环境设计相结合,从而在园林环境中给予人们更多的安全感,并通过标志的应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

2.1知觉与设计相结合

为了突出园林设计中的多样性,对于植物元素进行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其会考虑到不同植物对于人们心理产生的影响,从而与环境心理学的知识相结合,提高选择植物类型的准确性,以便做出合理的设置。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因为人的感知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对植物进行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植物种类对人们视觉、听觉以及嗅觉的不同感受。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应当将人们的感知作为切入点,例如,为了满足人们嗅觉的需求,可以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选择具备清新气息的植物,提高人们对植物的舒适度,以免过重的气味造成人们嗅觉的不适。另外,在选择植物时还要选择成活率较高的植物,并保证植物与休息区能够处于合适的位置,在保证空气清新的同时,给予人们新鲜的嗅觉体验。而在满足人们听觉的需求时,设计师可以基于园林景观与其他景观之间的差异,通过种植芭蕉树的方式,借由天气的力量调动人们听觉,从而展现园林设计的灵活性[2]。在满足人们视觉需求时,则可以利用色彩差异以及植物种植密度的变化,给予人们较强的视觉冲击,提高人们观赏植物的新鲜度,增加整个园区的美感。

2.2色彩和情感相结合

人们在对园林进行观赏的过程中,其景观中的色彩对于人们的情绪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一些特定的色彩甚至可以带来情绪变化,所以色彩变化既承担着刺激人们视觉系统的功能,同时也承担着影响人们情绪变化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选择较为简单的色彩,以免造成眼花缭乱的效果。尤其是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重点关注植物色彩渗透与人们情感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将此作为园林设计的基础,进一步展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美学价值。色彩的变化更多的是通过饱和度以及亮度的变化,因此为了保证其在设计中能够达到显著的效果,要科学地对其进行应用,可以选择一些开花类植物,以便园林中具有亮度较高的色彩,给予人们明媚的感受。在色彩领域主要将色彩分为暖色系以及冷色系,因此为了能尽快地调动人们的感官,利用冷色系的色彩能够使人们处于冷静的状态中,而暖色系则能增添人们的兴奋感,进而实现对于人们心理状态的调整。

2.3标志的应用

标志的作用主要在于将其作为园林设计的参照物,因为其具备极为明显的特征,所以人们观赏园林时能够即刻抓住人们的眼球,因此在选择标志物时既要保证其能够与园林设计融为一体,又要具备一定象征性。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选择标志可以采用小品形式或是雕塑的形式,以便彰显园林建筑的深厚内涵。在设计标志时可以利用视觉差异以及空间设计等要素制造获取标志物的路径,以便在保证园林道路有序性的同时能够增加环境的协调感,制造虚假的错乱感[3]。另外,在设计标志物时也可以基于不同领域增加标志物的辨识度,利用视觉靠近的程度确定标志物的位置,进而设计出吸引人眼球的核心景观,例如常见的音乐喷泉以及假山等醒目的标志。

2.4社会交往设计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对交往空间进行设计,既要考虑到交往的边界又要考虑到交往的尺度,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预留出充足的交往边界会选择将人流规模作为设计界限的考量,以便明确划分出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在设计边界和过渡线会可以利用小空间的设计,用植物或是座椅充当遮挡物,以便起到划分区域的作用。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其主要有密切交往距离以及正常社交距离两种形式,因此在设计时可以将其作为空间尺度的参考依据,利用建筑小品或是植物配置为人们预留出交往空间。另外,在设计交往空间时要尽可能满足人们舒适性的需求,以便对空间进行有序规划和组织,尽可能地做好流线处理,划分更为清晰的区域,利用视线以及艺术化的处理,展现园林的功能性,从而满足人们对于园林设计的期待。

结语:总而言之,将环境心理学渗透到园林设计中能够促使园林设计更具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的特点,从而满足人们对于园林空间私密性以及人际交往安全距离的追求,因此设计师应当做好环境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交融,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景观环境观赏需求的同时,提高参观者对环境的好感,为人们营造舒适和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王俊,蔡辰,隋龙.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园林设计[J].现代园艺,2022,45(12):74-76.

[2]于晓.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21,44(24):122-124.

[3]苑海燕.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心理学应用研究——评《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及其设计应用》[J].生态经济,2020,36(08):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