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建设

罗畅

沅江市融媒体中心     湖南省沅江市   413100

摘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是党站在新发展阶段和研判新发展格局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乡村文化必然能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要求看,要充分的发挥出乡村文化的价值,才能更好的引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现代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乡村文化;乡村振兴;建设

引言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工程。作为乡村发展的基础任务,乡村文化建设是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是在新时期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涌现出一些新矛盾。为此,需要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村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提出切实的对策和建议,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1、乡村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作用

1.1乡村文化振兴有助于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文化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精神需求,而乡村文化建设是广大农民群众物质需求得到一定发展的内在文化追求,是农村地区实现长期发展的驱动力和灵魂。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对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乡村文化的建设能够使乡村的基层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也能够保持乡村地区独有的文化脉络和文化特质,使农村地区的文化能够旺盛的发展活力,促使农民群众的精神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

1.2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推动产业兴旺

乡村经济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多数乡村经济还较为落后的过去,大部分乡村地区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依靠自然条件的农业生产和依靠人力的手工业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产业兴旺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工程,乡村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升级是影响乡村振兴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乡村实现脱贫致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都要靠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看,乡村文化建设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源泉动力,对乡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先进的乡村文化能对繁荣乡村经济起积极作用,为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

2、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建设策略

2.1文化企业加大资金投入乡村文化建设与有关部门

通力合作,挖掘并整合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与文化元素,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赋予传统以现代性,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建设乡村文化的根本条件,诸多乡村文化落后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文化专项资金极度匮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级政府虽已对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不同程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扶持,但由于乡村文化各方面基础过于薄弱,建设进程仍十分缓慢,文化产品、文化保护等多方面问题尚未妥善解决。文化企业则可以与乡村合作注入资本,挖掘文化价值,延长产业链,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

2.2强化政策宣传

用活用好“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统筹文化活动演出,农民夜校、农家书屋等资源,把讲理论和讲政策、讲道理和讲故事、讲“国之大者”和讲群众利益关切结合起来,引导群众感悟思想伟力,提振乡村精气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丰富内容供给,聚焦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联系,制作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或小品、相声、“三句半”等文艺作品等,满足群众学理论的多样化需求。

2.3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我们党一直注重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实现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总抓手,既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又有助于解决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一是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将创意文化与乡村农业结合。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旅融合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在部分历史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乡村地区,如山东蒙山人家、河南南街村、北京焦庄户村等地,将优美的乡村景观和红色精神融入文化产业布局,发展“农业+特色文化旅游业”,既能够赓续红色血脉、讲好乡旅故事,也能够为乡村增添经济效益。二是对于乡村的特色手艺和民俗,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创新文化活动模式,融入艺术观赏性和娱乐性,打造特色文化艺术活动品牌,提升乡村特色文化内涵和文化产业品质。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是转化乡村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客观需要。“生态文化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根基,只有乡村生态文化和农业生态文明得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培育乡村生态文化园、绿色文化示范园能够有效契合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2.4提升村民文化素养

要实现乡风文明建设,必须从农民自身下手,完善农民素质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农民。村民是乡村社会的绝大多数,是主体力量,村民文化素养的高低,对乡村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更大成就有直接影响。由于很多村民文化水平不高、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还有不少村民甚至是文盲、半文盲,导致他们对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都比较低,有的人即使有参与文化活动的想法和意愿,但却不能很好理解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宜地对村民展开培训,提高其整体文化素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相关政策、制度,培养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坚持“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和理念,致力于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普遍提高全体村民的受教育程度,使乡村文化建设后继有人,从而能够可持续发展。

2.5协调乡村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一,明确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目标,弱化经济效益,突出社会效益。文化产业应该重视思想观念的建设,落实人民为核心的理念,推动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深入到群众生活中,使得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也会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乡村文化产品。第二,加强经济效益方面的控制,落实制度保障措施。以制度来约束乡村文化的发展速度以及扩展范围,突出其社会功能,将经济效益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引领乡村文化经济发展的正常化。同时还要建设完善的产业格局,形成新的乡村文化格局,使得文化产品社会功能性更好展现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加快乡村文化人才的有效培养,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弘扬农村地区的特色乡风、特色文化,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创新和继承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提高乡村文化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发挥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支撑力。

参考文献

[1]苏耀学.甘肃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研究[J].当代农机,2022(6):69-70.

[2] 宋晓敏,陈敏.乡村振兴战略下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2(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