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3

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席佳欣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镇江市,212002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观察患者满意程度。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医治急性脑梗死的100例患者,以硬币法将各50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为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为研究组加行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患者满意率、治疗依从率以及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满意率(98%)比对照组(80%)高,治疗依从率(100%)比对照组(84%)高,P<0.05。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P>0.05;干预后再次比较,两组均有明显变化且研究组的心理健康评分比对照组低,自我效能感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对其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自我行为管理、护理满意度均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急性脑梗死;应用效果满意度

脑血流减少甚至中断,使得局部脑组织缺少血氧供应进而发生坏死,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1]。在发生脑梗死后,临床需要尽早为患者开展治疗,恢复血管的再通,使受损脑组织及时获得血流灌注,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2]。而在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为患者提供积极的护理干预,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尽早为其开展康复训练,以通过机械性刺激来促进神经的重塑和神经功能的恢复[3]。但是,许多患者对此并不了解,治疗依从性较差,缺乏自我效能感,自我行为管理能力较低,这无疑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导致不良预后,因此临床需要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行为管理能力[4]。本文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医治急性脑梗死的100例患者,试分析应用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给患者满意程度、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依从性产生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医治急性脑梗死的100例患者,以硬币法将各50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52岁~88岁,中位值为(70.58±8.32)岁;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13例,大专及以上37例。研究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3岁~87岁,中位值为(70.47±8.23)岁;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15例,大专及以上35例。分析以上资料,P>0.05,统计学对比在两组间可行。

入选标准:(1)与急性脑梗死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记载的诊断标准符合,且经CT或MRI等检查予以证实;(2)第一次发病;(3)生命体征平稳;(4)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研究;(5)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此次研究申请。

排除标准:(1)存在脑动脉瘤等其他脑血管病变或合并有脑出血;(2)临床资料有缺漏;(3)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等;(4)发病前患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5)依从性欠佳。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开展与脑梗死有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负性情绪进行积极疏导,根据医嘱监督患者按时定量服药,基于患者病情需要及口味喜好安排患者饮食,确保病室环境的干净舒适,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其进行运动康复锻炼。

研究组加行心理干预+健康宣教:(1)心理干预:护患之间多加沟通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多参与机体活动,从而使其保持良好心情。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将患者病情如实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邀请痊愈出院患者回院讲解自身体会,使患者能够客观看待自身疾病,避免因担忧病情而产生严重负性情绪。日常以温和的态度对待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给予患者关怀和鼓励,并联合患者家属向患者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以使患者内心充实、自信,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于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应经常给予语言肯定,使其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配合进行康复锻炼。(2)健康教育:评估患者文化程度,为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选择较为直观的健康教育方式,如一对一口头教育、播放视频、举办讲座等,为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选择符合其喜好的健康教育方式,如发放手册、推动微信文章等,确保患者及其家属都能了解脑梗死的病因、治疗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患者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积极进行康复锻炼,保持健康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远离烟酒,减少胆固醇、脂肪和钠盐的摄入。

1.3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如下指标:(1)患者满意率:使用科室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临床工作的满意程度,可分为满意度较高、满意度尚可、满意度较低三个等级,统计患者选择结果,基于“总满意率=(满意度较高例数+满意度尚可例数)÷总例数×100%”的公式开展计算

[6]。(2)治疗依从率:观察患者对医护人员治疗护理行为的配合程度,完全配合为依从性较高,部分配合为依从性尚可,完全不配合为依从性较低,统计患者选择结果,基于“总依从率=(依从性较高例数+依从性尚可例数)÷总例数×100%”的公式开展计算[7]。(3)心理健康评分:使用SCL-90量表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程度,主要有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强迫、偏执、躯体化等10个维度,下辖条目90个,每个条目可计1~5分,160分为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评分越高,心理健康度越低[8]。(4)自我效能感评分:使用针对脑卒中康复患者的SSEQ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评估,共有日常活动效能、自我管理效能2个维度,下辖条目11个,每个条目可计1~10分,评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9]。(5)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使用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进行评估,主要有康复锻炼管理、情绪管理、饮食管理、疾病管理、安全用药管理等7个维度,下辖条目50个,49个条目可计1~10分,1个条目可计1~5分,评分越高,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能力越强[10]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21.0负责处理数据,计量类数据(x-±s)呈非偏态分布验证t值;计数类数据(n,%)则验证卡方(x2)值。差异是否具备统计学意义,由P是否<0.05决定。

2研究结果

2.1治疗依从性

见表1,研究组的治疗依从率(100%)比对照组(84%)高,P<0.05。

1治疗依从性的对比n%

分组

依从性较高

依从性尚可

依从性较低

总计

研究组(n=50)

37(74.00)

13(26.00)

0(0.00)

50(100.00)

对照组(n=50)

31(62.00)

11(22.00)

8(16.00)

42(84.00)

2

——

——

——

8.696

P值

——

——

——

0.003

2.2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见表2,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P>0.05;干预后再次比较,两组均有明显变化且研究组的心理健康评分比对照组低,自我效能感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

2: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对比x-±s

分组

自我效能感评分(分)

心理健康评分(分)

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n=50)

50.66±4.72

86.37±7.25

204.24±13.22

108.45±6.56

142.57±10.24

241.49±20.35

对照组(n=50)

50.71±4.81

70.63±6.02

204.37±13.38

159.27±9.11

142.71±10.32

199.23±16.15

t值

0.052

11.811

0.049

32.010

0.068

11.502

P值

0.958

0.000

0.961

0.000

0.946

0.000

2.3患者满意度

见表3,研究组的患者满意率(98%)比对照组(80%)高,P<0.05。

3患者满意度的对比n%

分组

满意度较高

满意度尚可

满意度较低

总计

研究组(n=50)

38(76.00)

11(22.00)

1(2.00)

49(98.00)

对照组(n=50)

31(62.00)

9(18.00)

10(20.00)

40(80.00)

2

——

——

——

8.274

P值

——

——

——

0.004

3讨论

脑梗死发病急、死亡率高、后遗症多,即使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能力也会受到损害,使得生活质量大受影响。现阶段临床无法根治该病,只能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来保障生命、改善生活质量。但是因为脑梗死康复周期较长,短期的康复训练难以获得明显的效果,因此患者大多存在负性情绪,依从性较差,而这些问题又会反过来影响康复效果。对此,若仅开展措施较为简单的传统护理,那么患者不仅负性情绪得不到缓解,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感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自我护理能力也较为欠缺,无疑会影响到康复效果。而心理干预可以通过鼓励安抚、家庭支持、成功体会宣讲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依从性得到提高;同时,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开展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则能使患者更加正确地了解自身病情,掌握更多的自我护理方法,为患者联合开展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可以对患者的依从性、自我效能感、负性情绪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从而间接提高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对病情和预后的显著改善。见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满意率(98%)比对照组(80%)高,治疗依从率(100%)比对照组(84%)高,干预后的心理健康评分比对照组低,自我效能感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与裴东超[11]报告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评分和高于对照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P<0.05),黄丽红[12]报告中研究组100%的患者满意度,趋势一致或数值相同,可见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确实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自我行为管理能力、满意度。

综上所述,临床应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程度,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治疗依从性、满意度,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行为管理,从而获得更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吴红梅.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自护能力及康复水平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05):188-190.

[2]谢红娟,连浩军,汪亚飞.回授法健康教育对脑梗死介入术后超早期康复干预效果及心理应激、希望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04):543-547.

[3]杨萍,张萍.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急诊住院脑梗死患者直接照顾者心理健康及照顾水平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2,39(01):120-122.

[4]边意,陈瑛,汪波澜.目标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07):96-97.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09):666-682.

[6]宋清.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脑梗塞患者的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06):1135-1137,1141.

[7]刘伟.基于回授法为主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脑梗死康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康复自我效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1):1968-1973.

[8]曹俊景,李玲杰.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认知、治疗依从性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05):446-449.

[9]姚晓英.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出院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11):1726-1729.

[10]刘霞,杨柳,毛莉梅,等.跨理论模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16):2169-2172.

[11]裴东超,傅国惠,尹玥,等.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11):1636-1641.

[12]黄丽红.脑梗死患者行授权理论+图文式健康教育对ESCA、ADL的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23):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