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3

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

陈汛

320902199107042516

摘要: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市场上的建筑工程规模在不断扩大,所涉及到的资金数额不断提升,施工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都更加复杂。这些问题都导致现场施工难度不断加大,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在同步提升。本文对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分析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并针对当下技术操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及工程建设企业进行参考和改进。

关键词: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建筑行业经历了第一轮高速发展。近年来党中央将发展重心由经济高速发展转移至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这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传统建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倚仗我国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储备以及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于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关注度不足,这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当前在市场上已经有了部分推广和普及,这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改革的一小步,但也不容忽视。

1.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概述

1.1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简介

由于当下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保证上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对于桩基应力的要求也在同步提升。在这样的需求驱动下,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也就应运而生。桩后注浆技术指的是,在灌注桩工作结束以后,对桩底部的残渣以及侧部的桩土进行二次灌注,有效提升桩基整体的稳定性。根据相关的试验结果可以了解到,通过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改良的桩基,比传统注浆技术稳定性增强40%至120%,为高层建筑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1.2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优势

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与传统注浆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技术优势。第一,能够增强桩基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在一次灌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废渣以及泥皮,这些都会影响桩基整体的质量。通过桩后浇筑施工,可以有效固化废渣和泥皮,对这些问题进行规避。另外,在建筑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运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建设的桩基,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较小,这也有效延长了桩基以及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寿命。第二,完善建筑本身的受力结构。传统注浆技术建设完成后,桩基底部的受力点较为单一,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极容易产生受力偏移从而导致其他质量隐患。通过灌注桩后注浆,可以平衡桩基底部的侧应力,完善建筑桩基的受力结构。

2.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2.1桩后注浆的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的开展时间在灌注桩工作结束后,桩后注浆工作开始之前,具体要求在桩基一轮灌注后五天以内。开展压水试验,具体的工作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桩基底部的残渣和其他垃圾进行简单处理。在一轮灌注工作完成后,桩基的底部会存在一定的垃圾和其他废弃物,这会影响后期的桩后注浆施工工作,通过压水试验,可以对残渣进行冲洗。第二,对注浆通路以及桩基底部的单向阀进行检查。通过压水试验,可以了解注浆通路以及单向阀是否畅通,能够顺利开展后期的桩后注浆施工。如果注浆通路存在堵塞,桩后注浆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将很难进行解决和处理,甚至需要在局部进行反工,产生严重的资源损失。所以,对注浆通路和单向阀的检测工作,是桩后注浆开展的基础。第三,通过压水试验,对注浆压进行记录。进行桩后注浆工作时,需要对注浆压强以及速度进行较为细致的把控,所以前期的数据收集工作也就更为重要。

2.2注浆管安装与拼接工艺

为顺利完成桩后注浆工作,需要将注浆管进行安装和拼接,并确保注浆管整体的密封性。在开展注浆管安装拼接工作的过程中,具体由以下两个方面的要点。第一,对于注浆管的原材料要严格进行把控。随着当下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桩基的强度和深度也在同步提升,这对注浆管的抗压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市场上常用的注浆管是钢焊管和镀锌管,需要根据实际的注浆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第二,保证注浆管衔接的稳定性。在安装注浆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桩基的实际情况对管道进行拼接。管道衔接的部位,用橡胶膜和钢丝同步进行固定,确保管道整体的密封。

2.3桩后注浆时间顺序流程

桩后注浆工作对于时间顺序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对于注浆时间的把控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桩基整体的质量,不利于后期上层建筑结构的架设。首先,桩后注浆的整体时间应位于一轮灌注工作结束后的两天至三十天内,根据施工计划的要求,一般在浇筑完成后3至10天内开展桩后注浆工作。其次,在桩后注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首先对侧桩进行浇筑之后,再对主桩内部进行浇筑。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桩基饱和破裂的问题,减轻桩基内部的压强。最后,在对桩基底端和桩基中端进行灌注时,需要保持两小时以上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的气候情况,包括温度、湿度等要素,也要对间隔时间进行适当的调节。

3.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当前应用存在问题

3.1灌注桩基的应力无法达到当下工程需求

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当前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灌注桩基的应力无法达到工程的需求。为完成大规模建筑工程的建设,已经有较多企业开始对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进行引进和推广。但由于桩后注浆技术本身的成长期较短,并没有在多次的应用和案例中对经验进行积累,从而用于技术本身的完善,这导致技术本身的效果不佳,使得最终建设完成的桩基应力仍旧不足。另外,当下最常见的桩后注浆施工操作,是在传统灌注桩建设完成后,开始的二次浇筑,由于在建设前期就没有预留相应的浇筑孔,所以浇筑空间较小。这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桩后注浆的实际效用,也影响了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3.2高层建筑工程对于桩后注浆时间把控困难

桩后注浆的时间顺序流程较为复杂,并且对于每一个重要时间的把控,都会直接影响浇筑工作的开展状况,这也会直接反映到最终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上。但当下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相关的桩后注浆施工工作也更加复杂,有限的管理资源无法对每一个时间节点进行精准的把控,这也导致当下注浆工作开展困难。部分建筑工程由于桩后注浆时间把控困难的问题,前期的桩基建设工作就已经存在了较大的隐患,如果贸然对上层建筑结构进行搭建,则有可能产生严重的施工事故。所以,要完成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革新与完善,对于注浆时间的把控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3.3缺乏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操作人才

操作人才的匮乏也是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相较于前期桩基的灌注工作,桩后注浆施工工作运用的技术和相关的设备更加复杂,操作难度更大,对于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要求更高。当下部分企业在引入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后,对于技术的应用仍旧存在困难,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施工团队缺乏技术操作人才。另外,建筑企业对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操作人才的匮乏问题,并没有及时反馈到市场,这导致人才市场上一直是供不应求的情况,优质的人才资源几乎已经被建筑龙头企业所垄断。

4.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4.1提升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硬件条件

针对灌注桩基应力无法达到当下工程需求的问题,下一步需要提升注浆施工技术的硬件条件。首先,需要根据桩后注浆技术的实际操作要求,在一轮灌注时预留相应的浇筑空间,方便之后的浇筑工作。其次,要对桩后注浆施工所涉及到的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更新和迭代,确保能够满足大规模注浆工作的需求。最后,在预留浇筑孔以及提升硬件条件的基础上,开展更加全面的桩后注浆工作,保证灌注桩基的应力达到工程建设的需求,为工程质量的保证奠定基础。

4.2借助BIM系统对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管理

为解决高层建筑工程对于桩后注浆时间把控困难的问题,下一步需要借助BIM系统,对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推广,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信息建设,从而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当下大型建筑工程建设,对于现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管理和调配,直接影响了最终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所以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下的重要前景。BIM系统的应用和推广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的载体。借助BIM系统,可以将大型建筑工程整体的情况直接运用3D建模进行展示,帮助管理人员以及现场的施工建设人员,更好地了解工程本身的实际情况。

利用BIM系统对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进行管理,首先,需要将建筑设计图纸相关的数据和参数进行上传,系统会根据建筑工程本身的情况,以及桩后注浆施工工作的实际开展进程,为注浆工作计算出较为明确的时间节点。其次,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系统的规划进行落实。如果具体的施工情况与实际的规划存在出入,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和解决,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4.3加大投入培养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操作人才

建筑企业为提升自身的人才实力,增加在大型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市场竞争力,下一步需要加大投入,培养更多的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操作人才。具体的人才培养工作由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需要对现有的注浆人才进行培养。当下施工团队中的注浆操作人员,虽然对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并没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但是在传统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灌注桩基工作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直接对这些操作人员开展定期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操作步骤以及要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成效。第二,提升招聘门槛。在对浇筑操作人员进行招聘的过程中,要全面考察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了解人才对于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相关知识储备,明确企业在这一部分工作中的人才需求。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要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注浆的压水试验、注浆管的安装与拼接工艺,以及桩后注浆时间顺序流程的安排。当下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存在的难题有三点,具体包括灌注桩基的应力无法达到工程的需求、高层建筑对于桩后注浆时间把控困难、缺乏注浆技术的实际操作人才。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需要采取对应的解决策略,分别是提升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硬件条件、借助BIM系统对桩后注浆技术的时间节点进行管理、加大投入培养施工技术的应用操作人才。未来,在相关施工技术的改革创新方向上,仍旧需要研究人员不断的攻关,操作人员进行尝试和经验积累,共同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邓勇.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 四川建材,2022,48(02):97-98.

[2]张鼎民.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 四川水泥,2021,(09):179-180.

[3]蔡龙龙.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15):189-190.

[4]李军主.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广西城镇建设,2021,(06):90-91.

[5]薄纯斋.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183.

[6]彭永明.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2019,(09):122+124.

[7]魏雪艳. 试论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门窗,2019,(14):94.

[8]王艳萍.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