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适时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浅谈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适时运用

林华民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樟塘中心小学  363400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它用一种图文并茂的技巧,更为清晰地梳理清楚文章当中的关服,还能够让学生把关键信息跟记忆形成牢固的链接,可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内容,能够促进问读教学的效率。由此看来,思维导图有助于使用者在繁夯的信息中梳理思路,重组信息,强化记忆,在提高记忆力等方面作用显著,实用价值非常高如果将思维导图适时地运用到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夯实文本分析,锻炼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体验,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引入思维导图,整体感知课文。

思维导图主要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化,可以讲教材内容结构化地展示给学生,直观形象,便于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适用于学生梳理课文结构,感知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中,把维导图阅读这种模式提供给学生,让他们用思维导图把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们便能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很快地掌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从而高效高质地完成学任务。

如,我在对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夏日里的成长》进行备课时,发现这篇课文的结构和内容非常清晰,即总分结构,全文围绕第一自然段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从夏天万物生长来充分展开,从动植物、土地和儿童这三个不同方面来写。教学时,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我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然后制作思维导图把文章的整体结构直观地表现出来。学生饶有兴致地开始小组合作,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边制作思维导图。同学们有的用树形图,有的用鱼骨图,有的用花瓣图等,非常直观有效。最后,鼓励学生动笔装饰这张思维导图,并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在图中延伸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绘制课文的思维导图,文章的主要结构和层次便跃然纸上,学生在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和圈划重点时,解思路更加清晰,理解起来更加容易,理性思维取代了感性思维,提升了学生们化抽象为具象的能力。而且整个教学过程情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运用思维导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段落结构,通过思维导图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突出了文本框架,也调动了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更有效地进行课文阅读,对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运用思维导图,突破阅读重点。

语文阅读要求学生体悟教材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但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中,仅凭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并非那么轻易理解。如果恰当地运用题维导图来辅助,会事半功倍,有效地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体悟情感。

在教学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盼》一课时,我运用了思维导图的模式来突破教重点。由于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体会文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盼下雨”“盼外出”这一部分,鼓励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体会课文的中心一-“盼”。在学习“盼外出”这一部分时,有位学生通过画鱼骨的形式来展示文中的“我”为了外出时的心理活动描写以及与母亲对话的语言描写,由此来会这一部分中“我”的感受,这样就能将自己带入文本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志。在学习“盼下雨”这部分的内容时,一位同学图文并茂地将作者的情感变化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作了展示,由此体会作者“盼”的心理。运用这种方式让教材中较长的文字内容变得更加简短明了,以简明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更加容易体会到教材内容中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方式将课文内容进行层层分析,掌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更加容易地取语文知识,使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三、巧借思维导图,链接课外阅读。

2022 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曾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此外,在课标中也有明确说明,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 100.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程度。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在完成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并且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对本单元《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的教学时,我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链接学生的课外阅读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通读“梗概部分”,利用小标题的方式,对梗部分做简单的梳理。然后在让学生找出“节选”部分所对应梗概中的“初到荒岛”这部分内容。接下来我提出问题:思考这部分内容的鲁滨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小组合作,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进行汇报时候,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阅读感受,并适时讯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足够了理解和感受后,我相机提出问题,链接本书的课外阅读:除了本课“初到荒岛”这部分内容体会到鲁滨逊敢于冒险、聪明能干、积极乐观的品质,鲁滨逊还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请同学们走进名著中,选择你最喜欢的章节,也用上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感受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如此一来,就由课内的阅读,走向了课外的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和绘制思维导图,长此以往,这将有助于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有助于调动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助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真正做到让阅读和思考并行,让书本带领着思维飞跃。

著名的教育学家温儒敏曾经明确指出,“部编本”教材比其他的版本更加重视学生阅读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进入到高年级之后,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思维导图,由内到外,发散思维,掌握阅读的方法,拓宽阅读的视野,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