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动物防疫改进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浅谈基层动物防疫改进措施

张秀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大羊镇人民政府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脱贫攻坚战”等政策的引导之下,各地的规模化养殖场得以迅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各类动物疫病暴发的几率也大幅度增加,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口蹄疫病、猪瘟病、鸡瘟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疫病,已经成为严重制约部分地区养殖业的稳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怎样做好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预防以及治疗工作,成为各地区基层畜牧兽医部门重点研究的工作。

关键词:基层动物防疫;改进措施;策略

1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意义

1.1稳定畜牧产品价格、提升人们幸福指数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善,对于肉、蛋、奶等动物源食品的需求量呈现上升趋势,虽然我国养殖业的多元化、集约化发展大幅度提升了各类畜牧产品的产出值,但是由于部分基层畜牧养殖场在畜牧动物疫病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和欠缺,容易导致部分传播性快、破坏力强的畜牧疫病快速传播,引起部分畜牧产品的极度紧缺,导致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影响人们的幸福指数(比如近几年来,由ASFV引起的非洲猪瘟在我国部分地区快速扩散,导致猪肉价格超过65元/kg)。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建立以现代化技术与设备为支撑的基层畜牧动物科学防疫体系,从而将畜牧疫病的发生概率和传播几率降到最低,稳定肉、蛋、奶等畜牧产品的价格,保证其持续、稳定供给。

1.2保障农民收益、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由于中国人均耕地相对不足,普通作物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对有限。畜牧业和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可以优化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显著增加该地区农民的实际收入,从而助力乡村振兴。然而,基层农场来自传统散养农民的改造,存在农民综合素质低、农场设计不合理、缺乏完整的防疫方案等问题。一旦非洲猪瘟、猪牛羊口蹄疫病毒等疫病迅速传播,将给当地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在基层制定科学的动物诊断、预防、治疗和隔离方案,可以在早期有效控制动物疫病,从而显著减少动物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协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出现的问题

2.1缺乏动物疫病监控模式

目前,虽然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但由于相关部门没有制定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控模式,很难有效完成各项监控工作,一方面,缺乏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控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不能准确进行基层畜牧业动物疫病等良好监控和信息的报告,导致疫病防控工作受到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动物疫病的监控点数量较少,缺乏完善的疫病信息系统,不能科学有效进行疫病的监控,难以合理完成疫病管理工作。

2.2养殖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养殖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是导致畜牧疫病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在疫病传播初期,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进而导致疫病的扩散;部分畜牧养殖人员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将部分因患疫病而死亡的畜牧动物进行违规销售,导致疫病的扩散甚至引发人类传播并且流行。

2.3工作流程不完善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防疫工作流程的完善性直接影响工作效果,但是目前部分基层地区缺乏完善的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流程,在畜牧业动物疫病发生之前,不能科学合理进行疫病的预测和预防,动物疫病发生过程中,缺乏完善的检测模式和控制模式,不能有效进行疫病的控制。动物疫病发生后缺乏对工作经验的归纳总结,不能通过汲取经验教训为后续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基础保障。

3改进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策略研究

3.1制定动物疫病的科学防治方案

实践证明,科学的方案是保证动物疫病诊断、治疗、预防过程中各项措施得以有效落实的关键。在科学防疫方案制定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适宜性原则,该防疫方案中所采用的各项措施应与当地的动物养殖现状相匹配,以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原则,该防疫方案应以现代化技术与设备为基础,具备疫病诊断精准、防疫速度高效的特点;易于推广原则,基层畜牧养殖水平较低,因此该防疫方案应具备简单、有效、易于推广的基本特性。

3.2强化宣传工作力度

从本质层面而言,基层畜牧兽医的动物防疫工作,不仅需要兽医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基层养殖户的支持,只有养殖户形成准确和正确的防疫观念,才能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相关部门应按照实际情况,科学合理为养殖户进行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首先,为养殖户发放不同动物疫病预防和识别的宣传手册,使养殖户在动物养殖的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消毒措施、隔离养殖措施等,有效进行疫病的预防,在动物养殖期间准确识别疫病,和兽医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全面解决和应对动物疫病的问题,避免疫情扩散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采用网络平台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为不同动物养殖户设置不同的动物疫病宣传网络模块,使养殖户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或是电脑进行相关宣传内容的查阅,掌握不同动物疫病的特点和发生规律,为兽医的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一定支持,充分发挥养殖户的作用。

3.3加强畜牧养殖场的监管

加强对该地区畜牧养殖场的监管,制定科学的应急防疫方案,是将畜牧疫病的损失降到最低的有效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由当地的畜牧部门牵头,联合司法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形成自上而下的工作体制,对该地区的畜牧养殖场的规模、畜牧养殖数量以及种类、养殖场负责人姓名、电话等信息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简称:AI)、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化通信技术,形成该地区畜牧养殖信息监管数据库,从而加强对基层畜牧养殖场监管,指导其科学养殖,严禁患病动物流入市场;可以依据畜牧养殖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设置专门的畜牧养殖区域,引导养殖场所的搬迁,一来便于监管,二来将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要设置畜牧动物疫病防控专项小组,由畜牧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一旦该地发生较为严重的传播性畜牧疫病,要积极响应、迅速部署、划定疫区,以《新的动物防疫法》为基础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疫方案,将损失降到最低。

3.4完善动物防疫工作流程

1疫病发生前的预防。由于畜牧业动物疫病具有容易扩散的特点,治疗和控制的难度较大,为避免动物疫病对畜牧业造成不利影响,在兽医动物防疫的工作中,需做好疫病发生前的预防工作。经常带领畜牧业的养殖户进行消毒,有效进行疫病的防控,根据畜牧业养殖动物类型、疫病的发生特点,合理进行疫苗的注射,起到良好的疫病预防作用。2疫病发生过程中的检测和控制。近年来,由于基层畜牧业养殖密度增加,一旦出现动物疫病,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动物疫病发生的过程中,兽医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快速进行检测,明确疫病的类型,以检测结果为基础进行疫病的控制,例如:畜牧业在发生动物疫病的过程中,兽医应严格执行口蹄疫和禽流感等免疫程序,按照具体的疫情特点,做好检测和检验工作,明确疫病的危害程度和严重程度,针对性进行感染疫病动物的处理,避免疫病快速传播和扩散。对于口蹄疫等严重疫病高发的区域,兽医还需利用检测技术分析疫病的发生特点,及时进行发病动物的隔离,做好处理工作,为相同养殖区域的健康动物注射疫苗,以免后续大规模感染。3疫病发生后的归纳总结。基层畜牧业动物疫病发生之后,兽医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归纳总结工作,总结疫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后续各项疫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一方面,应全面分析当地区域畜牧业的动物疫病发生情况,汲取经验教训,编写疫病防控的报告,总结成功做法和失败的教训,避免在之后的工作中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另一方面,动物疫病发生后还需按照畜牧业的动物疫病发生情况,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再次发生相同的疫病。

4结论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工作存在疫病监管的问题、防疫队伍管理的问题、技术开发问题、知识宣传问题和工作流程问题,严重影响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效果,相关部门应按照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需求,健全动物疫病的监控模式,合理进行防疫队伍的管理,完善防疫技术的开发机制,强化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健全防疫工作流程,提升基层畜牧兽医的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范德才.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与存在的问题[J].农技服务,2022(1):120.

[2]刘亚.浅议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J].甘肃畜牧兽医,2022(21):64-65.

[3]李廷军.谈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J].中国畜禽种业,2022(9):23.

[4]崔霞霞.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现状及对策[J].甘肃畜牧兽医,2021,51(5):16-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