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周亮

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710000

摘要:地质指的是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通过相关工作人员围绕地质资源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对地质的基本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目前,社会经济在高速的发展,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之中也越来越突出,随着矿产资源被不断地开采,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对地质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对此,要想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就要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规避、预防,通过使用地质技术,有效的治理地质灾害。本文着重研究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环境

在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期间,应重点分析研究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中呈现的关联。一般情况下,地质灾害出现后会导致地质环境受到影响,再将灾害表现在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上。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然而由于其出现并非没有预兆的,会受到板块运动、人类活动以及地质条件的影响导致不同的灾害后果。要是地质环境出现变化,务必会导致地质灾害发生。进一步了解人类活动于自然活动的规律,能够通过对地质环境变化规律的掌握,采集到大量的信息数据,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研究,能够了解地质环境的实际变化情况,便于进一步开展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减少灾害导致的损失。然而由于地质灾害本身有着不可控性,只能借助科学预测于有效预防的方式避免,减少地质灾害导致的各项损失。

1.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

1.1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因地面活动或人为不当行为而产生的一种恶性变化,它会使地面发生诸如山崩、泥石流等方面的变化。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地质灾害若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预报,将会造成直接的安全风险。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在某些地区没有或无法进行有效的地质环境监测,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无法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造成的影响范围逐步扩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导致地质灾害越来越多,如滑坡、危岩(崩塌)、塌岸、泥石流等,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实践中应加强对地质环境的监测、保护,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对地质灾害风险区的地质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1.2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是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的系统,其中岩石、生物圈、大气圈等互相影响,彼此间的能量交换,并伴随着地球的持续移动而产生各种地质环境的改变。从这一具体要求可以看出,开展地质环境分析是当前的一个关键问题。地质环境是指在一个较为开阔的环境中,在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中生存下来的,因此,地质环境的研究应根据其运动特征和规律,作出科学的预测。

2.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进行有效治理

2.1研究和评估

地质人员要前期研究好地质的具体情况,研究好环境和灾害发生之间的作用和关系,对环境的隐患做好评估,还要把所有的灾害可能情况做好分类,针对具体灾害分类来设计好预测和处置方案。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可以为地质中的监控、预测和治理工作带来好的效果。让灾害能尽量处于相关人员的掌握之中。

2.2预警机制

要预测好灾害的发生,应该建立好的灾害预警机制,具体应该在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来进行。前期地质发生环境改变,人员可以利用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来找到具体发生的情况,可以应用机器来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得到相关数据后,再把数据通过社会管理系统向公众发布,这可以为社会大众做到某种程度的预警。

2.3应急管理

灾害预测和治理并不总是能够完全达成目标,所以地质人员和政府部门人员要针对可能出现的消极情况进行前期的应急管理设计,要针对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和设计,在每种灾害无法得到有效防治时,都要有合理的应急处置方案。应急管理要应用好已经掌握的经验资料,再结合新技术的运用,这样是一种资源整合。只有把应急管理建立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才能在灾害发生时,尽量避免产生的人员财产损失。管理人员可以设置一个灾害相关信息的搜索程序。人们提前有了这个程序,就能在灾害发生时保持镇定,找到有效的自救方法,从而做到有效减灾。

3.地质环境利用优化

3.1增加矿区周围的植被

部分开采矿区在开采操作前会首先处理植被,从而有序实施后期开采工作,而在开采结束后并未在矿区附近再次种植植被,使得矿区周围的植被覆盖率极速降低导致环境恶化。因此需重视此方面的植被保护,在开采结束后需要对植被进行恢复,多种植于当地气候环境相符的树木,有效增加植被覆盖范围,合理避免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出现,并适当保障长时间生活在矿山附近的居民生命安全。

3.2创建地质环境利用评价体系

首先,结合整体评价对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借助合理分析区域地质特征,并对各个环节进行规划等方式,增强对环境地质的基本研究,提高地质环境的安全可靠程度,以达到避免地质灾害出现的目的,降低给居民生活带来的风险。相关人员在实施该项工作时,务必得进一步调查研究各种地质灾害,其要点除了部分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之外,还需要对人群较为集中的区域以及受灾后居民搬迁得区域进行调查,获取有关数据资料,由工作人员对各区域的地质环境等环节内容展开分析,让各区域都能够充分发挥价值,给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还需要对地质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价,在规定区域中详细分析地质结构、形态、抗干扰性等特征与能力。

3.3建设安全的工程地质环境

要注意地质环境的变化,要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特别是对经常发生地质变动的地区,要加强监测;要时刻关注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一些特殊情况,要加强监测和预报,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有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要做好全面的预警,对重点地区要进行重点监控,再视情况而定。要做到预防和控制相结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彻到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的有效利用中;在开展人类活动,特别是工程活动之前,必须要把人和自然的关系放在第一位,创造一个和谐的、安全的地质环境。

3.4控制常见地质问题

地震灾害的危害在于:改变周围地质结构、破坏周围的地形地貌。对周围的建筑物、高楼大厦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旦发生地震,很容易引起火灾、水灾的危害。那么在地震灾害的有效治理过程中应用地质,能够及时掌握地震的发生时间、发生位置,进一步对地震灾害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预测。针对地震灾害的发生,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减少地震灾害的破坏程度。在进行预测地震灾害的时候,一般工作人员都是通过信号的预测,比如:动物的异常举动。微观信号通常不能直接对地震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进行信息的获取,需要在一些精密设备、仪器的辅助之下,完成地震灾害信息的获取,在此过程中,就能够有效的体现出地质的重要作用。比如:在特定地区通过分析磁场以及重力情况的变化,判断是否可能存在地震灾害,及时地采用有效的防控手段,减少地震发生的时候破坏力度。

结束语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过度开发地质地表,使得地质环境产生较大变化,并且频繁出现地质灾害现象。因此需要应对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的隐患,采用合理的措施对环境进行保护,栽种植被,在利用地质环境的同时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优化环境,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纪翔鹏,赵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10):179.

[2]钱应强.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有色金属设计,2018,45(01):9-10+13.

[3]黄骏.电闪雷鸣间的责任考量——桂林地质环境监测站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纪实[J].南方国土资源,2019(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