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基于生态文明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潘陈飞

安徽耘联大数据有限公司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的建立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现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日益丰富、多元化,需要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对其进行再认识。国土空间规划系统的核心价值观是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要善于从整体性、多样性、包容性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本文对生态文明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进行了简单分析,探讨了基于生态文明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策略,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水平。

关键词:生态文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引言:党在十八大中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同时强调在国家高质量发展建设进程中,要加强生态文明保护和建设。目前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大背景之下,需将国土空间体系及格局的构建与其相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空间格局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开发强度的管控,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美丽中国的建设。现如今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但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制度时,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仍然存在。从而应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保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得以顺利地进行。

一、生态文明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指在衡量和调控国土资源时,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优化国土空间用地布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社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目前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如过去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给国土空间规划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不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必须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创新[1]。从战略的角度出发,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密不可分,确保和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科学匹配生态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以达到与生态环境承受力相协调、缓解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问题的目的。目前,需要在创新建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同时,加大建设生态文明的力度,借助国土空间规划,对各种开发的力度进行严格把控,调整国土空间结构,让生态环境有足够的修复和发展空间。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更需要尊重和保护自然,在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时,统筹协调国土空间和生态环境,推动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

二、生态文明理念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

(一)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指导标准

21世纪初期,我国对国土规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理论上的欠缺,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导致了规划最终实施效果不显著。目前,各种标准都在逐步完善,生态文明思想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故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及编制的过程中,生态文明思想成为其中重要指导原则。

(二)有利于创新国土空间规划形式

国家的建设既要追求效率,又要实现自然和生态的发展。以生态文明的思想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国土规划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比如,在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加快全域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等专项规划编制,构建中心城区生态保护空间体系,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形式创新。

(三)确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地位

在正式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前,必须明确生态文明理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把绿色发展的思想贯彻到位,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建设中,既要保证区域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又要对以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区域进行修复和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构建自然资源要素生命共同体。

三、基于生态文明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策略

(一)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

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将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通过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估,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面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格局,提升国土空间的安全水平,改善人民的幸福生活水平。应从耕地资源、矿山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着手,以保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以最小评估指标为切入点,以达到国土开发的规模与强度不超过资源与环境的真实承受能力[2]。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监测和预警,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水资源等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使环境承载能力成为一种常态。在环境承载能力的监控和评价中,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影响进行全面监控。比如,通过整合移动信令资料,对该区域的人口聚集性和迁出进行合理的分析,利用 AI技术进行图像变化的区域信息抽取和分析,从而合理地探索违法图点的分布。目前,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土地利用的适用性和可利用的资源十分有限,应坚持“集聚开发”的原则,使其空间效益最大化。具体来说,是指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促使土地资源能够达到节约集约利用。

(二)优化空间布局

基于对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合理划分,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从整体上进行空间规划,优化全域、城镇、乡村的空间布局。按照生态功能区的规划需要,与各主要功能区进行协调,以改善区域内的人口数量,控制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支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土规划工作对生态功能区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功能区也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在此背景下,必须建立科学的空间规划体系,运用绿色发展技术对弱势地区进行修复,并建立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坚持节约和保护的原则,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了对各个领域的精细管理,从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应用多维规划技术

传统的国土空间规划是以指标、边界、位置为指导进行规划与建设的。就指数来说,它是一个“零维”,因为它是一个具有空间意义的概念。位置在空间上是以定点的形式存在的,可将其看作一维;边界在空间上是以面的形式存在的,可将其看作二维。在传统的土地规划与资源管理中,运用上述因素是充分和有效的,而在现代化的国土空间建设中,要兼顾四个维度的发展。在规划设计中,应注重近期、中期、远期的规划,这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与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未来的国土规划,最起码也要达到五、六维的水平。在5G时代来临之际,物理和虚拟的结合将更加紧密,虚拟与真实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而空间结构的内涵和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所以,在国土规划中,必须重视空间的规划,从一维到二维,再到六维,在规划的时候,要做到多维的融合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3]

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基本准则,也是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思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建立科学的国土空间总体框架,合理评价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念,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婷.生态文明理念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与体现[J].低碳世界,2022,12(05):88-90.

[2]范围.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J].居业,2022(04):89-91.

[3]谢美娇.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探析[J].安徽建筑,2020,27(10):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