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的临床应用

王伟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市 200091

【摘要】神经外科导航在术前可实现精准的病灶定位,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最佳参考,同时术中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安全性更高。本文就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的应用现状及与其他神经外科定位设备联合应用的效果给予综述,进而为神经外科手术的质量提升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关键词】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立体定向;临床应用

  神经导航系统可实现颅内病变的精准位置定位,进而有效辅助外科医生来完成合理的手术路径规划,确定手术操作范围,同时也成为神经外科手术定位的首先方式[1]。现目前,此项技术已经具有较大的发展,术前患者仅需接受一般CT扫描,而后将图像导入在神经导航系统内,术中结合患者的面部轮廓而进行注册使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临床应用积极意义明显[2]。基于此,本文学者将分析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的使用优势和精准性给予综述,具体内容汇报见下文。

1、导航系统的手术应用

①配准:在运行VG程序后将图片装入,行坐标配准,在此期间需从1进行标记,而后根据序号完成配准。②靶点标定:根据二维影像进行病灶的勾画,并可选择各种颜料染色,而后进行三维影像的复原,可以直接的检测到靶点的三维定位。③手术入路:先判断病灶解剖情况以及与周边组织之间的联系,而后再选定最好的入路类型、切口位置、骨瓣位置、脑皮层切开位置等。④术中引导:医生可以通过引导棒来准确判断皮层切口,定位病灶后掌握范围大小及血管间的距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⑤病灶切除范围:手术完成后,可通过病灶区三维结构来确定病灶是否完全切除,特别是边界模糊的胶质瘤患者。

2、导航系统与术中超声的联用

目前,神经导航技术已经在神经外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针对于脑深部病变、小病灶的开颅手术治疗中。据相关学者研究调查显示,神经导航给予引导下的颅内各部位肿瘤切除手术,可达到更为精准的定位,其肿瘤全切率更高,与此同时可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预后恢复速度更快。但开颅手术的应用会增大患者脑脊液的释放量,出现器械牵拉而致使脑组织出现漂移,严重影响精确率数据。而据其他报道显示,若术中将神经导航、超声技术联合用于脑功能区、脑深部肿瘤部位,可在不损害神经功能的同时有效提升肿瘤的全切率,且术后并发症较少。由此可说明,神经导航可通过术前影像资料行定位精确辅助,术中采用超声技术可实时反映术中情况,两种技术进行联合,可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手术操作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3、导航系统与神经内镜的联用

   脑室内出现囊肿占位增大可引发颅内压升高、梗阻性脑积水等情况发生,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针对于有症状的患者,临床可采用脑室镜来实施囊肿切除术。而据相关学者研究发现,脑室镜的应用效果会优于非脑室镜手术,而将其与神经导航系统联合后,导航系统可完成对脑室镜至病变的规划,可为手术操作者提供查看囊肿与周围结构关系的最佳视角,进而确保囊肿切除手术等的顺利完成,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除此之外,临床所采取的三脑室底造瘘术,脑室镜需穿过室间孔,临床手术操作具有较大的难度,手术医师无法确保脑室镜是否以最佳角度进入,而神经导航系统的应用,可实现最近、最佳穿过室间孔的路径规划,进而保证手术视角的精准性。由此可说明,神经导航系统有助于定位相对于中线、横窦的关建孔,进而确保神经内镜可顺利通过中线区域的小脑上池,最终安全达到松果体区域。

4、总结

神经系统医学外科的引导控制系统最初是由立体定向技术发展而来,也可以称为电脑辅助神经系统医学外科。导航系统不但具有三维的功能,而且也可应用于神经外科治疗中。后经有关专家的研究证明,导航系统手术在神经外科治疗的广泛应用,无需框架、弓架、手导针[3]。针对于深度复杂的疾病,MKM技术可以为其设计最优化的治疗路线,并能给出曲线路径,从而准确到疾病部位和周围的组织结构,可有效降低重要功能区脑组织的损伤,而后采取锁眼式手术,同时可缩小开颅范围,根源上抑制并发症出现。以上导航系统的使用,已有效克服了定向难、入路选择、显露、切除范围等困难。

手术中影像导航技术几乎可以实现病灶的完全切除率,相较于框架型立体手术,导航术的使用空间也更大。但导航系统所使用的精准度也伴有多种类型的原因影响。因此,在开颅手术期间,若出现头部移位趋势,可在行硬脑膜切开前来进行重新配准。现阶段,导航系统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表现为术中位移问题。而据相关学者调查发现,变化体位模式可有效维持血压,促使CO2提升;且分压等手段可降低漂移的出现率[4]。现阶段,导航系统在临床上应用极易出现位移问题,多是由于导航系统使用的资料为MRI扫描资料与术前CT资料,待患者手术期间组织病灶完全切除,及其术中脑脊液排空后,极易出现脑组织位移情况。有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体位改变分析可知,可有效保证二氧化碳分压上升并维持血压指标稳定,避免出现漂移情况,尤其是在术中实施开放式MRI实时图像后,可通过导航帮助改善图像移位产生的误差情况。

总之,神经导航辅助精确定位,可制订良好的手术规划,神经外科应用积极意义显著,且与多种设备联合应用可增加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邱畅,董文文,章文斌. 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发展概述与展望[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19(3):352-355.

[2] 温丽芳. 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及护理配合要点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0):150,172.

[3] 汤亚平. 神经外科肿瘤手术运用导航系统的护理配合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4):136-137.

[4] 王志浩,余志平,侯红军,等. 磁导航系统引导下机器人穿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准确性的实验研究[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20,25(7):3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