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及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及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价值陈晨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399

【摘要】目的:小儿患者于其静脉输液方案中开展静脉留置针穿刺,对降低不良反应和提升小儿依从性的价值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计收录病例样本50例,均收录于2020.10——2022.10期间我院的小儿患者,样本入组后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行规范性分组,通过给予不同的静脉输液方案开展对照分析研究,分别为对照组(常规钢针穿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统计组间样本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依从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就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组统计值为4.00%,该参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值24.00%,P<0.05。测定两组小儿临床依从性,观察组测定值96.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结论:小儿患者于其静脉输液方案中开展静脉留置针穿刺,对降低不良反应和提升小儿依从性的价值显著。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依从性

静脉输液在临床中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给药方式,且随着医学的发展,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已然成为临床输液工作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1]。特别是对于小儿患儿,随着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烦恼,由于静脉留置针不必进行反复穿刺,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痛苦[2]。基于此,本文特收录50例患儿作为样本,分组对照探究小儿患者于其静脉输液方案中开展静脉留置针穿刺,对降低不良反应和提升小儿依从性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共计收录病例样本50例,均收录于2020.10——2022.10期间我院的小儿患者,样本入组后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行规范性分组,通过给予不同的静脉输液方案开展对照分析研究,分别为对照组(n=25)、观察组(n=25)。对照组中男性共计15例,女性共计10例;年龄区间1个月至5岁,均值(2.97±0.75)岁;观察组中男性共计14例,女性共计11例;年龄区间1个月至6岁,均值(3.04±1.01)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呈均衡分布,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钢针穿刺,准备好相应的输液所需物品后,常规给予患儿消毒、穿刺。

观察组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在进行留置针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掌握并熟练操作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在进行导管固定时,要告知神智清晰的患儿,避免过度的活动,对于躁动的患儿可以进行适当的约束;采用高举平台法,将留置针延长管固定于患儿的皮肤上,在输液时要注意输液的接头高于穿刺点;在患儿输液的过程中,要首先安排好所输液药物的先后顺序,在进行封管时,可以选择合适的5ml以上的封管液,应用脉冲式冲管加正压封管的方法冲封管,操作手法为一推一停,频率在每分钟100次左右,在推送的过程中,将接头与冲洗装置进行分离;在输入高强刺激药物时,切忌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详细告知家属静脉留置针的相关注意事项,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家属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并发症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从药液外渗、穿刺点红肿、皮下血肿这三个方面进行记录,发生率越低,则证明安全性越高。

对患儿输液期间的依从性进行观察并记录,根据配合度分为完全(积极主动地配合各项医护工作)、良好(配合度一般,偶尔有不依从现象)和较差(经常出现不依从现象且进场哭闹)。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小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就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组统计值为4.00%,该参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值24.00%,P<0.05。详见表1

表 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药液外渗

穿刺点红肿

皮下血肿

总发生率

对照组

25

2(8.00%)

3(12.00%)

1(4.00%)

6(24.00%)

观察组

25

0(0.00%)

1(4.00%)

0(0.00%)

1(4.00%)

--

--

--

--

4.1528

p

--

--

--

--

0.0416

2.2对比两组小儿的依从性

测定两组小儿临床依从性,观察组测定自96.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详见表2

表 2两组患儿依从性对比(n,%)

组别

例数

完全

良好

较差

依从率

对照组

25

10(40.00%)

7(28.00%)

8(32.00%)

17(68.00%)

观察组

25

16(64.00%)

8(32.00%)

1(4.00%)

24(96.00%)

--

--

--

--

4.4396

p

--

--

--

--

0.0100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在静脉内的留置时间长、套管比较柔软、不容易会引发患儿血管破裂等绝对的优势,随着留置针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对应于临床中需要连续输液的患儿而言,能够有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更有利于临床及时给予患儿用药,同时还能够保证紧急抢救工作的顺利实施。特别是对于小儿患儿,随着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烦恼,由于静脉留置针不必进行反复穿刺,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痛苦,同时还能够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且能够有效维护护患关系的和谐度

[3]。但是在留置针穿刺及日后护理工作中,应配合更优质、更具针对性、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降低患儿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儿安全性。

本次研究各项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就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组统计值为4.00%,该参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值24.00%。测定两组小儿临床依从性,观察组测定自96.00%高于对照组68.00%。

综上所述,小儿患者于其静脉输液方案中开展静脉留置针穿刺,对降低不良反应和提升小儿依从性均具有显著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昊.儿科护理中小儿静脉留置针置入长度与外套管根部打折率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6):171-173.

[2]陈秀华,梅梅.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2):105-106.

[3]刘宇凤.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