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的防火监督与消防设施配置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3

现代建筑的防火监督与消防设施配置探究

包旭

哈尔滨市道外区消防救援大队  150001

摘要:现代建筑内部结构设计与建设有一定的复杂性,为建筑消防设施配置工作增加了难度。目前,我国建筑火灾事故屡次发生,对居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且也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对建筑防火监督工作的开展与消防设施配置工作具有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现代建筑防火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建筑防火监督与消防设施存在的相关问题,总结建筑消防监督现状,对现代建筑的防火监督与消防设施提出优化策略,从而促进现代建筑防火监督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现代建筑;防火监督;消防设施;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放管服”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我国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的逐步深化,就消防领域而言,一方面是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另一方面是对事中事后各类消防安全制度的严格规范,以确保真正意义上的“放要放得下,接要接得住”。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作为火灾防控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削弱火灾对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的直接威胁。结合目前我国高层民用建筑内部普遍存在的各类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延长监督触角、拓展监督视线,形成立体动态的建筑防火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对有效解决当前高层民用建筑防火监督工作中的问题,降低建筑内部各类火灾风险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1 高层建筑防火监督的意义

高层建筑的施工与低层建筑施工存在差异,相比于低层建筑,高层建筑内部结构设计更为复杂,建筑各区域使用功能丰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隐蔽施工较多,例如电线、管道、电缆等施工工程,使得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较多火灾隐患,加之建筑内部人员流量较大,人员较为密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难度。如若发生火灾,人员疏散速度低于火势蔓延速度,易造成人员伤亡,增加经济损失。防火监督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筑物业部门组建人员定期对各楼层进行排查,加大防火监督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有助于防火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现代建筑防火监督与消防设施配置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完善的消防系统设计

现代建筑项目由立项、施工到竣工验收非常重视项目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安全、经济效益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但是忽略了消防设施与消防系统设计等方面,尤其是消防设施配置缺少专业性,对消防系统必要性的认识并不充分,单一地认为建筑消防设计和施工仅包括消防安全通道与消火栓安装,而实际上,现代建筑消防设施配置需要装置自动警报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电气监测系统以及防火门监测系统等。由于安装方式缺少合理性、操作缺少规范性,造成火灾发生后警报系统很难及时发送警报信号,导致火灾事故未能及时发现,无法开展快速有效的救援措施。

2.2 防火监督体系不完善

首先,在现有的建筑防火监督体系中,地方消防监督部门是执行防火监督工作的执行主体,建筑主管单位及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程度相对偏低,尚未形成全民参与防火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其次,我国现行的部分建筑防火监督标准相对较为笼统,执行过程中缺乏明显的差异性,从而导致建筑内部的防火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最后,消防监督队伍中的部分成员执法力度和执法意识尚不完善,执法手段局限于传统思维,强调形式而忽略效果,“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实施后,部分监督员产生了“只把双随机到的单位检查完毕就可以”的错误思想,弱化了对管片内消防安全形势的评估、研判、分析和推动隐患治理工作,导致存在推动属地街镇开展隐患综合治理能力“退化”现象,思想意识还不能与新型消防监管模式相适应,未能实现防火监督的真正目的。

2.3 消防安全管理意识的缺失

各级高层建筑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强化消防安全监督才能够切实保障建筑内部的消防安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层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措施尚不到位,导致很多消防管理措施根本没有落到实处,造成消防安全管理严重缺失,安全责任隐患普遍增大。由于在高层建筑的建设初期,必须通过消防安全验收之后才能够实际投入使用,因此很多高层建筑使用初期的各项消防管理措施都是到位的、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但是随着建筑使用年限的增加,很多消防固定设施出现了破损、丢失的现象,有的消防设施因年久失修根本无法正常使用甚至瘫痪,无法真正起到预警防范的作用,而这些都是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缺少、长期忽视消防安全监督工作造成的。

2.4 消防设施缺少有效的维护

建筑物内部需要配置健全合理的消防设施,并且持续完善建筑内外消防设施设备,最重要的是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检修等,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各种消防设施处在良好运行状态,可以充分施展各种设施的作用,对火灾影响范围进行有效控制。但是,消防设施经过不断操作、反复运用,难免会发生故障,如此就要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但实际工作中消防设施养护不到位,或一些工作人员缺乏维护意识,没有及时对老旧设施设备进行更换,火灾出现时,消防设施不能发挥作用,进而延误了火灾救援时机,对消防救援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

3 提升高层民用建筑防火监督工作效能的相关措施

3.1 建立科学高效的消防执法体系

消防监督部门要定期与辖区派出所深化联合检查机制,形成隐患治理合力,依法履职突出隐患整改销号,每月至少推动辖区联动部门开展1次针对性防火联合检查,推动辖区派出所履行其自身消防监管工作。结合打通“生命通道”和老旧小区等专项治理工作,加强联勤联动和错时夜查机制的有效构筑,最大限度保障建筑防火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执法工作开展过程中,消防监督人员必须预先统一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切实树立好执法标杆,不断增强执法工作的权威性,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对屡查不禁、屡犯不改的隐患问题和违法行为,坚决以“罚、封、停、拘”等手段进行严格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同时勇于以刚性执法强有力震慑各类违法行为,确保建筑内部各类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有效夯实辖区火灾防控基础,形成同频共振、联防联治模式,切实发挥社会综合治理的整体效能。

3.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检查要点

相关防火监督检查工作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时,需要重点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展开监督。在推进这方面工作时,其首先需要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面板显示器与显示灯等进行检查,确保各个部件在发现异常时,及时进行警告与显示。同时,还需要对报警音响等部件展开检测,从而确保建筑物内部在出现火灾时,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及时通知建筑物内部人员,从而展开相应的逃生与消防工作。其次,需要相关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展开过程中,对自动报警系统进行运行成效方面的检测,进行相应的现场模拟测试工作,利用这种方式及时发现自动报警系统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出现烟雾与过热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发出警报信号。在完成这方面工作后,还需要防火监督检查工作人员,对火灾自动警报系统之中的连接电源以及备用电源展开检查,确保主要电源被切断后,能够及时更换备用电源,以此来保障火灾警报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火灾监督防控实际成效。

3.3 明确责任,完善防火机制

防火监督日常管理机制的完善有助于为防火责任的划分提供制度依据。防火监督工作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其工作开展的基础是防火管理机制的构建。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是确保消防与防火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建筑工程各参与方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不同,需要建筑企业将防火监督责任进行细化,致使防火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以及具体人员身上。同时,积极鼓励大家共同参与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此外,建立考评机制,将防火管理与人员考核挂钩,有助于防火机制的有效贯彻与落实。

3.4 结合实际需求适当更改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

对高层建筑内部结构设计进行适当的改变是有效提升建筑内部自身防火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开展高层建筑内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实际需求,又要重视灭火救援这一特殊需求的科学设计。一是对排烟管进行单独设计,然后再将其与建筑的主要烟道进行连接,在此种设计下的高层建筑内部一旦发生火灾,燃烧产生的浓烟能够短时间内迅速排出,有利于被困人员的安全疏散。二是科学设计高层建筑的安全通道,综合考虑人员数量、空间远近、通道辐射面积等相关要素,对安全通道的位置、方向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要让在建筑内不同区域的人员都能够快速利用逃生通道安全逃生。三是在建筑警报装置设计方面,要考虑到火灾发生时的撤离时间、报警用时等因素,如果高层建筑内部电气设备采用的是并联装置,应当适量增加警报的数量,避免火灾警报监控死角问题的出现。当然,火灾警报设备必须要尽可能接近高层建筑的各个功能区,这样能够确保火灾发生的时候,被困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听到警报,为人员疏散、消防救援赢得更多的时间。四是在蓄水池设计方面,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蓄水池设计,确保其能够有效满足消防救援用水量的实际需求。五是在高层建筑装饰品设计方面,应当尽量选择耐火性好、熔点低以及不燃的防火装饰建材,这样既能够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又能够在发生火灾时有效减缓火势蔓延的速度。

4 消防设施配置措施

4.1 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是建筑消防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规定的相关规范需要以行业设计标准作为基础,提高建筑火灾报警装置设置的合理性,保证防火报警系统可以在发生火灾时起到警示作用,并结合不同的建筑区域设置与之对应的报警系统。只需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加强对火灾报警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尤其是一些高层建筑中,人员疏散存在一定的难度,只有保证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才可以获取更多的疏散时间,从而降低人员财产损失。在进行火灾报警系统配置的过程中,系统设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电力传输线路,结合报警系统防火性能的要求合理选择线路材料,并通过科学的线路规划,保证线路始终处于非燃烧结构中,主要目的是避免在发生火灾时,火灾报警系统的线路受到火情的影响,无法正常使用。

4.2 消防供水系统

一旦发生火灾必须保证足够的水源,才能有效地控制火情,防止火势蔓延。消防队员在扑灭火救援灾时要合理地使用水,避免水资源浪费,快速扑救火灾。高层建筑必须进行消防给水系统的综合设计,以保证消防救援的需求。在消防部门对火灾现场进行紧急处理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消防栓,为消防部门提供足够的水源,在国内的高层建筑中,自动灭火系统和消防栓的水源之间的水源是完全相连的,一旦发生火灾可以自动启动,使内部水源充分发挥抢救功能。室内用水的设计要考虑到各个楼层的差异,以保证每个楼层都有足够的供水,并根据不同的水压进行科学的设计,当管网压力太大时必须对压力分布进行合理的优化,以保证系统的均衡。消防队员在进入楼层后要带上水枪和水带,并按照上面的指示找到附近的水源,然后将消防栓与火灾现场相连,这样才能保证火灾的稳定,如果不能,就必须使用水泵,以保证供水的顺畅。要加强对施工项目的定期巡查,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消防给水设施进行整改,保证高层建筑内部水源能够达到相关要求,为灭火救援提供有利条件。为了更好地进行室内给排水灭火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必须保证其在今后的应用中能充分利用。在进行建筑消防给水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特性和要求,尤其是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尺寸,要对其进行细致的了解,从而得出火灾所需的用水量,并参照有关规范进行计算。由于消防水箱必须位于建筑面积的最高点,所以建筑工人要对建筑物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计算,以建筑物的最高处为基准,在最高点处放置消防水箱。同时,要注意消防水箱和生活水箱的分离,以免对水质造成污染,影响人们用水质量。为确保高层建筑的给水灭火设计工作顺利进行,设计者必须对其进行设计。在高层建筑的给水和消防系统中水泵房是消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消防工作人员提供消防水,确保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消防泵房的设计中,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设计,以保证其运行的质量。由于高层建筑的复杂程度较高,在工程设计中应根据有关规范选用合适的水泵装置,在消防泵设备选用时,应尽可能选用低功耗的水泵,以降低能耗。在高层建筑消防栓的布局中,要注重区域集中式的供水,合理的设置消防水槽和水泵房,合理的规划消防栓和消防用水量,定时进行高层建筑水网、管道、设备设置、消防用品的检修,还需要要点针对管网进行合理的安置,根据消防栓设备的使用方位有效设计相应的管网基础,保证相应的管网结构可以支持消防栓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消防栓的具体处理,必须要按照消防规程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安装,确保其安全可靠。

4.3 设计防火防烟分区

(1)防火分区。在建筑消防设施安装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设计既符合消防规定,要加强对于防火分区合理划分,通过防火帘来规划分区,不仅能够保证整体的质量,而且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防火隔热功能,提高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质量。(2)防烟分区。防烟分区设计中必须要结合规划进行配置,将防烟分区的排风量与防烟风机的风量进行区别,按照防烟分区面积计算,强化防烟分区排烟工作,避免系统分割导致无法发挥出实际作用,后续设计也需要根据建筑结构进行相应调整。

4.4 人工智能设施

人工智能是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内容板块,也是多个行业重点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实现智能化消防设备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在现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利用VR技术、AI技术等,通过建立虚拟场景的方式,对立体化火灾救援工作的实施进行模拟,对火灾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同时可以利用智慧消防设备中的云计算系统,对建筑火灾现场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后续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整合,会使得建筑内部的智慧消防系统具有较强的智能化特点,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消防设施配置方面的应用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仍需要不断探索全新的配置模式,从而保证各种消防设施可以有效应对建筑火灾的救援需求。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防火监督和消防设施是消防工作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对保障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推动社会经济建设以及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重视防火监督与消防设施的设置,从而提升现代建筑消防工作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健、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岩军.建筑防火监督及配置消防设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09):186.

[2] 辛宏伟.建筑防火监督及配置消防设施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17(12):82+84.

[3] 毛林生.浅析建筑防火监督与消防设施配置[J].消防界(电子版),2017(11):104+106.

[4] 林志勇.建筑防火监督及配置消防设施探讨[J].山西建筑,2017,43(28):251-252.

[5] 刘军勇.建筑防火监督与消防设施配置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7(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