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常见病及其防治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牛常见病及其防治措施分析

陶国林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屏边 661299

摘要:在畜牧业发展中,牛养殖产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牛养殖产业的发展,牛常见病发病率大大提升,严重损害着牛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对牛常见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牛;常见病;原因;防治

在牛养殖产业发展中,牛病的控制难度较大,一旦出现牛病,很容易影响牛养殖经济效益,不仅会增加养牛养殖户经济负担,甚至整个行业都可能受到影响。从实际情况看,牛病不仅对牛养殖产业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人类身体健康也有着很大的危害,因此,一定要加强牛常见病发病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牛的健康生长,才能充分保障养牛专业户经济利益,促进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1、牛腹泻

1.1发病原因

牛腹泻是牛的常见病,一般有两种,包括病毒性腹泻与细菌性腹泻。在肉牛养殖过程中,病毒性腹泻是常见的二类传染病,病毒潜伏期一般在7~10d。通常,犊牛容易发生细菌性腹泻,而一旦发生这一疾病,犊牛就容易出现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牛腹泻疾病传播中,带病牛和其他带病畜是引发牛腹泻的主要传染源。

1.2临床症状

牛腹泻发生后,牛在临床上会出现呼吸急促、流延的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牛发生腹泻病后,其粪便会散发出恶臭,并呈现出灰色水样。在牛腹泻病后期,粪便会呈现糊状,病牛牛蹄冠部皮肤出现充血症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牛腹泻,可以通过病毒分离和血液检查确定。大肠杆菌、霉菌及沙门氏杆菌等引发的细菌性腹泻症状较为明显,比如大肠杆菌腹泻,病牛初期会发热、腹泻,发病后期则病牛体温会降低,呼吸与心跳会加速,并会出现肛门失禁情况,甚至可能虚脱死亡。

1.3防治措施

在牛腹泻防治中,为防止腹泻疾病的发生,养殖中一定要做好防疫工作,控制好养殖密度,并要保证养殖环境干净卫生,确保圈舍通风透光,才能有效防治牛腹泻疾病的发生。在牛养殖过程中,可以按照150~200头进行集中管理,并要保证牛圈舍温度在10~28℃范围,如果是冬季,温度不能低于5℃,同时,为防止精料过多增加牛肠道负担,需要将精料和青饲料质量比控制在1:4左右。对于病毒性腹泻疾病,目前并无有效的治疗与免疫方法,因此,为防止牛腹泻疾病的发生,就需要做好护理工作,以免出现继发性感染,可以为病牛注射头孢噻吩钠,每头牛的注射剂量为20mg/kg,每天注射为2次,以增强牛体抵抗力。

2、腐蹄病

2.1发病原因

腐蹄病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反刍动物养殖中较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引起腐蹄病的主要原因是节瘤拟杆菌。节瘤拟杆菌会造成牛蹄炎性损害,但这一病菌并不会造成严重的损害[1]。节瘤拟杆菌离开动物组织后,病菌只能保持数天毒力,并不会长期生存,虽然造成的损害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施,与坏死梭杆菌共同作用,就可能出现流行性腐蹄病情况。

2.2临床症状

牛腐蹄病发病初期,病牛蹄间与蹄冠皮肤会出现充血症状,病牛也会出现跛行,蹄间容易发生溃裂,还会出现分泌物,并散发恶臭。发病后期,病牛会严重跛行,蹄的底角质部会呈现黑色,蹄间还会出现不良肉芽增生。如果腐蹄病较为严重,牛的体温会升高,蹄冠会发生红肿,牛的痛感会进一步加大,牛的趾间也会出现溃疡面。如果治疗不及时,病牛不仅会卧病不起,还可能发生浓毒败血症,进而导致死亡。

2.3防治措施

在腐蹄病防治工作中,养殖户需要加强养殖环境管理,保证牛生长环境干燥,并要根据季节变化,科学调节牛圈舍温度,控制好牛的饲养密度。在晴天正午,需要对牛圈舍进行通风换气。在冬季,要注意调整牛的日粮配方,可以给牛喂补硫酸铜,按照每头牛每千克体质量每日喂补45mg,对于缺磷牛,可以加喂谷皮。养殖户要注意清理牛圈舍粪尿等污物,以免污染周边环境。因此,腐蹄病防治工作中,需要重点加强牛的饲养与免疫工作,可以为采用免疫原性腐蹄病节瘤拟杆菌A与绵羊II2联合基因工程疫苗免疫。

3、牛口蹄疫

3.1发病原因

牛口蹄疫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口蹄疫病毒是引发这一病症的主要原因,如果是成年牛,感染牛口蹄疫后并不会死亡,但牛犊感染牛口蹄疫后,则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牛的泪液、尿液、水疱液、口涎及粪便中会潜伏着相应的口蹄疫病毒,如果养殖户不能及时发现感染牛口蹄疫的病牛,很容易造成大范围的感染。牛患有牛口蹄疫后,牛的口腔黏膜、牛蹄、乳房等部位会出现水泡,因此,养殖户一旦发现相应症状,要立即将病牛隔离喂养,防止牛口蹄疫大范围传染。

3.2临床症状

牛口蹄疫的潜伏期较短,牛一旦感染后,在2~3d内就会发病,其临床表现为,在病牛的口腔粘膜、牛蹄、乳房等部位会出现水泡。犊牛一旦感染牛口蹄疫,会出现心肌麻痹死亡,对病死牛进行实验解剖可以发现,在病死牛的心肌部位会出现灰白色及淡黄色条纹。母牛发生牛口蹄疫,母牛会出现乳房炎,还会造成母牛流产。对于育成牛,在患病后,其蹄部、乳房、舌、鼻子及口腔会出现不同面积的水泡,2d左右水泡会发生溃烂,其表面会出现鲜红色糜烂面。病牛蹄部溃疡面脱落后,病牛会出现行走不变、不愿走动现象,同时,病牛还会出现呼吸加速、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等表现。

3.3防治措施

在牛口蹄疫防治工作中,一定要做好牛场消毒工作,以消除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养殖户还应做好牛体清洗工作,并要根据牛养殖需要,定期更换牛饲料,保证牛的营养供应充足,提高牛的免疫力,才能有效降低牛口蹄疫发病率[2]。在牛养殖中,还可以对牛群进行疫苗接种,如果牛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比如精神萎靡、体温上升等,养殖户不必担心,病牛通常在1~3d后会自行恢复。在牛口蹄疫防治中,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尤其是牛的饮水和食物管理,做好日常消毒和检查工作,保证牛所用器具清洁,防止水和食物受到病菌污染。如果在牛检查过程中,发现牛口蹄疫症状,要立即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备,对疫点进行封锁,对病死牛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做好污染场地消毒工作,防止疫情扩大。

4、牛结节性皮肤病

4.1发病原因

牛结节性皮肤病也被称为牛结节疹,其最初在非洲地区流行,后在亚洲地区流行,引起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原因是疙瘩皮肤病病毒,有着较强的传染性。在4℃的甘油盐水中,疙瘩皮肤病病毒能够存活4~6个月,如果在pH6.6~8.6的环境,疙瘩皮肤病能够长期存活。如果将牛病变的皮肤结节保存在-80℃环境中,在皮肤结节上,疙瘩皮肤病毒的存活时间则能够达到10a。疙瘩皮肤病病毒大多会寄宿在牛身上,且主要存在病牛皮肤结节、唾液、血液、鼻腔分泌物中,其传播途径为水、饲料或直接接触,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一般在2%~20%,而死亡率则为10%~20%。

4.2临床症状

牛结节性皮肤病有着较长的潜伏期,且有着比较明显的机体发病症状。在发病初期,病牛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温度可达到40℃,病牛皮肤会出现硬实结节,直径在20~30mm范围。发病后期,病牛体表会出现不规则肿块,触摸过程中,牛会感到疼痛,如果有蚊虫叮咬肿块部分,相应部位还可能发生化脓性细菌感染和蝇蛆病。牛结节性皮肤病发病后,病牛食量会减少,且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即使恢复后,病牛也会带病毒21d以上。牛结节性皮肤病病重后,会导致公牛短期不育、奶牛奶量减少。

4.3防治措施

在日常管理中,一定要做好牛群检疫工作,如果从场外引进牛,引进后要注意隔离观察和检疫,在30d后确认没有发病牛,才能进行混群饲养。在养殖场管理中,要注意做好环境消毒,对场门、生产区入口采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对于牛舍墙壁与地面,可以采用10%~20%生石灰乳进行消毒。食槽、水槽消毒中,可以使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如果是栏杆、器具消毒,则可以采用3%的福尔马林溶液。一定要及时捕杀患病牛,防止牛结节性皮肤病大面积传播,对于死亡牛,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牛结节性皮肤病目前并无特效药物,因此,只能采取捕杀病牛的方式,防止病原扩散。

5结语

牛腹泻、腐蹄病、牛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等是牛养殖中的常见病,一旦发病,很容易造成牛养殖损失,不利于牛养殖产业发展。因此,需要加强牛常见病分析,确定牛常见病的发病原因,同时,还应加强牛常见病防治措施研究,根据牛常见病的发病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加强牛生长环境管理,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确保牛的健康生长,进而充分保障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裴丽华.双辽市牛常见病及预防措施[J].当代畜牧,2022(07):97-98.

[2]王世友.牛常见病的诊断及预防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0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