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策略

刘凤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黄土山林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24

摘要:造林绿化不仅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还能够防风固沙、减少噪声污染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林业资源一度遭到严重破坏。为推动森林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控制了各种乱砍滥伐行为,使社会公众对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强烈地体会到了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性。虽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和总森林面积呈快速增长趋势,但是林业技术水平较低,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林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而有效保护环境,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林场森林质量。

关键词:造林;林业技术工作;策略

新时代,国家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协同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模式也正在逐步改善中。而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林业建设发挥重要的主体性作用,提升森林绿化面积最直接的手段便是植树造林,为了充分发挥植树造林作用,巩固造林成果,提高绿化面积,造林后的林业技术工作也非常重要,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针对此项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策略,提高植树造林效果,进而推动林业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概述

绿化造林是建设生态环境的关键。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各地区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林木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资源,在给人们提供优质居住环境的同时,对空气和大气环境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森林资源种类丰富,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林木的增长和消耗也一直维持在平衡状态。简单来说,我国的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其质量也在逐渐提升。所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充分利用林业技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于实现持续发展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

虽然我国林业技术发展极为快速,并且该技术自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然而林业技术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该技术今后的发展。当前,我国林业技术贯穿在树木和植被种子选择及造林管理中,但是该技术的实际应用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发展理念。除此之外,我国在林业方面的投入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阻碍林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林业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通常只是应用在面积比较大的森林中,不适合应用在面积比较小的区域。因此,我国还需要提高林业技术水平,只有对技术进行优化升级,才能将其更好地应用在林业发展中。

二、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策略

1、幼苗造林成活保障技术。所选树种大多为森林树种,这些树种生长到一定程度后被砍伐成家具或用具等材料。造林绿化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供人们观赏,更要保证园林树木的品质。因此,在造林绿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树木质量管理的重视。要想把树木培育成合格的原材料,就必须加强对生产质量的监测,对某些残次性林木要进行专项改造,在满足自然生长规律的前提下搞好林木的管理。对未出苗的林地,应及时采取补种措施;对已出苗的林木,需精心管理。与此同时,要做好幼苗各项指标和数据的测定,加强对林木树木质量的保障。对部分残苗,虽然需进行砍伐,但不能全部砍掉,防止生态失衡,造成林木资源浪费。

(1)对林业树种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在完成植树造林、绿化后,需要进行树种结构分析与配置优化。如果采用的林木品种比较单一,一旦发生病虫害,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危害,导致森林平衡被破坏,影响森林系统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对林业树种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在造林过程中保证植物多样性,做到合理布局,提高林业系统的稳定性。林木质量的优劣可以直接影响植树造林绿化工程的存活率,而要提升植树造林绿化工程的存活率,就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针对植树造林质量不佳的林木,最先要依照自然规律进行更新改造。今后林业工作者要把维护绿色生态作为林业工作的第一要务,提升对林木的管理,采用补栽补植保证质量。

(2)对栽种构造进行调节。在提升存活率的环节中,必须对原来的栽种构造进行调节,园林绿化后通常会出现绿化苗木生长异常和不健康的状况,这类状况主要是花草树木老化和病害的影响而致。处理此问题的主要办法是调节树苗的类型,选用针对性栽种的方式 ,使整体结构获得提升。

2、林业科学管理技术。在完成造林绿化工作后,应加强对枯树的管理,做好枯死树木的处理和更换,以确保其健康成长。与此同时,为保证树木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林木土地定期进行松土、施肥、除草,使种植规范、合理,采用科学的修剪技术,才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树木生长过程中,林木特性与生长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因树的种类不同,其生长规律也有较大差异。根据这一情况,应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促进苗木健康生长。在森林经营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生长情况,保证林木生长质量,才能使林业建设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一般说来,如果林木生长环境好,管理比较规范,质量也会保持较好。由于土壤的质量对苗木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保证苗木的深度符合苗木生长的要求,就要使绿化苗木能获得充足的光照和水分,保证苗木的科学有效管理。

3、擅长运用现代技术。目前,林业市场竞争激烈,不仅表现在物质资源上的竞争,还表现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在新时期,要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并更加重视树种、性状的选择,以推动林木抗病、提升抗虫能力。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林业科技推广团队的建设,全方位、系统化推广林业技术,为林业发展给予充足的保障作用,提升林木生长发育质量和存活率。提升林业推广应用,使之与林业整体规划发展有效融合。创建真正具备丰富社会经验、技术专业水准、综合能力较高的技术性团队,提升科技成果的适用范围。重视高新科技的结合,提高林业科研成果的应用性,将现代信息技术融进林业生长,促进幼苗健康生长,提高成活率。引起相关企业和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依据山林推广应用的具体情况,制订有目的性的技术推广对策。依据具体情况,适度增加对资金层面的支撑力度,从差异视角健全基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招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促进林业建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通常离不开高新科技的有力支撑,尤其是生物科技的应用推广,能够推动树木形态、种类挑选更为多元化,提升树木抗虫、抗病能力。

4、病虫害防治技术。造林绿化后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林业技术应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效果直接影响绿化工程中各种林木的生长发育状况,所以应在对林木做好抚育管理和科学管护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合理实施。为彰显造林绿化工作的生态价值,需要在植物病虫害防控中更多地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比如在林地养殖益鸟、益兽,并利用天敌防治法、微生物防治法取代传统的化学防治,有效避免化学残留物对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要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监视林地,及时收集、分析害虫种类和数量,坚持“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的原则,搞好病虫情预测预报,从而制订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在种植前对树苗进行消毒,以预防褐斑病和提高抵抗力,并对已发现的林业重大有害生物及时采取有效除治措施。在考虑规模种植的同时,注重周边树种配置,选择抗病虫性能较强的苗木品种,实行区域内的针阔混交搭配,遏制病虫传播,提高树种本身的抗病虫能力。

在林区造林绿化工作后,可继续开展的林业技术工作还有很多,结合不同土壤、不同立地类型所展开的土壤含水率分析工作至关重要,其在提高苗木成活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更深入了解土壤水分影响苗木成活与生长的主要因素。围绕这一基础,就需要应用到储水滴灌造林技术、覆膜造林技术等,结合这些技术应用成效来优化生产过程,确保造林绿化之后苗木生长依然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林木成活率明显优化,从而全面提升林区整体生产水平与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边园园,王兴伟.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要点[J].乡村科技,2020,11(22):87- 88.

[2] 莫斌,胡传奉.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策略 [J]. 商品与质量, 2019(40):248.

[3] 李丽业,陈思平. 探析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9 (8):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