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色村庄规划的天津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4

基于特色村庄规划的天津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朱毅,焦健,张佳明

天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摘要:村庄规划是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释村庄规划与乡村振兴逻辑关系基础上,以天津市赵家湾村和李大人村为例,重点剖析集聚提升类村庄的规划路径及成效。研究表明,赵家湾村和李大人村作为聚焦提升类村庄,借助村庄规划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各类用地空间布局,依托村庄特色资源创新村庄规划编制思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注重人口、土地和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村庄用地功能优化和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认为,以集聚提升类村庄为重点,以村庄规划为引领,系统优化村庄用地结构,是实现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村庄规划,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路径,天津市

1村庄规划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

1.1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

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厘清城乡发展脉络,以期与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呼应[1]。这一重大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趋势向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就,农村改革、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大跨越,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效支持和保障[1,2]。然而,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供求关系不稳定,供应产品质量不能适应广大民众需求,提供速度较慢,产业融合有待进一步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农民自身能力与社会生产所需技能不符,多种因素导致农村人才资源流失,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村民生活空间质量有待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不足,与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整体服务水平与发展速度需要改进。

因此,在我国现阶段乡村发展状态下,如何推动乡村发展壮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首要任务是改变“三农”发展效率低下的现状,在政策推动下,把握机遇,振兴乡村[3]

1.2村庄规划引领乡村振兴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乡村发展问题做出重要指示,指出村庄规划不是单一层面的措施,而是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等方案计划相结合的多层面任务,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努力建设成为生态友好、居住适宜的美丽乡村[4]。由此可见,乡村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人居环境建设等,应以村庄规划为基础。村庄规划科学与否,不但关系到乡村社会的建设成果,也影响到村庄整治是否合理、乡村振兴的目标能否现实。

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村庄规划应着重完善城乡关系,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乡村综合发展[5]。应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空间,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新思路;优化乡村发展布局,统筹发展全局,加快建成人口资源环境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的包容性关系,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局面;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发现城乡融合发展阻力,推动城乡间要素的自由流动、平等交换,鼓励更多城市资源融入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6]

2天津市村庄规划实践分析

天津市共3520个行政村,空间分布北密南疏,80%以上分布在武清区、静海区、宝坻区、宁河区、蓟州区。按照村庄规划分类,约60%-70%村庄属于集聚提升类村庄,村庄发展规模相对成熟,常住人口较多,未来发展过程中,侧重提档升级,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加大乡村建设力度。同时,天津市大部分集聚提升类村庄人均耕地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相对较大但低效利用比例高,仅靠农业收入无法实现小康等突出问题,亟需依靠村庄规划,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拓宽农民收入途径,实现乡村振兴。

结合天津实际,集聚提升类村庄可细分为中心带动集聚型村庄和改善提升型村庄。中心带动型村庄指地理位置较好,居住区域集中的集聚提升类村庄,该类村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高于其他地区,村庄产业资源优势相对突出。改善提升型村庄指形态、组织相对稳定,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存续的集聚提升类村庄,未来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微更新”为主要发展模式。本文以宝坻区牛家牌镇赵家湾村和武清区河北屯镇李大人村为例,分析天津市村庄规划促乡村振兴实践成果。

2.1依托生态资源,打造集聚提升类村庄天津市赵家湾村

2.1.1村庄概况

赵家湾村隶属天津市宝坻区牛家牌镇,是《宝坻区村庄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确定的集聚提升类村庄,紧邻津蓟高速出入口和正在建设的京滨城际站,有67.20 hm2位于京津新城城镇开发边界内。全村162户425人,人均纯收入2.1万元,村域面积293.91 hm2。村内水网交织,稻田连片,是一个镶嵌在稻田、鱼塘和绿海里的生态小村。2019年被评为天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020年申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18]

2.1.2规划思路

赵家湾村规划以乡村振兴为统领,按照“策划先行、空间统筹、设计支撑”的思路,将产业发展策划、国土空间管制,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设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节点设计等工程设计进行深入整合一并纳入村庄规划中,形成以产业策划为发展引领、空间安排支撑落地性、工程设计为实施依据的精细化、可实施的村庄规划成果,合力支撑乡村发展和北方稻梦空间建设。

2.1.3规划内容及创新

(1)村民全程参与,创新“四阶段五共同”编制机制

通过村民全程参与、镇政府组织、村两委主导、技术单位支撑,创新了“四阶段五共同”的规划编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共识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四阶段五共同”,即在规划动员阶段,达成思想共识;在规划调研阶段,共同谋划村庄发展;在规划编制阶段,共同评议规划方案;在规划实施阶段,共建共管。村民参与规划编制的热情和表达诉求的意愿持续高涨,对规划认可度不断提升。

(2)多专业整合,探索“三合一”精细化村庄规划

整合前期策划、规划编制、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农田水利设计等专业队伍的力量,将前期策划、空间统筹和工程设计成果整合到村庄规划中,实现赵家湾的精准定位、精细策划、精确落位,真正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规划审批之日就是项目建设之日,避免了项目实施无依据、周期长、效率低、变化快等弊端,提高了项目落地的效率,为赵家湾村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3)盘活低效用地,实现农村建设用地“三减三增”,激活发展权

结合人少地多和90%村民就近打工的现状,盘活村内空闲地3.86 hm2和空闲民房34处,改造空闲民宅为民宿,利用空闲地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滨水商业休闲区、大师工作室、稻草纤维艺术中心等,实现建设用地“三减三增”,即村庄建设用地减少,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减少,公共服务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产业用地增加。通过土地资源和房屋入股联营,打造“产业、村企共生经济体”,保障村集体和村民发展权及其长期收益。

2.1.4实施效果

通过村庄规划的实施,赵家湾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全域土地整治试点规划、实施方案、设计等基本完成,助力支撑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产业主体已经确定,产业用地得到保障,正在依规划开展各类项目建设工作。

2.2“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支撑下的脱贫致富实践—天津市李大人村

2.2.1村庄概况

河北屯镇位于天津市武清区东北部,是传统农业型乡镇。李大人村为该镇下辖31个村庄之一,村域总面积约290 hm2,总人口1544人,共475户,是天津市第二轮困难帮扶村,也是全镇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最为薄弱的村庄,人居环境较差,经济落后,发展动力不足。为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突破发展瓶颈,河北屯镇政府明确提出“筑共识、统资源、探模式、重落地”的工作思路,于2018年8月启动李大人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村庄规划的支撑下,历经近三年时间,该村已脱贫致富摇身变成“网红打卡村”。

2.2.2规划思路

李大人庄村庄规划以“严守底线”为前提,在严格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约束性指标等强制内容的基础上,对产业融合发展、村民安居保障、公共设施配置、景观风貌引导,国土综合整治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最终实现村域空间资源的优化,切实落实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对于建设用地进行空间管控和建设引导。

2.2.3规划内容与创新

(1)摸清家底,深入挖掘乡村特色

通过全域详细摸底调研和资料收集梳理,充分掌握建设用地、农用地、坑塘水面等“每一块地”的土地用途、权属,土地流转及违法用地等情况;通过实地踏勘、访谈调查和遥感解译等方法,摸清各类用地的使用效率,系统认定低效存量空间,全方位挖掘风貌特征要素,对村内古井、古树、古宅等文化资源进行建档记录;汇总全部调研数据矢量化建库,形成“用途、效率、风貌”三个维度的村庄规划现状数据库,为村庄规划编制夯实了扎实基础。

(2)“多规合一”划统筹,“分项实施”保落地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建立“1+1+N”的规划设计体系,通过编制1个“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统资源、谋发展、保底线、优布局,确保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落地时空间有保障;通过编制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在保障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公服配套、整体风貌治理等民生工程有序开展的基础上,选取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增特色、提品质”,构建精神符号,重塑文化共识;对N个重要节点进行业态策划和详细设计,完整落实上位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指导要点,保障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和精准落地。

(3)盘活村庄存量空间,保障产业融合发展空间需求

将“三调”认定的村边空闲地,纳入村庄建设边界,并在规划中落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项目落位。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盘整现状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存量低效用地约2 hm2,房屋15间,将其转化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开发强度、高度等方面规划建设用地管控。通过规划保障了创意文化、特色民宿、电子商务等三产融合项目的落地,达到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亮点。

(4)促进村内及其周边农林空间的精细化管控和复合性利用

以国土综合整治为抓手,对村边废弃坑塘进行清淤修岸,植被绿化,新建环形步道和景观桥梁,为乡村文旅提供生态休闲空间;村内坑塘打造“小微水景”,满足村内居民的休闲需要。按照实际利用需要开展景观提升改造,保障土地资源复合利用。

2.2.4实施效果

李大人村已建成游客服务中心、村史风物馆、农业服务中心、国学馆、陶艺体验馆、亲子乐园等。村内低效建设用地资源得到有效盘活,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4月27日,第二届“通武廊”乡村文化节在该村启动,李大人文化旅游村正式对外开放,接待人次近2万,带动村民就业百余人,实现农民增收并助推乡村振兴。

3天津乡村振兴路径建议

3.1突出规划引领,引导集聚提升类村庄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立足天津市村庄发展现状,以集聚提升类村庄为突破点,充分利用村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科学确定村庄发展定位,提高村民生活空间质量,遵循绿色发展要求,调整产业发展结构。结合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7],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深入挖掘农产品初加工、服务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发挥中心村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3.2立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合理预留农村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8]。一是优化产业用地布局,将规模较大、工业化程度高、分散布局、配套设施成本高的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将具有发展空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向城镇开发边界内集聚;直接服务于种植养殖业的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仓储保鲜冷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等产业,集中在村庄建设边界内;利用农村本地资源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发展休闲观光旅游而必须的配套设施建设,在不突破约束性指标前提下,在村庄建设边界外安排少量村庄建设用地。二是大力推进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利用,制定低效用地判定标准和奖惩机制,加大农村低效用地盘活力度,解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难”问题。三是鼓励农村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用地类型、控制高度、乡村风貌、基础设施等要求前提下,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等村庄建设用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合利用,拓展土地使用功能。

3.3以人为本,构建新时代乡村发展格局

天津市1386万人口,人口城镇化率超过80%,农村常住人口212万,村庄对人才吸引力度不足,仅靠乡村本身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积极推动各界建筑规划人才参与乡村建设,提升村庄规划、设计和施工水平,以人才促进乡村振兴;积极整合涉农政策和资金,统一下放至村,由村级统一实施,提高村民参与度和获得感;探索“环城四区村庄自给自足,远郊五区村庄吸引市区资源”的规划方向,布局城乡直通交通基础设施,吸引城市人口到村庄投资入股,承包果蔬种植,发展乡村农场,建设休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丰富城市居民生活,实现城乡间要素流动与交换,提高农业人口消费能力,拉动消费马车,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局面。

3.4充分利用资金保障,以新基建促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云计算优势,疏通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以《天津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完善农业农村投入优先保障机制,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2025年土地出让金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为资金保障,打通“源头信息差、基础设施薄弱的最初一公里和产品销售端的最后一公里”,参与构建以淘宝天猫等核心电商、盒马大润发等新零售、国际站批发平台等多元化销售平台,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流通损耗、降低流通成本,实现产销充分对接,探索从销售端反作用于生产端,倒逼农村产业品质升级,实现订单农业模式,让乡村产品走向都市、走出国门,让乡村振兴飞驰在现代高速公路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 人民日报, 2018-09-27(0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18-02-05(001).

[3]赵毅, 张飞, 李瑞勤. 快速城镇化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探析——以江苏苏南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 2018(2): 98-105.

[4]周晓娟. 资源紧约束背景下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战略和规划策略的思考——以上海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 2018(6): 22-29.

[5]王仕勇, 曹文扬.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涉农报道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基于《人民日报》(2017—2018)涉农报道内容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5): 85-93.

[6] 周骏, 王娟, 陈前虎.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的转型发展——以浙江省浦江县薛下庄村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19(7): 2-7.

[7] 黄骏. 螺蛳粉小镇的华丽变身——柳州市柳南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工作纪实[J]. 南方国土资源, 2020(8): 12-15.

[8]赵毅, 张飞, 李瑞勤. 快速城镇化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探析——以江苏苏南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 2018(2): 98-1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