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管理运行常见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管理运行常见问题分析

顾博文

(科进柏诚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127)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某区部分医疗机构废水处理设施的实际运行情况的调研统计,发现现有医疗废水处理设施的管理水平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医疗机构需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加强自身的运行维护管理,使其真正发挥有效的作用,从而减少后疫情时代医疗废水产生的潜在环境风险

关键词:医疗机构 污水处理设施

0引言

医疗机构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医疗机构废水是医疗机构产生的重要污染物,其治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相比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源产生的工业废水,医疗机构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包含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还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具有多种危害。因此医疗废水不仅处理工艺要求高,对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也有很高的要求。

1医疗机构废水处理设施的主要技术和特点

1.1医疗废水的特点

医疗废水主要来源于医院各个科室和医院职工、病人产生的生活污水。一般情况下医疗废水的常规检测指标如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与生活污水相近[1],但由于废水可能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反应性和传染性等多种危害,需根据废水水质情况对其进行特殊处理。

1.2常见的医疗废水处理技术

常见的医疗废水处理包括物理处理法和生化处理法。一般情况下,不同类型的医院产生的废水水质具有明显的差别,如综合医院产生的废水和普通疗养院产生的废水水质完全不同,综合医院产生的废水成分更复杂,而普通疗养院的废水更接近生活污水,因此不能单一地不加选择地对废水进行处理。医疗机构在对废水进行处理前,需对医疗废水进行正确的分类收集、因质处理[2]。

常见的废水处理可行技术详见下表[1], [3]。

表 1  常见废水处理技术

方法名称

可行技术

一级处理

筛滤法、沉淀法、气浮法、预曝气法等物理方法

一级强化处理

化学混凝处理、机械过滤法等

二级处理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深度处理

臭氧氧化、膜分离、絮凝沉淀、砂滤、活性炭吸附、生物脱氮除磷

消毒工艺

加氯、加臭氧、加次氯酸钠、加二氧化氯、紫外线等等

特殊医疗废水处理

含有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结核杆菌的传染性污水

消毒工艺

含有总α、总β的低放射性污水

衰变池

含有总Ag、Cr6+的洗相污水

化学沉淀法、化学法+膜分离法、还原法等

含有总Cd、总Cr、Cr6+、总As、总Pb、总Hg的实验检验污水

中和法(酸性、碱性)、吸附法、分离法、次氯酸盐氧化法、溶剂萃取法、FeSO4石灰法、等

针对含有总汞的口腔污水

硫化物沉淀、离子交换、活性物质吸附等

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要结合废水、医疗机构本身的实际情况,不但要考虑技术可行,处理效果好,还需要考虑经济成本,如在选择消毒工艺时,可考虑多种方式联用,如“臭氧+次氯酸钠”,通过控制消毒剂的投加量减少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并能降低消毒接触时间[2]。

1.3国家规范中的相关要求

根据我国目前医疗废水排放执行的《医院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相关要求,特殊性质污水如上述提到的传染性污水、低放射性污水、洗相污水等需在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前经过预处理。传染病医院污水需采取更严格的废水处理工艺,如需经过预消毒后再通过二级处理和消毒工艺,或是在此工艺上增加深度处理。非传染病医院污水可根据出水去向确定处理工艺。对于废水处理工艺中产生的污泥,一般采用投加石灰或者漂白粉的化学方式进行消毒。医疗机构污水外排口处应设污水计量装置。对于废水处理工艺中产生的废气要进行定期监测。

同时医疗机构需根据床位张数和机构类别申请排污许可证重点、简化或登记管理,按照医疗机构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相应的申报和污染防治。申请排污许可证重点或简化管理的医疗机构需对污水总排口的流量进行自动监测。

2调研样本情况描述

本次调研样本共涉及40家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护理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排污许可证管理等级涉及重点、简化、登记管理和无需申请。本次调研统计内容包括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证件是否齐全,污水处理方式及消毒方式,污水处理站规模,污水处理站是否正常运行,是否产生特殊性废水,污水处理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处理方式,污水处理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处理方式,是否安装流量计和污水处理站运行过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如是否按照法规开展自行监测等等)。

调研结果显示,78%的医疗机构采取了二级处理方式(生化),8%采取了一级强化处理,剩下的则采取了一级处理。废水处理设施规模>500t/d为7家,废水处理设施规模100~500t/d为15家,废水处理设施规模<100t>18家。有9家产生了感染性废水,均已采取了消毒预处理,其中还有两家产生特殊医疗废水,也已经使用衰变池作为废水预处理方式。

本次调研中的医疗机构使用的

消毒方式除了一家紫外线消毒外,均使用消毒剂消毒,常见的消毒剂成分包括次氯酸钠、三氯异氢尿酸三氯异氢尿酸钠、二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等。大部分采用了人工投药消毒的方式,由于处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素质高低,因此为保证废水处理效果,部分医疗机构聘请了专业的第三方专门负责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维护,根据得到的废水水质监测结果,均能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仅有30%的医疗机构安装了在线流量监测设备,其余70%均未安装在线流量监测设备,多数医疗机构也无手持式流量监测设备。

对于废水处理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大多数医疗机构(97%)均采取了措施,其中45%的医疗机构采取了加盖的方式,其余医疗机构使用了活性炭吸附、UV紫外光解和碱喷淋的方式。

3医疗机构废水治理过程中需要总结的地方

本次调研结果发现大部分医疗机构在污水处理站运行的设备维护上没有问题,主要问题出现在污水处理站的运营管理。

调研结果发现30%的医疗机构存在排水许可证过期、遗失或者未申领的情况,有7.5%的医疗机构需补办排污登记。50%医疗机构未安装污水计量装置既不满足规范的要求,也不利于医疗机构本身管理,如果后续在监管部门监管时出现问题,也不利于医疗机构自证清白。调研中发现79%的医疗机构均对废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进行消毒剂消毒后委托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处置,常被选择使用的消毒剂包括生石灰、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次氯酸钠等但仍有21%家医疗机构未对产生的污泥进行消毒。

本次调研发现,自行监测频次不够,内容不全和运营台账内容确实、填报不规范是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大部分医疗机构均未按照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要求进行日常自行监测。在监测内容上,最常见废水因子余氯、粪大肠菌群数/MPN/L)、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其余监测因子均存在缺失的情况;关于废气无组织监测,有80%医疗机构未进行过废气的无组织监测。而对于废水处理站的运营台账,常见缺失内容包括pH值、进/出水流量、消毒药剂类型和使用量、污泥产生量处理量等本次调研发现,有专业第三方管理的医疗机构普遍比没有第三方的医疗机构合规性更好

4结论

本次调研发现,大部分医疗机构基本能满足法律法规对于污水处理站的要求,但医疗机构应提高污水处理站的运营管理能力,对管理人员可定期开展运营维护管理方面的培训,内容包括台账内容的设置与填报、自行监测频次和因子的要求,污泥处理的相关要求等等,或是聘请第三方寻求更为专业的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加棋和金宏伟, 《医疗废水处理方法综述》, 资源节约与环保, 9, 2, 2020.

[2]董旭, 郑宇, 单欣和李锋民, 《医疗废水处理新技术与未来需求》, 水处理技术, 46, 9, 7, 2020.

[3]生态环境部,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医疗机构》HJ1105-2020. 20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