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途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途径探索

哈玉芳

青海油田第一中学  甘肃省敦煌市  736202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出现了许多新的理念,如深度学习、大思路、学习小组、工作学习、单元结构。使用新的想法来探索语文课程。其中,单元自2018年以来就受到了研究人员和未来教师的大量关注,并取得了成功。大单元教学强调良好行为的价值,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分析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情况,需要好好思考,不断进行完善。

关键词: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途径探索

引言

就当下众多一线教师教学现状而言,任务学习这个常见的教育名词如同一个新命题,虽有很多教师主动尝试,但浅尝辄止,鲜有普遍化的教学趋势。很多扎根一线多年的优秀教师常常拘泥于已有的单篇教学习惯,不敢轻易跳出原有的教学思维。而青年教师由于新教材的适应程度等原因,也缺少普遍的教学实践。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任务学习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重要体现,需要教师不断深入思考普遍化的教学实践,从而切实理解素养能力提升的育人要求。

一、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改革的困境

(一)观念转变难

一是单篇教学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不足。三是大环境对语文不利。在升学率依然是评价学校最重要指标的现状下,语文学科提分不明显,学生不愿把课外时间花在语文上,使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课前预习难落实。课堂45分钟又满足不了大单元教学大容量阅读的需求,教学连贯性被打断,效果难保证。

(二)对新课标理解不到位

在教师职业中,课程标准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育管理课程的基本文件,阐明了教育的性质、目标和内容,反映了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的世界观。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将其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以达到培养学生技能和态度的目的。大单元教学工作的实施还应以教育标准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工作,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新课程的复杂性显而易见,这样增加了教师适应的难度。

二、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途径探索

(一)积极拓展和丰富教育评估渠道

从总体上讲,高中语文教师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积极地扩展和充实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以达到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不断地充实和完善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方法,改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把学生的活动作为其主要内容,适时地确定其目标。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全面掌握高中语文的有关知识和结构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可以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学生、教学内容等进行收集、整理,并对其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为以后的语文教学内容提供依据。从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有必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取一些创新的方法和手段,使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估更加全面、科学。

(二)探索任务设置的内在要求

如果将任务学习比作一座建筑,那么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这座建筑的整体示意图,而具体的任务设置就是这座建筑的台基、支柱、屋顶等每一个不可或缺的具体要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个具体的要素都需要体现在这座建筑中,而是有选择地将某几个要素独立地发掘出来,从而实现部分完成。正如笔者在设计“杜诗中的诗仙情结”一课中,只是有选择地完成诗歌中的形象部分内容,而并未明确关注情境关系、诗体分类、时代认知、因声求气等常见的诗歌鉴赏内容。如果涉及的方向过多,缺乏指向性,那么任何教学资源的选取都将成为缺乏主题或议题的阅读材料。正是因为任务设置的选择性,任务学习最大的设计难点也在于此。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怎样的教学情境,在任务设置方面需要体现三个维度的思考,即任务取舍合乎主题或议题、任务实践合乎学生的身份立场,以及任务评价合乎代表性问题的解决。

(三)大单元主题教学

以高中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的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以综合实践为主,侧重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开展学习实践,且没有单篇文本。对此,大单元主题教学视域下的“一体化学习活动”比较适合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可设计整体的情境任务,如“电视《故乡》栏目摄制组正面向全国征集家乡文化素材短片,需要学生给文化部门提供分镜头脚本”。围绕该任务情境,教师充分调动教学资源,并提供支持条件。对此,引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素材调研,并确定选题、制定拍摄大纲、创作脚本解说词等,然后在实际采访、考察、模拟编导和文案撰写等实践活动中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该单元的教学实践而言,大单元主题教学视域下,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彰显。因此,为充分发挥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标准及要求,立足新版教材的特点,结合高中生的学情,从知识灌输目标向核心素养目标转变,从而构建学生的语言综合实践能力。

(四)灵活处理单篇和群文的关系

要解决教材取舍难的问题,就要视文体、内容灵活处理单篇和群文的关系。常见的模式有:一是“单篇教学”模式,适合经典古诗文集中的单元。比如,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八首诗词,每首都是经典,需要单篇精赏,确保经典篇目落实扎实。二是“单篇带群文”模式,适合一个经典篇目带几个相对简单的同类篇目。比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进行单篇教学,突出单元重点任务“意象”,再以“意象”领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四首诗的群文教学。三是“群文教学”模式,适合阅读难度都较小的现代文,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可在“青春情怀”和“描写艺术”两点上进行比较阅读。再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可以聚焦“人物精神”“劳动价值”进行群文教学。

(五)真实情境与学习活动、学习策略有机融合

罗日叶认为“一个情境主要包括支持工具和命令”。语文教师应尽可能接近生活实际,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场景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与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挖掘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情境推动单元任务的学习。新课标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这是因为指向素养的学习必须是真实学习,真实学习必须要有真实情境与任务的介入。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运用某种或多种知识完成特定的任务,才能评估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中对“情境”作出指导:新教材提倡“情境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让学习“活动”尽可能有“情境”。这不只是为了激发兴趣,更是为了给“活动”的展开提供背景、条件与氛围。可见,新课标和新教材均十分重视“真实情境”与学习活动的融合,使学习活动于学生而言更加真实,能够收获更深刻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掌握“做事”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深刻理解改变课程的新理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创造新的教学。使用“大单元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这对专业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沈通.基于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大单元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2(21):58-61.

[2]韩燕.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高考,2022(11):45-47.

[3]刘洁梅.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操作逻辑[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09):40-41+97.

[4]陈永睿.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纵横谈[J].新课程研究,2022(07):1-4.

[5]张帅敏.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支架建构[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02):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