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村场馆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利用乡村场馆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沈倩云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2131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局限在教室的“一亩三分地”,语文课文素材与生活关系密切。与此同时,乡村生活气息浓厚,诸多场馆资源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历史、风俗。若能充分利用乡村场馆,意味着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学生借助栩栩如生的场馆资源,主动参与语文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更好,同时促进习惯的养成。学校教师理应意识到乡村场馆的独到价值,探索乡村场馆与语文教学的结合路径。

关键词:乡村;场馆资源;小学语文教学

言:乡村场馆是一笔富有内涵价值的资源,在小学语文中充分发掘上述资源,意味着语文教学过程“活灵活现”。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场馆载体中,充分领略语文的魅力,语文能力的养成不在话下。由此可见,探索乡村场馆资源的应用方式很有必要。

一、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乡村场馆资源的意义

乡村场馆资源是承载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时刻激发着学生的思考欲望。语文教学固然具有工具属性,但是也要注意语文教学的人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将乡土文化作为展示体现人文属性的重要载体,为学生领略语文的人文魅力提供阶梯。乡村场馆融入在学生生活的每时每刻,是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乡村场馆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外延,有助于学生建立语文学习框架,深入思考语文文本中的点点滴滴,还能不断激发思维的碰撞,最终概括学科知识。不难看出,乡村场馆的应用,推动学生语文知识的内化,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养成过程。

二、乡村场馆资源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路径

1.利用乡村科技场馆。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科普性质的说明文,将教学场地搬移到科技场馆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例如在讲授《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教师将乡村科技场馆中的图片展示在多媒体环境中,或者在现场讲授课文。与此同时,教师调动学生的场馆参观经验,让学生表述个人参观时的感受。学生结合《蝙蝠和雷达》课文,提出“飞机如何飞行”以及“导弹如何精准攻击目标位置”问题,探究意识非常浓烈。相比于传统的“直入主题”方式,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求知欲望更强,更快更好地进入课文阅读状态。在讲授《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课文时,采用同样的方式,获取更好的效果。

2.融合“家国情怀”。乡村或多或少拥有爱国主题场馆,可以作为讲授同类课文的场馆资源。以爱国主题场馆为载体,围绕课文内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文之中,全面锻炼个人的语文能力,发挥乡村场馆、乡土文化的关键作用。学生在爱国场馆的氛围中,逐步形成家国情怀,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实践活动目标理应吻合语文课标要求,并遴选合适的乡村场馆素材,让语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还能让此类活动有序开展。学生真正走进当地文化氛围,还能借助当地文化理解课文的内涵。例如教师讲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遴选当地的“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作为开展“推荐一个好地方”主题活动的载体。与此同时,让学生自主撰写演讲宣传稿与介绍信息,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学生亲自参观当地的抗日主题纪念馆,收集相关素材并制作主题活动材料,对《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的内涵理解更加深刻,强烈的家国情怀喷薄而出。不难看出,这种方式充分对接乡村生活因素,将乡村场馆作为课文学习的起点,围绕课文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同类场馆资源,课文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内涵更加深厚,真正体会到抗战期间全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

3.充分利用文化场馆。在讲授《北京的春节》课文时,教师激发学生对乡土民俗的兴趣,并作为本单元习作课程《家乡的风俗》的引子。习作课程无需开门见山,教师结合当地的民俗场馆资源,开展“讲历史故事”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进县域乡镇的民俗主题文化馆,收集当地的文化资源,让学生尝试亲自讲解“家乡的故事”。每当邻近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文化节日,教师开设寻年风、收集谚语等主题活动,最大限度发掘文化场馆资源的潜在价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自走进乡村场馆的机会较少。教师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开设多样的活动,间接为学生创设走进民俗馆的机会,深刻领悟当地民俗的独到魅力。学生收集场馆素材后,作为单元写作的储备材料,还能在写作中“有话可写”,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4.将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头戏”,乡村学生家庭藏书不多,未必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也不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不可否认的是,乡村图书馆体系逐步完善,图书馆藏书量不断提升,与学校的阅读室“相得益彰”,构建多层次的学生阅读体系。若能将图书馆纳入到语文阅读体系中,意味着阅读教学中的可读、可用素材更多。学生可以阅读绘本、立体书等资源,阅读效果更好。当前阅读教学早已不再局限在纯粹的书本层面,乡村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与当地图书馆充分沟通交流,为图书馆建设与改造提供软硬件意见,例如“扩大乡村图书馆的阅读区域面积”、“阅读区域中设置绘画图案”等等,让学生进入图书馆,就能有浓厚的阅读欲望。

学校与乡村图书馆还可以合力创建语文阅读推广体系或者推广联盟,让图书馆资源更好地发光发热。以“推广联盟”为载体,有效整合当地学校的校长与语文教师,提供阅读资源参考名单,共同建设乡村公益图书馆,让“第二课堂”更加稳定。以“公益图书馆”为载体,定期开展书香校园阅读活动,让语文阅读过程“活”起来,形成覆盖乡村的阅读环境,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外延,还能发掘乡村图书馆的潜在价值。与此同时,乡村教育系统致力于培养教师的协作阅读意识,重视语文阅读中的协作作用,更好地体现“第二课堂”的价值。

三、结束语

乡村场馆建设逐步推进,意味着今后语文教学可供调动的场馆资源越来越多。教师要充分利用场馆资源“红利”,为语文教学注入更丰富的色彩和活力,真正发挥乡村场馆资源的生力军作用,彻底“搞活”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司维,潘东伟.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农村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 农家参谋,2022,(22):171-173.

[2]郑兴红. 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甘肃教育,2022,(21):87-90.

[3]张月仙. 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亚太教育,2022,(04):4-6.

[4]骆娟. 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新课程,2021,(24):67.

[5]张金. 乡村小学语文乡土文化教育现状及优化策略[J]. 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