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胡柳燕

梅州市五华县文葵中学

摘要:初中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历史的能力,从而全面落实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主题式教学通过重组与建构教材知识,不仅能够明确确定教学目标,而且更易抓住教材中的教学重难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实践

引言

“主题式教学是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开展教学,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的教学。”可见,主题式教学具有系统性、框架性、层次性的特点。

一、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中考背景下进行“主题式教学”的探索研究,使历史教学凸显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从实践上讲,产生于对原有初中历史专题教学的实践反思,顺应近年来中考命题方向从专题向情景式主题转变的趋势。其实践研究价值有三:一是有利于帮助教师确立起“主题式教学”的新思想,通过重新整合知识,探索适用于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二是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将教材知识建立普遍联系,并升华为自身内部对知识更高层次的理解,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能力的成长,充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三是有利于拓展、深化教材内容,最大限度地与新课程、新中考对接。

二、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策略

(一)精心选择材料,构建教学“关键点”

教师明确了主线后,通过对课标的研读,抓几个关键“点”。当然“点”不宜过多,最多两至三个,“点”与“点”之间应当符合史实,且逻辑自洽,此外还要做到以“点”见“线”。“点”的呈现重在细节,它能使学生从细节进入历史,初步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同时将历史学的基本原则渗透到学习过程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具体史实中。历史的魅力在于故事和细节,要重视细节的描述和情境的创设。而故事和细节要真正发挥魅力在于教师的独具匠心,这需要教师长期的积累,具备积累、查找、辨别、取舍、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细节的呈现要突出小切口、大情怀,小细节、深感悟,只有这样的细节描述才具感染力,才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教师通过悬念设置、冲突背景的铺垫,激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主题思想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明朝的灭亡》一课中通过“明朝中后期朝政腐败”“李自成起义军受到人们的支持”“明朝的灭亡”三个“点”的细节描述和情境创设,有效串联主线,烘托主题。教师生动介绍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而亡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引出本课主题: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深化学生认识。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从主题的确立到主题实施的全过程都要进行系统的构思和谋划,以体现主题建构的系统性。

(二)教师点拨,分享学案应用方法

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适当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案,分享学案的应用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为学生提供引导,也可以在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检查学生的学案使用情况为学生提供合理建议。以“秦统一中国”的教学为例,鉴于七年级学生借助学案学习历史知识的经验不足,教师可以在分发学案后,立即引导学生分析学案中的要素。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受到考试经验的影响,将注意力集中于问题,进而提出“有填空题”“有检测题”等发现。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视的元素,如“学习目标”板块中的内容,从而使其意识到这一板块虽然没有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但却为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蕴含着十分重要的学习提示。同时,在帮助学生明确学案中各个要素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学案中的信息。针对“学习目标”板块,学生要认真分析文字背后的要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和“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两个学习目标中“识记”“了解”“掌握”三个词汇的内涵,明确不同词汇对学习深度的要求。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各个要素的使用方法,如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前分析学习目标,并在自主学习后对照“学习目标”板块内容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以上,教师通过巧妙对学生进行点拨,可以使学生逐步掌握学案的使用方法,进而使其能够在参与历史学习活动期间正确认识学案,提升学案的应用效果。随着学生借助学案学习经验的丰富,教师只需在恰当的时机进行点拨,从而让学生内化学案的使用方法。

(三)借助历史问题,锻炼历史思维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研读文本内容,结合教师展示的相关史料,由短暂理解表层知识转为深层次分析相关知识,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引导,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探究过程带来的成就感增强自身学习自信,在历史知识学习中形成正向、积极的循环,即学习知识——深层学习——问题探索——掌握知识——对学习抱有信心与求知欲。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基于学生对教材文本资料的阅读与理解展开引导。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的塑造教学中,知识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在记忆以及掌握实践环节中会遇到诸多的困难,理解程度也会相对偏低。此时,为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以数轴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借助时间上的数轴,向学生进行提问,借此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通过对教材、拓展资料的分析,学生从中得到答案,进而实现在自我探索下的学习、积累。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应提高对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重视程度,结合“新课标”具体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严格遵循单元主题教学的设计原则,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以课时设计为主的问题,致力于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彪忠.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方法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20(36):66-67.

[2]水生慧.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历史主题教学实施策略[J].新课程,2020(49):14-15.

[3]赵启英.主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20(13):101.

[4]王琪.“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般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0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