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李学彬

身份证号码:371522198910061635

摘要: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建筑工程及相关产业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这对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具有施工方便、耐久性强的优点,但由于施工环境、材料配合比等影响,导致施工时易出现裂缝,影响施工质量,缩短房屋的使用寿命。因此,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裂缝问题提起重视,明确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引入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可以控制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升建筑质量,延长建筑寿命,从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引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工程施工中最主要的内容,对建筑施工质量具有较高要求。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存在,该文就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中的价值,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应对策略展开详尽分析。

1混凝土裂缝概述

混凝土作为一种由骨料、水泥石、孔隙、裂缝等多组分组成的非均质材料,以价格低廉、性能优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施工领域中。但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建设的一系列在复杂环境中服役的特种混凝土工程,如地下深部矿井、大型水利工程以及各种铁路、桥梁等,对混凝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裂缝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服役周期的最大不利因素,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渗透性能及耐久性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2.1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混凝土中的材料为多种,根据施工实际需要配置。通常而言,混凝土中都含有砂石、水泥、水以及外加剂等等。这些材料是否能保证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从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情况来看,施工材料依然有质量问题存在,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或者不具有耐久性,就会增加产生裂缝的几率。

2.2温度因素

随着温度因子的逐步改变,混凝土在温度作用下更易发生裂缝。水泥化热、浇筑温度、结构散热等对混凝土温度的影响是显著的。此外,在浇筑过程中,其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直接相关。混凝土的内部温度随室温的增加而增加。当二者之一的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会造成较大的温差,产生温度应力,从而引起混凝土裂缝。由于外部温度的存在,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加快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所以,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2.3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是房屋建筑施工裂缝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因为蒸发而导致的收缩问题。类似这种问题,倘若混凝土自身拉抗力不足,将进一步加剧塑性收缩问题。若遇上干燥环境,再加上高温、风力过大等情况,若在期间不及时加以养护,那么混凝土很容易处于失水状态,导致房屋建筑中的楼板部分产生裂缝。另外一方面,在施工作业中浇筑混凝土时有几率出现分层、离析等不良问题,而且在混凝土骨料下沉时,甚至还会被钢筋阻挡,对应区域存在砂浆的情况下,同样也会产生塑性裂缝。

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的防治技术

3.1严格把控混凝土材料质量

针对混凝土施工,与其质量及性能相关的就是建材的质量,若要保证混凝土物料的综合质量,就需全面控制好建筑原材料质量,在混凝土材料选择中务必要遵循有关规范标准来进行细心挑选,在保证施工混凝土物料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对其他辅料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确保辅料质量达标。另外,在制作混凝土物料过程中,对添加剂、水灰的添加量进行全面监管,可保混凝土强度维系在标准范围内,融合具体施工状况与需求添加附加剂,可有效提高混凝土使用性能与综合质量,进而旁避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呈现。

3.2变形裂缝的控制措施

如果建筑混凝土结构产生变形,就会导致裂缝问题,就要采取措施将裂缝应力释放,这是科学有效的抵抗措施。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建筑结构中的适量的钢筋,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弹性,有效缓解变形。通过不断加强加固,建筑物也可以具有很强的抗裂性。更常见的方法是增加屋面板转角处的钢筋数量,并适当增加梁侧的钢筋,使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裂性并保持稳定状态。建筑结构可以通过添加钢筋来固化,但如果钢筋数量过多,不仅无法控制裂缝,还会增加收缩裂缝的数量。在收缩变形较大的情况下,即使有许多钢筋,也无法有效控制裂缝宽度,甚至导致裂缝宽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应遵循应力释放原则处理。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如果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形,必然严重影响建筑结构。此时,有必要将阻力与释放结合起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合理设置后浇带,使整体结构完整,并能有效消除各种变形问题导致的裂缝。

3.3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浇筑之前,工人要对钢筋、模板进行检验,以保证钢筋、模板满足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如有问题,应立即进行调整。在浇筑期间,应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尤其是浇筑工序,保证连续浇筑,不得间断。在浇筑时,应适当地控制浇筑部位,确保与浇筑面保持适当的间距,以减小浇筑时的离析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应立即进行振捣,需应用专业的振捣装置,以满足振捣的需要。同时,在设备使用前,应对振捣装置的振幅、频率等进行分析,以确保其应用性能,避免在应用中出现漏捣、过捣等现象。在振捣时,应加强对模板强度的控制与分析,以降低施工中出现事故的频率,确保振捣质量。对于大型结构的浇筑,可以采取单独浇筑的方法,使施工缝保持在适当位置。

3.4混凝土置换

若遇上混凝土裂缝较为严重时,此时可以考虑用混凝土置换的方式来进行优化。这种方式的原理其实就是将对应区域的混凝土凿除,之后再重新浇筑处理。对应的置换操作流程定为:首先进行混凝土凿除,之后处理好钢筋、施工缝处理、模板支护以及混凝土浇筑,在所有工序都完成额之后还需要开展对应的养护工作。对于局部贯穿裂缝,则可以考虑采取环氧树脂来进行补强,确保局部表面缝隙得到有效修补,同时还可以利用塑性材料或者刚性止水材料置入其中,以此起到封闭裂缝之效用。

3.5强化落实裂缝的补修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有裂缝问题呈现是不可杜绝的常规现象,在实际施工中只能做到事先预防,倘若在建筑工程建成时投入应用后逐渐的呈现出裂缝问题,在影响不良综合建筑结构物安全性背景下,可采用部分手段加以补救。通常状况下,采用灌浆法对裂缝进行修复其效果最佳。在裂缝中罐入一定比例的水泥浆,来修补裂缝,这是最常见的物理修复法,也有利用毛细作用对裂缝实施补修的化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按照裂缝问题的特性选择适宜的办法,实施裂缝补救工作。另外,要按照缝隙严重程度、缝隙大小、对综合建筑结构的影响程度来实施系统性考量,做到科学选择并实施。

结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影响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裂缝,虽然近年来提出各种技术措施,但是依然没有彻底消除。这就需要对次应力效应充分考虑,还要明确产生荷载效应的原因,采用必要的抵抗措施,对于超出规定的荷载合理释放。为了有效控制裂缝,还要合理配置钢筋,对于混凝土原料科学配置,运用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得裂缝发生率降低,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王忠焱,聂彦哲.建筑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之我见[J].建筑与装饰,2020,(4):78-79.

[2]金超.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裂纹成因及控制分析[J].建筑与装饰,2020,(7):36-37.

[3]刘帅.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措施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1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