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自怡适 宁知行役勤——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情境自怡适 宁知行役勤——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探微

徐璇

武汉市东湖中学   湖北武汉 430077

【内容摘要】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教材的编写也体现了情境化的多方面特征。总结大单元设计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不足,探究真实情境的内涵,寻找创设真实情境的方法,对教师进行情境化教学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  核心素养  真实情境  创设方法

一 新课标和教材对情境化教学的解读

“情境”一词,在新课标中总共出现有三十四次,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是当下语文课程理论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新课标强调了情境的真实性、综合性和多元性。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编写正是顺应新课标的新要求,体现了情境化教学的新趋势。例如必修课本(上下册)的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当中,首个任务一般是围绕文本内容,去探讨作品的人文价值。其任务情境关涉到文本情境、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第二个任务一般是从形式上的特点出发,从谋篇布局、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设计,任务情境涉及文本情境、学科认知情境;最后一个任务是和写作训练有关,具体的任务要求一般涉及到社会生活情境、个人体验情境。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能发现,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确是要在情境化任务的实际解决过程中,才能得以真正落地。

二 情境化教学实践的误区

我省启用部编版教材的这一年中,我们教师做了很多积极的教学尝试,在大单元设计学习情境任务方面有很多突破,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例如:1 盲目拔高,难以实施。大单元设计是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这一设计理念要求把目标任务情境与教学内容做有效整合。但在实际教学中,要一线老师们根据单元整体的设计方案来组织课堂教学不太现实。大单元教学法强调执教者根据校情、学情重新打造教学内容和环节。教师独立编辑单元设计,一方面能力不足,暂时也缺乏专业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耗费语文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体现了学术性和前瞻性,盲目将教学情境预设得过于宏大,往往会超出学生的认知体验,让学生感到完成学习任务难度很大,缺乏兴趣和信心。有的学习活动在设计时过于侧重于做专题式研究和学术性研究,甚至是跨学科的学习。这些设计虽然形式新颖、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潜能。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综合性过强,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2 脱离文本,缺乏精读。有些任务群驱动的情境化教学喜欢设置大任务,大问题,重视单元阅读、专题阅读、全文阅读,呈现出的主题很空泛,要求学生在教材以外广泛阅读、浅表研究,却较少研读教材文本,脱离阅读语境,弱化了对语言材料的咂摸,教学课时分配上过于重视完成情境学习任务群,冲击了单篇阅读。要明确一点的是,语言的梳理和探究仍然是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假如脱离了对语言基础的夯实,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有缺失的。同样,缺乏精读支撑的空泛的阅读是无法完备和深入的。

三 真实情境的内涵和价值

新课标多处强调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情境”“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1]]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围绕“情境”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王宁提出:“有两个误解必须纠正,一个是认为真实情境是要布置一个与主题或课文相关的外部环境……;另一个是认为真实情境是老师想出来给学生被动接受的,这就违背了自主学习的精神,其实真实情境贯穿每一个学习环节。”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认为情境的本质是“人为优化的学习环境”[[2]]。笔者认同“语文教学是在语言运用情境中的教学,同样有真实的情境,也有虚拟的情境。”[[3]]虚拟情境可以为了服务于教学实践而人为进行加工创设一些典型情境。实际情境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如果只作为课堂学习的导入,或仅仅是课堂练笔的背景,如果学生是被动接受、被动参与的,如果情境是独立于教师之外的,往往会产生教与学的分离。要创建真实情境,需要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实践共同体”,也就是说,当师生的共同创造、共同思考、相互启发时,当情感思维处于同频共振时,才是真实的情境教育。面对现代高中生对语文课程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我们认为,情境化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有效性。

四 真实情境的设置方法

真实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学识、有开阔的视野,有高超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课堂情境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关键问题上进行或独立或合作式的思考和实践。在设置情境时,教师不仅要与教材进行链接,还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链接,巧妙地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连接点,从而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教学内容。具体的操作方法举例如下:

1 “情”“境”并重,着眼真实情感的体验和激发在情境教学中,如果只注重知识性教学而忽视情感体验,那么教学是低效和片面的,语文情境教学不必局限于知识点。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具备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情感真实动人、意境博大、哲理耐人寻味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来设置情境,以期达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实现学科素养的落地。

例如执教《牡丹的拒绝》一文,作者对一场未逢的花事做了深刻的体味、解读,感情细腻、充沛,但学生对这类哲理散文心理上是有隔离的,难以感同身受,甚至会觉得做作。所以在学生的理解卡在瓶颈的时候,我展示了一首自己写作的同题诗歌《牡丹的拒绝》,配以动情的朗诵,将课文的文字再度凝练,情感再度强化凸显。于是学生的情感就能被点燃,从而顺利进入到深沉的情境之中,读懂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主题。执教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且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情境,帮助学生突破与教材之间的经验隔离与情感隔阂。

2 据境创造,设置复杂、多样、动态的小组合

教师创设情境要从课程的视角出发,让课堂从零敲碎打的提问走向综合性、整体性的学习任务设计,从而实现知识的育人价值。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情境任务活动的实践中充分地动脑动手,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同时,促进新的思维能力、逻辑结构的诞生。

例如必修下册戏剧单元中的一课,我们设计了“编剧请就位”的整体情境。让学生们化身“小编剧”,先独立阅读三篇剧作,然后谈谈对戏剧语言的理解。第二步琢磨《雷雨》新旧版教材中几处变动,请编剧们组成数个创作小组,讨论如果重排此剧,本组会选择哪个版本,理由是什么。第三步提供场记范文,请编剧们模仿范文,合作写“台本”,揣摩人物语言的表现力。体会探究表演时语气语调、节奏停连方面的处理,以及潜台词的深意。第四步,因为剧作家们在创作中,有时也会去模仿表演,所以请小编剧们尝试表演话剧片段或者配音。在这样一个整体情境中,通过四个小情境的互动,学生们体会了戏剧语言与小说语言的差异,品味咂摸了语言细节的表现力,把握了戏剧语言个性化、动作性和潜台词。将整个课堂时间统一在一个结构完整的教学情境中,突出过程化、探索性、结构化和任务性,浑然天成、有始有终。

结语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建构起来的。情境化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来源。情境化教学努力让学生翻越知行分离的障碍,达到知行合一,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思维力。教师在情境化教学的滚滚热潮之下,应当理性冷静、守正创新、大胆尝试、科学总结,力争设计出适宜的情境化任务,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素养的落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灿明.情境教育四十年的回顾与前瞻[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20,36(02):132-140.

[3]徐林祥,郑昀.语文教学情境辨正[J].语文学习,2020(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