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内部审计整改工作落实的探索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整改工作落实的探索与研究

尚月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摘要:2022年1月1日,通过修订的《审计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审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新形势下,内部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从推动内部审计问题扎实整改角度出发,通过“1+N”模式进行审计人员能力培养、创立审计问题库、建立整改双审机制等措施,实现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审计成果良性应用的目的,探索内部审计整改的新举措。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22年1月1日,经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完善的法律依据、更广泛的实施范围和更明确的指导方向。新修订《审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确定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责任,明确了政府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的跟踪监督和检查责任,规定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应用参考范畴以及拒不整改或虚假整改的法律责任[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反复冲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在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的前提下,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内部审计整改工作落实,从而实现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审计成果的良性应用,进而推动组织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广大审计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有必要对内部审计整改工作落实模式进行思考研究,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职能定位,解决内部审计整改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从人才体制、考评机制、整改方法三个方面实现内部审计整改的有效闭环和审计成果的良性应用。

二、内部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

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督促检查情况应该是一个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作为审计工作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形成了从审计计划(P)、审计实施与报告形成(D)、督促整改已检查审计实施效果(C)、通过落实整改进一步强化责任并规范管理(A)的审计专业链条[2]。但是内部审计整改工作中常常因为各种问题导致整改工作不彻底,同类问题屡查屡犯,难以实现对发现问题的举一反三。

(一)审计整改实施人员能力不足

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收到出具的报告后,出于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视,会安排专门人员实施对应问题的整改工作。但是由于人员流动、工作经验等问题,整改实施人员虽然有一定的审计整改意识,但是对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实际情况等并不了解,整改实施能力有待加强,很难快速找到问题整改的关键。虽然内部审计人员考虑到上述情况,在报告问题清单中会列明问题违反的具体规章制度以及问题整改的相关意见,但是整改实施人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3]

(二)整改机制“大棒多,萝卜少”

目前内部审计一般遵从“谁审计谁跟踪”原则,审计人员要负责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跟踪落实,同时督促相关人员收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资料等,若上述工作没有按时完成,则需承担上级部门的考核。这些虽然是审计人员的必要工作,但无疑也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容易造成审计人员“重审计,轻整改”,跟踪落实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发生[4]。与之对应的,当审计人员积极落实内部审计整改工作,对整改实施人员进行理论到实际的专业帮扶并完成整改,很少会获得上级部门的表彰或奖励。若能够适当的调整现有整改机制,增加绩效加分途径后综合排名,可以有效减少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抵触情绪,利于整改工作顺利开展。

(三)成果转化率低,缺乏推广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会出现部分单位在历年审计中相同问题屡查屡犯现象,很难实现问题的彻底整改。深究原因会发现,这些被审计单位没能将已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专业的审计问题库。一方面审计整改实施人员将整改工作完成过程仅仅作为个人的工作经验进行积累,没有将整改工作进行成果转化及在公司层面进行推广。这样就导致,一旦出现人员的流动或职位的变更,则该单位的自审、迎审、整改的能力又大幅减弱,陷入了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产生问题的不良循环。

(四)部门联动缺失,形成信息壁垒

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往往仅在审计专业口径进行统计整改,被审计单位出于对多部门考核的担忧,在收到内部审计问题清单及整改通知后,一般不会主动向上级专业部门报送相关情况;而审计部门在整改落实中未考虑同其他专业部门的沟通联动,从而在不同部门间形成了审计问题的信息壁垒。上述情况导致上级专业部门并不知道下级单位存在上述问题,也就无法在后续的管理中提前预警、加强管控。

三、内部审计整改的举措建议

(一)以“1+N”模式加强审计人才培养

针对审计整改实施人员能力不足,审计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通过“1+N”的模式建立审计人才库,丰富审计人才库存,提高审计储备力量。具体措施则是将审计人才库分为锚定库和储备库,其中锚定库人员是征集具有高水平审计能力和丰富审计整改经验的审计专家纳入库存,即为“1+N”模式中的“1”;储备库人员则各基层单位根据自身需求和员工意愿上报的审计储备人员,即“1+N”模式中的“N”。当被审计单位需要组建审计整改队伍,但是缺乏丰富整改经验的审计人员时,即可在锚定库中选取审计专家,人数每个专业至少一个;在储备库中抽取本单位上报的审计储备人员,人数2-3个,形成线上审计整改小组,以师(专家)带徒(储备人才)的形式,开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整改工作。通过多次对审计储备人员培养和锻炼,不定期对储备库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工作评比,实现审计人才培养目标。在储备库人员实现专业能力提升及整改经验的积累后,可将符合审计专家标准的人员移至锚定库,实现人才的流动和更新。

(二)创立内部审计问题库

内部审计问题库分为典型问题库及遗留问题库。典型问题库即在历次内部审计整改中普遍发生、屡查屡犯或产生严重后果的问题库,该问题库为公开库,通过审计部门选定及各基层单位上报典型问题作为问题储备,定期更新。基层单位报送问题一经采纳,可对该单位适当进行绩效激励。典型问题库可供审计人才库内人员随时查询参考,举一反三、总结经验。遗留问题库则是内部问题库,涉及内部审计发现并超出时限尚未整改完成的问题,仅供审计部门人员及问题对应单位锚定库人员进行查看,实时更新,酌情考核。内部审计问题库的创立,一方面可以积累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帮助审计人员积累经验、参考借鉴;另一方面对审计整改不彻底的单位起到提示警醒的作用,便于遗留问题审计整改工作的开展。

(三)建立整改双审机制

双审机制一共分为两轮验收审核:第一轮是对审计整改计划的验收审核,第二轮是对审计整改成效的验收审核。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专业部门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从专业部门的角度减少同类内审问题的再次发生;另一方面便于后续整改计划的实施,同时防止因审计部门同专业部门因整改思路不一致对整改实施人员的多头领导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仲怀公, 陈双. 《审计法》修正条款的九大要点[J]. 会计之友. 2020(4):137-141.

[2]张炜. 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做好督促检查审计整改工作——基于系统论观点[J]. 中国内部审计, 2022(3):47-50.

[3]迟永锋.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分析探究[J]. 国际商务财会, 2022(2):49-5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