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以读促写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以读促写的策略研究

莫丽萍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街道中心小学  526500

摘要:语文的写作是一种常见的学习形式,教师应重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前期指导学生学习时可以适当运用写作提升阅读的理念,指导学生写作形式具备多样化。在阅读教学中,将写作教学意识合理运用到语文课堂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以读促写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回归本质,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兼而有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呼吁教师在关注语文学科工具性特征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人文性。语言运用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想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写作能力的提升,树立创新意识,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使得阅读与写作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出发,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策略的应用原则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以读促写策略的最大化价值,教师要在立足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的前提下展开分析,遵循相应原则,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文知识的内涵与价值。一是遵循学生主体原则,在制定教学计划、活动方案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为以读促写策略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和进步。二是遵循分层教学原则,包容学生差异,展现学生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不应以统一化标准要求每一名学生,而是要全面关注学生特长,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增强学生学习自信,为以读促写策略的应用创设良好环境。教师还应多给予学生积极引导,肯定学生点滴进步,逐渐带领学生走进深度学习领域,感受阅读和写作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

、当今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重阅读,轻写作,在传统语文教学中,阅读是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很多教学内容都围绕着课内阅读展开。写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与语文课程的重点,却长期处于被冷落的地位。在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写作常常作为一个单元的“收尾”草草略过,教师就单元习作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讲解分析,却并不深化,只是让学生完成了习作任务,而没有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与写作如同人的两条腿,同样重要。如果重此轻彼,那么学生的语文学习就如同“瘸腿走路”,既走不远,又走不快,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悖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正确认知阅读与写作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展开阅读和写作相互结合具有很多方法。由于高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强,有一定积累量,同时感悟能力很强,所以在采用读写结合教学方式阶段,需要以文章内容作为依据,制定科学方法让学生理解。例如在教学前期,可以让学生理解未讲解文章,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写作,可以写阅读之后一些感悟。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就会集中注意力,仔细分析文章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提升认知能力,有利于推动教学进程,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解小学六年级《丁香结》这篇文章时,教师在讲解前期让学生预习,要求学生阅读之后书写读后感。学生在阅读后会了解丁香花的外观特点,作者对丁香花的感情。学生对文章深入分析,不仅了解作者写作手法,同时也可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并得到一些启迪。学生在写读后感中会结合自身感悟,写作内容也会更加精彩深刻。将小学阅读和写作进行结合,不仅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同时还需要了解文章整体脉络和逻辑。首先,教师让学生归纳文章自然段内容,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文章《夏天里的成长》时,文章第二自然段介绍自然界中生物生长情况,第三自然段是介绍自然景观变化内容。但是,文章第四段通过描写生物生长,引发人的生长,主要概述人类需要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二)注重平时积累,培养好习惯

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写作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然而漫无目的的阅读获得的收益较低、效率不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日积月累,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好词好句积累在笔记本上,并且按时进行复习巩固,分析好词好句“好”在何处,自己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借鉴与模仿,让阅读效果在写作中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就一篇文章优秀的开头、结尾进行分析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的优秀开头、结尾进行仿写,并且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为例,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了双龙洞的美好景色。作者在描写“外洞”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口比作桥洞,表现了洞口的形状,把外洞比作大会堂,写出了外洞的宽敞。我们可能没办法想象双龙洞口的形状与大小,但是通过这个形象的、贴近生活的比喻,我们便可以对此有生动形象的认识与了解。这个比喻的方式与内容很值得学生积累借鉴、模仿学习。当我们想要在文章中描绘一样并不常见的事物时,我们可以将这一事物与生活经验相匹配,与读者更容易想象的事物相联系,使事物形象跃然纸上。

(三)从生活中学习观察,拓展写作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获取更多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让一个人更加充实、丰富、饱满,蕴藏着深刻的含义和有趣的灵魂。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思维其实十分敏锐,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此期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一定要把握学生的特点来因材施教。在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人物、观察动物、观察景色、观察城市中的变化等来积累写作素材,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如写观察记录、观察日记、观察报告等。通过日常观察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感,从中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想法,对事物会产生新的认知,也会产生自我提问,通过“为什么”来挖掘最终答案,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版三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尤其是一些特点比较鲜明的人,了解这个人的外貌、行为、神态、语言以及心理特点等相关描写,用什么样的文字和语句搭配将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描绘非常形象和具体,当看到自己写出的作品能够联想到这个人物的样子。教师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用一些形容词,在句式上可以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将人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加清晰自如,塑造出整体的形象。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学生语文成绩不高,对阅读和写作兴趣较低。因此,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写作的魅力,以期在未来发展中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不断提升,并加深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瑞庆,郝静.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0):54-56.

[2]李繁.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9(3):100-102.

[3]索建会.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策略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