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灵感源自生活情境体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习作灵感源自生活情境体验

郝军艳

西安市凤景小学 陕西 西安 710018

摘要:习作,是个人进行语言文字交流与表达,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习作可以净化心灵,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与心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组织语言,在习作时对自己心里的真实观念有所表达,并且引导对社会现实予以关注。除此之外,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习作能力是否提升,还应关注到学生对于习作的实际需求,强调习作过程与内容应当充分的生活化与真实化。而生活的情境是习作内容与灵感重要来源,那么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寻找创作灵感呢?本文从用生活情境激发习作灵感的意义与教学策略两个层面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习作灵感;生活情境

但是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要求学生的课堂与课后的作业任务不能太重,要注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政策的提出又对教师的教学方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众多学科之中,语文是一项集人文与技术为一体的传统学科,它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在课堂合作与交流过程中逐渐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其中,“写”一直都是教学进程中的重要部分,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与表达技能,还对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提升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习作的灵感如何从生活中获取,是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用生活情境体验激发习作灵感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习作的素材大多都来自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的写作素材与内容。而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语文这一学科,自身的习作基础并无积累,并不知道文章习作的构建思路,自己的素材积累也不够,词汇语言的运用也不娴熟,这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技能锻炼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习作技能予以培养,引导学生进行习作风格的塑造,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情境进行观察,从而使学生积累习作的素材,对其予以加工创作,实现小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

2.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当前,社会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予以众望,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方式的设计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然有许多教师将自身陈旧的教学观念延续到当今的教学之中,那种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核心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并且,长时间的灌输式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有效的效果。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应当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将生活化的情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对于习作灵感的寻找是极有帮助的。而且不仅仅是习作,其他的内容和科目也可进行融合,这样的多种形式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学的有效、顺利、高效开展。

二、用生活情境体验激发习作灵感的策略

1.联系实际生活,拓展习作思路

学生在进入初级习作阶段时,应在脑海中构成一定的画面与形象,同时加以修饰与想象,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但是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场景并未注意留意与观察,对实际场景的感悟与记忆点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在最终习作时,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写出的内容也会枯燥无味,有的还会产生与社会实际生活严重脱节的情况。对此,教师应当安排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与感悟,学生就会有真实的参与感,最终的书写下的感受也会是真情流露。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响应最新的“双减”政策,不只是在教室内教授课文知识,让学生的灵感在生活情境中得到丰富。可以选择在节假日带领学生出游,进入到大自然的环境里,真实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学生通过与大自然密切接触,可以真实地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出学生热爱自然的强烈情感。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这篇课文,有引导性地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与感悟,认真理解“大自然的声音”的深刻内涵,帮助学生习作灵感的寻找,对学生养成正确的习作习惯提供引导作用。

2.参与日常活动,寻找灵感来源

无论课程标准如何变化,教育政策如何要求,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课堂主体。在当今的大教育背景下,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的数量大大减少,这样学生就有大把的时间参与到日常活动之中,对习作的灵感来源进行寻找。而在课堂之中,最重要的不是教师对于书本内容的教授,而是学习方法的引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进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日常的活动,提升自己的阅历与经验,这对于加快习作思维构建,增加灵感来源,提升习作水平有着积极影响。

举例,在进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时,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对于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还可以举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游玩,对校园的植物以及建筑进行介绍。可以增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学校环境有所了解,同时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也可以寻找习作的灵感,从而帮助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校园景色进行描写,注意在习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应用到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与好词好句,这样才能实现课本知识的融会贯通。

3.观察生活场景,积累习作素材

在注意习作与阅读结合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习作素材的积累。“双减”背景下,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生活活动,在生活中,需要对现实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应该注重对于习作素材和习作方法的积累,带着目的去进行活动,善于发现生活场景中的细节与闪光点,从而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这样学生的习作技能、思维活跃度、知识积累和创新理念才会有所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在课文讲解时应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学会在习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化成自身习作能力。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我来编童话》的习作练习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童话创作思路进行引导,习作的灵感应该来源于生活,他是对生活实际的再创作。这就要求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情境中闪光点的眼睛,在进行习作创作的过程中,多多从现实场景寻找灵感,体验生活的美妙,进行素材的积累。可以将伙伴玩耍过程中的趣事予以技术加工,赋予动物的形态,进行童话故事的编写。并且,要丰富自己的阅读经历,并定期进行优质素材的分享阅读活动,这样也可以为写作灵感提供帮助。

三、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如今的大教育背景下,虽然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了,但小学阶段语文中年级的习作技能的教授依然不能放松,小学时期的习作技能教授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关于习作的教学,教师应带领学生联系现实情况,扩展自己的习作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的活动,在活动之中寻找一些灵感的来源;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对日常生活的场景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积累起习作的素材,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这样才能在习作时做到胸有成竹、言之有物,有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秀芳. 习作之灵感源于生活体验——三年级体验式习作教学探究[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4):2.

[2]陈东鑫. 灵感属于有准备的大脑——情境教学助力农村口语交际与生活链接[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9(8):2.

[3]陶晨. 把握灵感,创设情境——浅谈如何让对话作文写得真实而新鲜[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006):36-38.

[4]徐琦.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J].智力,2021(2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