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浅析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汪敏珊

连云港赣榆华杰双语学校 222100

摘要:实验教学法是初中生物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为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奠定优势基础。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成长和生物教学活动展开的重要性,提出情境结合、小组合作、生活要素融入等策略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法,以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在生物课程中应用实验教学法,在实验探究中指导学生推导、验证所学知识,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印象,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特征入手,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实验操作中,在实验中获得成长。

1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生物实验通过观察特定的生物现象验证理论。首先,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够将具体的实验现象与抽象化的生物特性结合在一起,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各种生物学知识概念。其次,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升。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被实验对象的变化情况,排除干扰因素后反复验证实验结果,并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生物知识中的规律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在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思考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均能得到提升。最后,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认知世界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基础开展实验活动,在实验中观察生物的活动,并根据实验需求对生物的活动形式加以控制,最终获得相应的实验结果。在实验操作中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的方式,在实验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求知态度和严谨的科学思维[1]

2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2.1情境结合,丰富实验设计

传统生物实验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台上演示讲解实验步骤,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习相关知识,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属于教学主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弱,实验教学法的优势难以体现。为此教师可尝试将情境要素融入到实验之中,在实验活动开始前设计问题情境,借助情境在班级中营造求知、探索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设计实验流程,记录实验结果,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成长[2]

以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为让学生理解植物获取能量的形式,教师可在实验活动开始前设计问题情境:小到细菌,大到牛羊,都需要通过进食,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活动必需的能量,但植物不需要进食也能获得能量,那么植物是怎样获取生存所必需的能量的呢?学生就问题给出“光合作用”“根系吸收养分”等猜想,教师结合学生给出的答案顺势提出绿叶光照实验,将提前准备好的经过充分光照的植株叶片取出,将用于对照的遮光黑纸片取下,将叶片放入盛装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指导叶片发黄变白后取出,滴加碘液,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隔水加热烧杯?叶片与碘液相遇后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什么?”借助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思考绿叶与光照之间的关系,最终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为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奠定优势基础。

2.2小组合作,协力完成实验

初中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容易在实验操作中遇到问题,影响实验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为此教师可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要素,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其划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活动,在共同完成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为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保障[3]

以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水中的生物》为例,教师在实验活动开始前按照学生的成绩和课堂表现情况将其分为多个实验小组,在各个小组内部选拔小组长,将本堂课的实验目标“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传递给小组长,由小组长传递给各个组员,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需要用到的设备、材料,共同设计实验流程。为进一步提高实验活动的目标性和专注性,教师在实验活动开始前设置讨论问题:鱼类的体型和体色对鱼类的生活具有哪些意义?鱼类各部分肢体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鱼类的脊柱是怎样构成的?与陆生脊椎动物是否存在区别?学生在小组实验中围绕观察现象讨论问题,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水生生物的了解,为知识讲解活动的展开奠定优势基础。

2.3生活融入,实现以用促学

生物学科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从生活环境入手开展实验活动,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实验方式深入探究生活现象中蕴含的生物知识,将实验观察结果与生活体验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知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促进学生成长。

以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九单元第二十六章《留住碧水蓝天》为例,为让学生理解废旧电池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生存的危害,教师可在课上以播放视频的形式完成实验演示活动,在视频中实验人员向装有小鱼的玻璃容器中滴入废旧电池液后,小鱼迅速死亡。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实验证明了什么?在讨论中让学生认识到废旧电池对动物生存的危害。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废旧电池液对植物生存的威胁”,在持续的实验过程中记录观察结果,结合观察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在实验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废旧电池可能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提供优势助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实验探究活动的主体,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在观察和思考中验证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感受到生物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关海霞.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融合的实践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2,24(10):221-223.

[2]黄菊梅.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J].亚太教育,2022(06):145-147.

[3]周庆兰.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1):121-123.

[4]陆正莲.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优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