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民族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

赖斯羽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实验小学    广西 阳朔541999

摘要: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氛围,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民族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意义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环境,教师将尽心谋划班级民族特色文化建设方案,精心设计班级民族特色文化建设内容,细心落实班级民族特色文化建设措施,耐心打造班级民族特色文化建设风格,让学生在班风正、学风浓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民族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班级特色文化是班级成员在长期学习、生活中积淀下来的共有的价值观、道德规范、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班级民族特色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体现了一个班级民族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良好的班级特色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对于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做好建设班级民族特色文化的准备,争取不断创新班级民族特色文化,为地方少数民族学校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成长环境。

一、以学校制度为宗旨,构建班级民族文化建设内容

小学班级要建设自己的独有制度文化,要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学校制度为宗旨,构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内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必须以学校的制度、纪律等为核心,把学校制度融于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特点,民主而又集中地建设本班级特色文化文化建设中要让学生遵守约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持之以恒,最终形成和谐融洽的班集体。在制度建设中,融入民族特色,在这个特色的制度能使学生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构建奋发向上,团结凝聚力强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成立民族班委会,实行民族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以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少数民族班干,以此组建起一支能力强、作风严的民族班级干部队伍,得到班级学生的信任与肯定。每周评出的"行为规范民族之星",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例如评选“最美阿牛哥”、“最美刘三姐”等,激励民族特色文化建设,坚持不懈,长此以往逐步培养民族班级学生的良好文明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

二、以特色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创设班级文化环境

小学班级的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它是班级精神文化的载体,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是班级舆论导向的阵地。因此,以特色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创设小学班级文化环境,是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要侧重于班级环境的布置,是实施班级民族特色文化建设的保障,对学生的思想起到引领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有教育作用。这就是要让“四壁说话”,让每堵墙都成为无声的导师。教育,就要有一个方向,因此,班级环境布置要秉承了民族班级的管理理念。班级环境布置符合民族学生发展班级环境布置体现一个民族特色理念班级环境布置突显民族班级个性班级环境布置突出本民族特点。民族班级可以本民族特点创作或改编歌曲的方式来拥有自己的班歌,甚至班旗、班徽、班牌,从每个细小的环节来提升民族班级的文化品位。例如班级环境建设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铜鼓、铜鼓文化传等,让同学们感受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民族班级教室进行规划,以地方民族文化为背景分别设置国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墙体布置,科学规划班级民族特色公告栏、班级管理制度牌班级课程表、班级规章制度、班级公告、个人操行分记录等等。班级从实际情况出发,发动全班同学,集思广益,张贴民族名人名言、班级口号等,共同布置班级文化环境,体现班级的民族特色。

三、以民族特色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宽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广度

开展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班级活动,是提高小学生参与民族文化建设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及突出的民族特性充满民族特色拓宽小学班级民族特色文化活动的广度。形成更加丰富且具有内涵的班级民族特色文化,能让学生在优秀的民族文化中获得更好的成长。教师们需要充分整合民族教学资源,将区域民族特色科学地融入到班级的日常管理活动和教学活动中去,积极开展小学班级民族文化建设,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文化素养。优秀的班级民族特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知识学习的广度,在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中融入区域特色,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和生活,具有积极且深远的现实意义。

例如,班级定期开展民族趣味运动会、民族技能节、演出民族戏剧等活动,同时大力发展学生实践活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突出推进班级民族特色文化活动的重心。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实践活动,民族创意活动、民族英雄事迹演讲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班级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提升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幸福感、成就感和价值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丰富班级民族特色文化内涵

小学班级进行各类主题活动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班级进行民族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依托各类民族主题活动的开展,多项活动的激励,进而共同创设美好班级民族精神家园。例如民族特色主题活动民族故事演讲民族红歌演唱民族题材绘画等多类型的民族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主题活动过程中舒缓心情,陶冶情操,养成美德。

班级活动民族文化建设,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组织和开展一系列形式多元、内容健康的民族文化活动。例如,举办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主题班会,各民族学生联谊大赛,结合民族特色内容开展主题活动等,让广大学生充分尽情地展现自己,让全班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

对小学班级来说,建设一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阵地,合理地利用班级民族特色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营造积极向上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有利于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教育的目标。在班级民族特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品质和素质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平成长,同时让学生实现全方面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亮.核心素养背景下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J].学周刊,2022(28):184-186.

[2]王文艳.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作用[J].东西南北,2020(01):214.

[3]王俊英.谈班级特色文化建设[J].当代家庭教育,2019(18):185.

[4]韩加玲.基于三大策略,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0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