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方法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初中德育方法实践探究

张伟

海伦市永富镇中学  黑龙江绥化  152300

摘要:在当前“五育并举”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教育教学的目标不能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初中教学阶段,如何更好地做好德育工作成为当前学校领导尤为关注的重点。学校及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优化教育方法,使学生在中学时期身心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基于此,文章阐述初中德育教学开展德育工作提出几项实践策略,具体内容如下。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方法;实践措施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正趋于成熟,但还不完全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受到网络上或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干扰和影响。素质教育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内容,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1]。由于以往传统的德育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在开展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初中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独立意识开始萌发,情绪理智缺乏有效协调,缺少一定的自制力和责任意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性,教师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实践引导,围绕育才、立德的发展路径,实现对学生的树人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培养,并不是孤立的价值说教,尤其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一味的说教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2]

对此,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理论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围绕教、学、知、行四个维度合理开展育人活动。德育实践活动的本质是为了优化德育的实际效果,教师要摒弃传统价值的说教,成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实现实践活动和德育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剖析、分析德育内涵,学习德育知识,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德育的目标不应仅停留在课堂学习和教材认知,而是让学生在认知学习和内化理解中建立积极的价值理念和情感态度,完善学生的心理建设,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实现对学生知行合一的全面发展。在德育实践中,教师应明确德育内涵的现实指向,通过积极、正向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精神追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初中德育的实践措施

(一)重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校要重视德育实践活动,加强建设专业化的德育教师队伍,保证德育实践活动的科学实施。首先,完善对教师理论素质的科学培训,让教师深刻认知和领会德育的深层内涵,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建设包括班主任、专科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在内的专业团队,教师之间互助合作、交流分享,围绕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德育发展导向设计完善的活动实施方案,将多学科知识融入德育中,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结合历史、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组织多元化的德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认知和实践能力。学校加强对教师德育理论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活动实施的成效和质量。

(二)不断创新德育方法

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的言谈举止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德育工作的落实也有重要影响。在实践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德育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水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其次,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要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量,还要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德育形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内容,教师在开展文学方面的教育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匿的德育内容,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相关文学知识内容,同时还能够将德育与文学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人格品质得到塑造。

例如,在讲解到关于家庭及父母亲情这方面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实践教学中结合感恩教育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奉献和爱护,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感恩社会和感恩父母。

又如,在讲解到关于国家发展和建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爱国教育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分享一些有代表性的事迹和人物,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三)班主任强化德育

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初中阶段学生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成熟,这正是德育的关键期,班主任要明确德育的方向,充分贯彻相关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德育。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学科教育中穿插德育。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将德育和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并适当对知识进行延伸,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再比如利用各种活动渗透德育。班级中少不了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这些集体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还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可以开展班集体比赛,借助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集体的凝聚力和班级的创造力,让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四)学校做好德育常规建设

学校德育不能仅依靠班主任。加强学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系统全面的高效管理机制,使德育工作正常运行,少不了学校管理者的参与。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德育管理体系。校长、党支部书记亲自指导,并设立专管德育工作的负责人,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抓好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按时完成上级部署的德育任务;设立德育主任,具体负责联络每个班级的班主任,最后落实到学生。学校要建立好系统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确保德育工作实现良性循环。

再比如,建设一支专业较强的德育队伍,增强凝聚力。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德育学习,每周观看关于德育的视频或学习一篇德育文章,并写好反思和感悟,不断提升自身德育素养。想要达到德育工作的理想目标,少不了管理者的参与。管理者要抓好德育日常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德育内容和方式,使德育越来越规范,为教师做好表率。

(五)加强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生存能力

德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明确德育的生活导向。立足现实生活,合理组织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认知体验中提升社会生存能力。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打扫城市街道、志愿维护交通、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等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将抽象的德育转变为学生具象的真实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检验自身的道德素养是否符合社会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从而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德育事例鼓励学生坚守自身价值和精神追求,深化学生对德育内涵的认知理解。譬如,在敬老院慰问老人的公益活动中,学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为老人解决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奉献带给其他人的帮助和鼓舞,在正向的价值激励中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借助现实生活的德育素材,实现对学生的生活教育,避免其孤立地认知课本概念,在生活实践中实现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的继承和发扬。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不应仅限于学校,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学生的良好德育水平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德育是随着整个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德育工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更新德育内容和形式。帮助初中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素养,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霞.探讨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2):85.

[2]綦放.初中德育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路径[J].吉林教育,2020(0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