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谈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尝试

武昊

济南市天桥区北辰小学,山东 济南 250000

批改作业,是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而进行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教师可以在批改作业中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进行查漏补缺。作业批改方式的改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迅速改错,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学生“批改”教师作业

教师在上课前,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为学生做出一个示范,同时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故意做错,给学生提供一个错例。对于多解的问题,列出几种解法,以便给学生以启示。上课后利用复习提问的时间组织学生批改教师的作业。由于学生从长期被教师评价,一下子变成评价教师的作业,积极性很高,批改得十分认真,在逐题批改教师的作业中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反思性的思考与评价,弄清了正确答案,理清了思路,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从教师的“错误”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批改教师作业过程,就是学生反思和提高评价能力的过程。

批完教师的作业后,教师让学生按如下提纲检查自己的作业:

(1)作业做得对不对?有没有教师作业中相类似的错误?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在错的位置下面画出记号,以便进一步思考错误发生的原因及订正的办法。

(2)做对了,看一看解答思路是否清晰?解答步骤是否完整?有没有不该遗漏的过程遗漏了?解答方法是否简明?语言是否准确、流畅?该简便运算的简算了没有?

(3)作业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要求?文字、数字、符号、算式书写是否工整、正确?

学生检查自己作业的过程,又是一次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二、充分利用符号和评语

在作业批改中,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中体现出来。

除了要发挥作业批改的“诊断”功能外,还应发挥其指导作用和激励功能。

(一)改革作业批改符号,使反馈信息得以凸显人文化。学生做完作业后,都迫切希望知道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传统的批改作业常用“×”和“√”等单一的符号,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道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这样得到的只是简单的信息,不足以分析错误和找出错误的原因。我们就增添几种符号,如“!”(提示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提示运算不合理)、“☆”(正确有创意)等。

(二)适当写上提示性或鼓励性的批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学困生在学习能力、信息反馈速度等方面有差别,因此他们数学作业上的批语也应有所区别。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除了用基本的方法做对题外,教师还可鼓励其一题多解,如批上:“还能想出别的解法吗?”学生想到创造性的解法,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写上“有创意,好!”等,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以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作业如果答案错误,也尽量不一笔抹杀,而是即使一步做对,也予以肯定,并且要通过批语帮助他们对题目重新理解,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关心自己,使得学生在订正作业时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再看看例题,你会做对的!”,“先复习课本××页,再订正!”,“用××方法试试看!”等。

三、合作互批

课堂上我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尝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互相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这些理念能不能融入到作业的批改中去呢?在探索实践中,把批改作业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注重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直抒己见、互争互辩的能力。

1.汇报式批改

让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自由对调批改。学生相互间的要求往往比教师更严格。他们一边批改,一边会进行着相互的评价。在学生交流批改时,教师巡回检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他们有困难的题目的批改。然后每一个批改小组进行情况汇报。一般要求学生汇报一个大致的情况,以及一些比较差比较好的情况。特别是教师在巡回中发现的一些典型错误,要求这组学生详细地汇报做法、错因。

批改作业就成为了学生的一次数学学习活动,他们在探索评价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内化。

2.竞赛式批改

把要批改的内容发给学生,完全放给学生批改,并且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批改的方法。批改的过程就是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成绩优秀的同学,可能通过对别的同学的题目的批改更深地理解知识,或者拓宽思路;学习一般甚至困难的同学,也可能在批改中,通过同学不同的思维方法的撞击,获取到正确的理解。在批改中,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创新方式批改,可以写评语等等,会有学生会带给我们惊喜。

在学生批改结束后,要给学生一定的质疑时间,听听他们在批改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不解。最后给所有批改正确的学生都加分,有创新方法、批改有特色的同学另外再加分。这样,批改就完全不是帮老师做事,而是他们自己的学习过程、创造过程、竞赛过程。

3.纠错式批改

纠错式批改的重点是纠错。学生要把同学做的对的地方圈出来,把错的地方摘录下来,写出同学共错几题,并针对同学详细的做法详细地写出他错误的原因,并在一旁改正。教师就只需浏览一下这些分析表,掌握学生错的最多的类型,随时调节教学方法。而学生在分析别人的过程中又深刻地理解了一遍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纠错能力,增强对错误的“免疫能力”。实际的实施是灵活的,对于某些较难发现的错误,教师要随时给予帮助,而一些容易纠正的错误,则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正。我们的学生是非常灵活的。在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学生会去询问自己要批改的同学的解题思路并记录下来,再写上自己正确的理解。纠错式批改法告诉学生不能只满足于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解题的思维过程,纠错重要的是要纠出错因。

作业评价手段多元化的尝试,使作业本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想法、困难、情感,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而学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促使自己不断改进,在现有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