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

袁婷婷

济南市堤口回民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阶段,但是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等多种因素,导致他们对学习缺乏主动、科学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动机薄弱、自控性差等结果,进而直接影响了最后的学习效果。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心理实际,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从多种角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他们自主调节学习的能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学习习惯  心理实际  语文教学

一、自我调节学习的重要性

常言道:处处皆语文。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语文。这是一门综合性的、工具性、实践性的学科。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阅读习作中,都要运用其相关知识。它不仅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还是锻炼审美能力及品德修养,从而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格,进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学好语文至关重要。但是怎样学好语文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让学生有了学习内驱力,才能真正的进行知识的输入,才能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依托学生心理实际,探索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

二、自我调节学习的培养方式

小学是系统化学习的奠基阶段,所以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这包括:独立思考的习惯、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合理把握时间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考试之后进行及时反思的习惯等等。语文教学只有先培养学生建立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消除不良的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便会消除学习中的畏难情绪,从而获得学习的享受与成就感。为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开展了丰富多样、形式活泼的语文活动,例如以训练朗读为主的“最美好声音”;以民间故事讲述为主的“故事小达人PK”,以传统文化渗透为主题的“节气诵读”;还有以识字写字为主题的“现场书法竞赛”等等,这些活动让语文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让语文从书本走近了生活,通过这种种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语文,更加喜欢学习语文。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语文的教学内容也积极调整,传统的语文预习任务主要涉及朗读和字词等基础性内容,学生极易产生倦怠心理、兴趣不高。现在通过“人人通”的课前导学模块,可以随时向学生推送微课、课件、音频、习题等丰富的个性化学习内容,还可以选择学生作答的方式,学生还可以通过视频拍摄、语音 传送等多种方式完成作业,这样可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且也顾及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预习更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也提高了学生的预习兴趣。

(二)、营造读书氛围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朱熹在《观书有感》曾经说过:“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言之有物。通过阅读,从书中汲取丰富多样的知识,在阅读、感受、思考的过程中,这些文字最终会转化为内在的能力与素养。所以,为了让学生热爱阅读,我采取了多种方式,例如,每学期之初制定了读书计划,老师和同学一起读,每周固定一节课进行读书分享,每个人轮流上台,围绕所读内容畅所欲言。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读完整本书,让学生绘制手抄报或者自制绘本,从而把书中内容经过自己的思考进行加工与创造,同时每个月还根据阅读量进行“阅读小达人”的星级评选,久而久之,班内的读书氛围愈加浓郁,课间闲暇之余,学生们或三三两两的热火朝天的讨论书中情节,或独自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命运中,逐渐爱上了读书。

(三)、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培养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力,不预则废。”讲的便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都要提前准备思考。对于语文学习,预习更加重要,只有提前预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其了然于胸,第二天听讲时才会有所侧重和思考。倘若没有预习,短短一节课的时间既要听讲,又要记笔记,听讲效率会大大折扣。所以,我每天都会布置和强调预习的任务,同时适时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例如精读课文要读三遍,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词并且分别组词两个,有疑惑的地方适当做上批注。这样便可以有目的、有重点的听课,提极大高听课效果及记笔记的速度。为了强化预习的效果,我对班内成员进行了分组,从而互相监督,互相敦促。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之后,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节省了教学时间。

(四)重视学生反思意识

反思不仅仅是内省,更是自我的唤醒。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反思,会影响先前的准备,从而完成自我调节循环。学习完成后,自我调节学习者会进入自我反思阶段。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对自身的评价。高自我调节者寻找机会评价自己在学业上的付出而低自我调节者则忽略或避免自我评价。高自我调节者由于设定了明确的目标,进行了良好的自我监控,因此倾向于同自己比,而低自我调节者由没有明确的目标,自我监控又自设障碍,所以很难跟自己比,只能跟他人比,因此,无法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恰当的自我反应能提高积极的先前准备,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在掌握学业技巧上有较高自我效能的学习者,有较强的掌握目标取向,对任务有较强的内在兴趣。而自我反思之中的归因与适应直接影响先前准备中的目标设置和策略计划过程。新课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学会反思,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调节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体性。反思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转化具有十分深远的作用。作为语文老师,只有引导学生及时地反思学习中的得失,总结和积累经验教训,才能有针对性地自觉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学习发展能力。

每天讲完新课,我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梳理与小结。例如:(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问?(3)本节课哪部分对你触动最大。通过一连串的简单的问题与互动,不仅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及时反思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引起学生思维的升华,使学生超越认知层面,产生对本节课自我认知的再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每次进行完专项测试之后,学生更正完错题,我也会要求他们对卷子再次进行梳理,反思自己出错的原因以及改进的措施,同时邀请家长一起写下对此次测试的想法。

知识的输入离不开主体的反思活动,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养成积极的反思习惯,才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升思维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调节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和调节能力的培养,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