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审美功能辩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播音主持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审美功能辩证

张杨

绥滨县融媒体中心

摘要播音主持是一种相对独特的语言艺术实践方式,更是“美”的客观、真实体现。根据现阶段播音主持艺术的实践趋势看,为全面提升播音主持艺术实践质量,需要充分挖掘和整合播音主持艺术的理论基础、实践文化和积极向内容多元、实践一体的方向发展,切实提升播音主持的综合素质。本文以播音主持的社会功能与审美功能辩证为基础,希望以此全面提升播音主持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社会功能;审美功能;辩证

播音主持的功能是什么?这些功能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然而并不这么简单,因为存在争论,甚至是重大的分歧。首先,我想先摘引张领和方明的两段文字和谈话,作为分析的依据。张颂在《深化播音内涵加强语言魅力》一文中说:“长期以来,广播电视传播系统的认识上、操作上的“报刊影子’并未消失,在有的地方,有些时候,还显得浓重。重编轻播,重文轻语,重词章轻表达,就是比较突出的表现。这种认识与操作的核心是:遗词造句、布局谋篇最重要,可以下大气力,花大功夫;而语言表达,诸如语意是否清楚完整,语气是否准确贴切,思想是否揭示得深刻,感情是否表现得丰富,等等,那就不在话下“言如其文”了;似乎有了构思,有了叙说,有了词语系列,有了来龙去脉,就有了受众的认知,而那中介,不过被认为是无差错的语音而已。播音主持属于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担负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诸如政治功能、传播功能、服务功能等;从不同的角度划分,还可以有更多的提法。同时,播音主持又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实践活动。所以它必然又具有审美功能。各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甚至互相交叉。

一、播音主持艺术的社会功能

(一)政治功能

播音主持既然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隶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意识形态是通过政治这个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所以,从服务的直接性而言,也可以说,包括播音主持在内的全部新闻工作也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社会主义新闻机构的播音主持,是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服务的。从逻辑上讲,必然如此。

在广播电视传播中,播音员主持人处于前沿、中介和纽带的地位,作为语言主体拥有话筒前的话语权力。话语权是党、政府和人民赋予的,这个权指的是支配力量而非利益享用,话语权运用的正确与否以及运用的好坏关系重大。电子传媒具有广大的覆盖面和巨大的影响力,传播者的政治素质要高,党性要强,既要防止话语权力的滥用,又要克服话语权力的疲软;作为行使话语权力的公众形象,要敏于应对,长于表达,善于驾驭,精于传播,无愧于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称号。

(二)传播功能

传播学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是一个大规模的信息传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化和组织化的传播者出于各种目的,利用媒介系统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传递给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信息全球化的浪潮推进了媒介产业的发展,并使大众传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面临着传播范围的国际化、传播环境的复杂化,以及受众选择的多样化和随之而来的竞争的白热化,这一切均要求传播观念不断更新,传播效果不断提升,传播功能不断优化。认识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目的在于使一个社会系统的适应与调整的结果更趋于有利,有利于发挥正面功能,有利于减少负面功能。传播,是播音主持艺术最基本的功能,而新闻传播又是传播的最主要的内容。

(三)服务功能

从总体上说,播音主持艺术的全部功能都可以用服务功能来概括,因为这是由广播电视服务于人民事业的宗旨决定的但是,服务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多样性,除上面我们谈到的几个方面都体现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服务功能外,还有许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直接关系到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内容,满足这些愿望和需求,有利于增强广播电视的社会效益,有利于增强广播电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播音主持艺术的审美功能

宣传性与艺术性是播音主持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它们构成了播音主持创作的两大支柱,在传递信息、传播美、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创造着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发挥着广播电视的优势。新闻传播、信息沟通、教育引导、社会服务等功能要得到很好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审美化,融入艺术美的因素。同时,艺术本身又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播音主持创作中的有声语言,应该给受众以美感;有声语言的包容量、高深度、美学意义,在宣传教育、激励鼓舞人民群众的作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方面更是肩负着重要而又艰巨的使命。

音声传播是广播电视主要的、共同的传播方式,因此也是受众最主要的审美对象。当那声音或如黄钟大吕、金声玉振,或如涂涂流泉、春风吹排,或如狂巍突起、波翻浪涌,或如林间鸟鸣、燕子呢嘴,或如蒙蒙细雨、幽兰暗香般的仿佛天籁之音传入你的耳鼓的时候,那种振奋激越、沁人心脾、心旷神怡、飘然如进人仙境般的感受是难以形容的。随着传者语言节奏、旋律的展示、情感的融入、思想内涵的开掘、意境的营造、逻辑的推进,受众也从感性直接向意境深层进发,向认知共识和审美愉悦共鸣的高层抵近。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可能已经忘记节目播出的内容本身,但是音声的魅力、语言表现的魅力会永恒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德才兼备,声形俱佳”,修之于内,形之于外,形美与神美完美统一,这是广播电视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也是广大受众的要求。从节目开始到节目的推进,直至节目的完成,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文修养、文化底蕴、专业素质、艺术风格及其感受力、判断力、操控力、展现力、引导力、应变力等都会成为整个节目的内在支撑,并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方面被呈现出来,从而给观众带来一个完整的审美印象。成功的播音员主持人会在既定的时间空间中,把观众带人一个卓越的审美世界,让观众在审美愉悦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心灵的审美陶冶,乐而忘返。

在广播电视工作中,播音主持处于前沿和纽带的位置;当然,播音主持离不开其他各部门的支持,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播音主持是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岗位,播音员主持人是特殊岗位上的特殊专业人才,除了对人才的一般的、共性的要求之外,对他们还有着特殊的要求。对播音主持来说,新闻性是它的根本属性,艺术性是它的重要属性,这就决定了它的功能的服务性,是以政治宣传、典论引导为代表的社会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科学、统一。政治性、新闻性必须落实和融合到音声性、艺术性上,才能宣传得好,使人愿意接受。音声性、艺术性必须以政治性、新闻性为灵魂和血脉,才有生命的活力和前进的动力。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一个受众中心化的时代,要想在自媒体时代体现出职业播音员、主持人特有的价值,必须要求其自身有独特专业素质和把握媒介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单位在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时候,在着重于发声、语言表达等专业内容之外,更要把媒介素养教育的覆盖力稳步提升,增强播音员对新媒介的特征把握、媒介信息的选择、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理解、媒介理解与质疑评估等方面能力,把媒介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一婷.媒介转型期播音主持艺术有效教学新路径[J]. 中国大学教学. 2021(12)

[2]牟斐.新时期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探索[J]. 科技资讯. 2022(10)

[3]曹奕萱.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与未来发展[J]. 新闻传播. 2022(12)

张杨 女  31  绥滨县融媒体中心 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