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税法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杨洪霞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重庆市 404155

摘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等教育现代化倡导“改变知识本位,尤其是专业知识本位的狭窄单一教育观”,高校教育不仅应发展专业教育,还要关注培养“完整”的人。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学各环节,体现高校的育人性质。

关键词:税法课程;思政教学;措施

1税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税法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课程内容以我国现行18个单行税法为主,按照税法基本要素分别介绍各税种的相关内容。长期以来,本课程注重税收政策与法规条例的解读、各税种的准确计算,申报缴税技能的培养。且本课程内容出现在了很多专业职称考试中,如初级会计师考试科目《经济法》,税务师考试科目《税法1》《税法2》、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税法》、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税法》,给学生的印象是学习本课程就是为了将来的应试考证,课程内容几乎成为了练习题、真题、考题的代名词。课程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进行知识点的单向传输,囿于教学课时的局限性,课堂很少融入理想信念、价值认同等思政元素。而税法有关理论和我国税制改革实践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供挖掘,相关内容与思政教育目标也有着极高的契合度。比如,“税收”概念所体现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对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树立纳税遵从观念、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着天然的思政意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点,结合国家防疫的财政投入,可以激发学生对税收本质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对其将来如何平衡个体利益(个人或公司)与集体利益(国家)有着强烈的思想冲击作用。因此,税法课程思政建设对培养学生的纳税遵从意识、家国情怀、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素养很有意义,是一项值得探索的教学改革课题。

2税法课程践行思政理念的教学实践

2.1课程目标建设

1.课程专业目标。通过税法课程教学,能让学生充分理解税收调控经济的作用,并且在实际税收工作中应用税法相关知识,能够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规定及实务操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基本的税收问题。2.思政育人目标。通过对税法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将来的税务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成为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很强职业技能的又红又专地掌握税务知识的人才。

1基础概念、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以案例教学、讨论教学为主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基础概念,更多的是以陈述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侧重事实层面“是什么”的问题偏向,课程思政则会进一步追问价值层面“意味着什么”“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因此,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解决价值层面的问题,还可以将思政元素融进知识点。以税法课程第一章为例,摈弃以往通过释义的方式将诸如税收的概念、意义、特点等相关知识点解释给学生,选择案例法来构建思政课堂。具体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实践证明,原本枯燥严肃的知识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深入学生心中,线上智慧树混合式教学平台中的小调查收获了几乎99%的肯定回答,而且课堂一直处于学生阅读材料、讨论问题、教师穿插引导与质疑相互交融的共同学习之中,气氛轻松。税法课程中类似这样的知识点同样可以运用上述方法,如,疫情下的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减免优惠政策的解读。课堂上不再单纯由教师讲解,而是导入现实案例,引导学生研读具体优惠政策,剖析减免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影响,在培养学生职业敏感度的同时增强其对税收政策激励与调控作用的认识,体会人文关怀、以民为本的税收政策的“温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在实践中的滥用给国家发展战略造成的负面影响等反面案例,突出税收法律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2.2“国家崛起,科技创新”主题

在讲解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课堂上,以与中国崛起相关的短视频为切入点,结合科技创新领域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措施,如高新技术企业15%的税收优惠;以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种子和初创科技企业(以下简称“初创科技企业”)超过2年(24个月,下同)的公司风险投资企业,可从持有股权超过2年的公司风险资本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投资额的70%超过2年。如果当年不足以抵扣,则可结转并在后续纳税年度抵扣;对常年处于强振动、高腐蚀状态且产品更新较快的固定资产,可进行加速折旧;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不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扣除的基础上,按实际金额的100%税前扣除;无形资产形成的,在上述期间按无形资产税前成本的200%摊销。结合上述优惠措施,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以及该领域税收政策的大力支持,最终导致建立民族崛起的信念,提高民族自信心。

2.3重点及难点的教学内容,以质疑法为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税法课程内容繁多,条例复杂,质疑教学法通过对“是什么”的求证,“为什么”的探源以及“应该怎样”的思考等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性、原理性的理解。“应该怎么样”促使学生探寻不同的现实,产生一系列诸如“这样有什么问题?”“不这样应该怎样?”“如何实现改变?”“改变后会产生什么问题以及怎样应对”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视角,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将来在面对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时,能够形成自己具体的、稳定的价值选择与职业判断能力。比如,“视同销售”和“进项转出”是增值税法中两个特殊的政策,法律只是规定哪些情况应“视同销售”,哪些情况应作“进项转出”。如果仅以“法律规定”要求学生记忆,既难记又难用,质疑法则可以打开一扇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窗口。以疫情背景下,许多企业纷纷用自已生产或购买的产品捐赠灾区的实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企业的上述行为属于增值税应税行为吗?如果是,如何确定销项税?如果不是,从增值税的原理出发,会出现什么后果?如何处理才能符合增值税的征税逻辑?通过设置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对增值税为什么存在视同销售和进项转出的税法条款进行辨析。经过这一层次的讨论后,再次引导学生对条款的深度质疑:既然“视同销售”和“进项转出”背后的业务都是对增值税“链条”的破坏,为什么要区分成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区分会怎么样?这两项规定的本质差异又在哪里?质疑法改变了税法课程教学中对税收政策“是什么”的平铺直叙所带来的枯燥与记忆障碍,对税收政策“为什么”的追问以及“应该怎么样”的参与使学生对税收法律制度“知其所以然”,使学生无惧“日新日异”的税收政策带来的知识更新的挑战,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因此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3结论

“课程思政”是一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的教学理念,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的融合点,丰富专业知识中涉及思政教育的素材,变革教学内容,科学创新课程教学手段与模式,才能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培养既有文化底蕴、家国情怀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创新人才,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洁坤,陈璟.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120-121.

[2]花春.浅谈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美育渗透[J].法制博览,2020(36):269-270.

[3]程强斌,陈建芳.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风,2020(35):32.

[4]习瑞.范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探究[D].天水师范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