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1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袁德宏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这一命题,并对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的总体要求。具体来讲就是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标准来建设美丽乡村。目前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新时代背景下,怎样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贯彻落实以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长效治理机制如何实现等问题都值得持续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现代化进程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发展展望

(一)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当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走入第二个百年目标时,也是马克思主义170多年历程里,在中国大地上实现的巨大而有极具意义的实践就是即将全面推进的共同富裕的道路。新时代的中国探寻现代化的道路中,不断创新发展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下,立足当前实际,推进乡村振兴,就是想要消除城乡巨大的贫富差距,推动共同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乡村振兴必然兼顾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深刻论述,科学回答了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式的乡村振兴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国的乡村振兴要以绿色转型的方式发展乡村

城乡协同发展必然改变二元城乡结构

中国现代化中,长期是工业先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后,中国的城市化率使得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地理格局,可能会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而继发改变。一是城市向农村转移资本资产,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与城市的快速融合。二是农村人口减少至最低程度,农村人口空心化转变为农业人口职业化。三是农村分化程度加强,行政功能减弱,城市与乡村联系加强,以上一级政府为主导作用的促进城市融进农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城市资本转移与创新方式结合农村资源

城市的资本与乡村资源结合,让城市中的沉默价值转移到乡村中低成本资源上,打造新的产业。高资本溢出效应使得城市资本投资落后地域,追求高价值,可以创造高附加值的价值一是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二是政府正确引导工程项目。鼓励政府各个单位、各界人士能量,提升农民生产制造消费资料累积,政府以政策执行和技术服务为主导。

二)农业为本不动摇与用工业反哺农业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现代城市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未来的乡村更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结合的蓝图。早期开发的城市,面临城市化、工业化结束,经济发展乏力的困境,投资到不能创造价值的资产,必然影响人力资产,效率和公平农业发展坚持耕地红线的基础上,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化,使其具有投资价值,才能使城市反哺农业农村,农村完成农业安全任务。

(三)升级城市与乡村协同治理格局

后精准脱贫时期,更为科学地升级健全第一书记等帮扶制度,发掘农村经济极大发展潜力,以乡村治理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一是基层治理共享改革发展成效,推动乡村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第一书记驻点帮扶等相对贫困的帮扶体系,在扩张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变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持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二是撤村集中公共服务资源,在更高一级统筹实现精准投放。在农村小学撤销、村卫生室式微、人口流出情况下,在部分地方探索治理与服务资源的统筹。三是与城市贡献资源,打破行政垄断优质资源的情况。

三、研究乡村振兴路径的意义

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乡村振兴思想的具体实践,挖掘其包含的理论、实践、历史内涵,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乡村振兴思想的精髓,对我们掌握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合作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通过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的实践路径的认识,加强对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环境理论的新继承。如把双碳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是有利于基于现实背景,为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总结经验、对策,在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弘扬乡村文化和凝聚治理合力上的如何落实发挥理论价值

三是有利于把握最新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促进以点带面、以小促大、串链成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如推动农业产业革命,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如何实现传统农业饭碗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