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低年级教师如何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双减背景下低年级教师如何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

朱艺玲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州大亚湾第二小学

【摘要】新课改的作业设计是低年级教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后作业设计正是基于双减背景下提出的要求与任务。本文试图从新课标下的作业价值、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后作业设计要求和学生作业管理出发,探讨双减背景下教师如何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文中的新课标下的作业价值具有独特性、长期性、有效性三方面,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新课改作业要求。落实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后作业设计要求,低年级教师需要从字词立足教材、阅读尊重文本、习作勤于实践三方面入手。为了促进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完善作业管理机制,学校逐步建构体现素养立意的校本化作业体系,加强对教师作业批改讲评辅导的过程指导,注重通过教研提高教师作业设计实施能力,教师关注不同学科作业内容和数量的整体统筹。

【关键词】:双减 核心素养 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1]小学低年级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重要桥梁,作业设计是实现作业评价的基石。与此同时,合理的作业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的价值实现,增进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认知,树立远大理想。以语文为例,首先,教师需要明白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益处,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等一系列问题,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学生在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跨媒介创意表达等类型。其次,教师要关注单元作业设计,保障作业设计质量。不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单纯停留在识记类知识,更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设计富有挑战性、实际性的作业,丰富学生作业类型。最后老师注重学生日常作业发展轨迹变化,做到认真批改、及时反馈与讲评,只有做到针对性、类型丰富、难度适中,才能真正落实“双减”,才能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负担。基于此,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后作业是低年级教师需要重点突破的一大难题。

一、新课标下的作业价值

作业具有独特性。教学过程是独特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作业则是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从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的过程,促进了学会学习。对于教师而言,作业设计是教师经常开展的一个学习活动,考验着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底,作业设计的好坏能够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目前,“双减”政策正在推行中,而政策中明确了:减轻学生的不必要、过重的负担。[2]这项规定是“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的使命,也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

作业具有长期性。对学生而言,学生还处于发展中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学生长期面对繁琐而又重复的作业容易产生疲倦感,而好的作业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学。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空间是有限的,学生单纯依靠课堂时间掌握知识,是非常困难的,长期以往,学生厌倦作业的布置,进而牵一发动全身,影响学业质量。而作业如果能够充分设计好,例如开展必要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会让学生渴望学习、热爱学习、自主学习。

作业具有成效性。一方面,做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善于钻研等学习品质。另一方面,学生慢慢内化、吸收课堂所学知识,将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迁移到作业中,从而更好地将知识化用。[3]除此之外,作业还影响着良好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

二、新课标下的作业存在问题

一方面,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象依然存在,社会风气“唯分数论”,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依旧高涨,学校监督管理不到位,教师职业素质不高等情况,导致教师、家长们认为作业是提高成绩的必要手段,就会通过大量练习考试题来提高学生成绩,进一步造成学生适得其反的现象。此现象的出现明显是忽视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从作业中产生学习兴趣,也不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建立。

另一方面,一部分作业设计缺乏素养导向的目标引领,没有系统性和结构性,出现作业与教学、评价存在脱节的情况。平时,我们会发现,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过长,甚至有时候时长达到一节课,这往往和教师自身有关。教师是作业设计的主体,需要做到合理设计与规划作业,如果单纯地布置抄、默、背的作业,只停留在零散、孤立的作业设计阶段,那么就没有落实好认真研读课标、教材的任务,可以说作业设计是失败的。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设计要求

(一)字词立足教材,奠定基础

低年级语文教师如何落实好生字作业设计?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了解学情,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对于学困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吃不了”“吃不透”知识,此时设计作业要求在他们认识的基础上将所有会认、会写的生字进行识记。这种识记不是单纯的、无意义的抄写、组词、读背,而是建立在兴趣培养之上,特定情境下设计认读生字的任务,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形近字的作业,学生将相类似的生字归为一类,通过找出汉字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汉字之间的差异,同时又找出它们的联结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看报、读店牌、旧词新义、卡片识字、字谜识字等丰富多样的方式,在具体情境中、特定语言下,增加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生字的效率,解决学生“吃不了”“吃不透”的现象。对于中等生来说,学困生的那套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了,常常出现“吃不饱”现象。面对此现象,教师不仅要求对生字新词进行识记,还要求有一定的发展,例如在阅读文段中,可以让学生尝试抓住关键词、中心词理解词的意思,还可以摘抄课内外有新鲜感的字词、诵读古诗等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记生字的积极性,增加识字量,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提高学习能力,达到“吃得饱”的效果;对于优等生来说,课标要求的生字往往“吃不够”“不够吃”,基于此,要适当地将识字难度加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语言实践为主线,依据直观手段、形象语言,布置复述故事、续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学习清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或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改编表演、演绎舞台剧等,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人物心情,在读中领悟,在领悟中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吃得饱”、做到扎实识字、学以致用。

(二)阅读尊重文本,促进发展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学生在学习课堂文本后,掌握阅读方法与策略,养成自主阅读的行为习惯。课外阅读的训练,能够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加强语文核心素养,与此同时还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丰富课外生活。阅读完整的一本书后,学生可以将所读的内容制作成推荐卡、记录卡。在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的作业中,学生可充分利用昆虫的外形、生活习性等信息,制作昆虫推荐卡,了解小壁虎尾巴可再生功能。此举可提高学生的整理信息能力,增加对科学世界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科素养。当课外阅读遇到此类文本阅读时,也可选择一种喜欢的事物,运用此能力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4]

课内外阅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净化人的心灵,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端午粽》这一课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端午节节日的了解,如传说、习俗、古诗和相关故事,召开主题分享活动。这种做法,一方面增进阅读的兴趣,防止无效阅读;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丰富文化底蕴。

(三)习作勤于实践,拓展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习作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二者之间架设桥梁,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设计实践活动作业是扩宽语文习作的渠道,是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设计主题考察,贴近生活热点,举办 “主题交流分享会”“辩论赛”“记者招待会”“小小导游”等,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探索世界的能力,让学生有话说,善表达。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中国美食》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各地美食的认识,如菜名的起源、制作过程、品尝感受,召开美食交流分享会,请学生上台分享美食,通过色香味等多种方式描述,加深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课后实践操作,将自己感受通过书面表达,实现“育人”功能。

四、学生作业管理

(一)逐步建构体现素养立意的校本化作业体系

    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追求,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好育人阵地。首先,在作业设计上,除了布置必要的学科作业,还应该增加劳动作业、实践活动、体育锻炼等活动。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5+2”,围绕“阳光+核心素养”,开展特色的校本课程。其次,学校应该加大对作业的监督管理,对作业进行公示,同时,将作业设计、批改等反馈纳入教师考核制度,让学生、家长共同监督,完善家校关系,实现家校共育。最后,教师遵循教育规律,把握住课堂有限的时间,认真研读教材、课标,落实好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目标,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实现育人。

(二)加强对教师作业批改讲评辅导的过程指导

    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利用好课后服务这一环节,与学生面对面,逐题批改,及时指出学生错误,督促改正。对于学生不懂的题目,要及时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学生普遍错误的地方,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讲解学生的典型问题,启发学生弄清错误原因,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今后该如何改正。5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评价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第一次评分可以写清楚评语和基本分,把作业本发下去给学生,让学生对照着评语,反思自己错的地方,自行更正并上交给教师。教师再次批改学生第二次交上来的作业,给出合理的分数,利用好二次记分的规则,帮助学生优化答题思路,提高学生自主修改能力。

(三)关注不同学科作业内容和数量的整体统筹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面临多门学科的学习,任务重,作业内容多,如何平衡好学生学习负担与质量这一根杠杆,需要教师关注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数量。教师应该严格控制每一学科的作业时间,提高学生作业质量,与各科任老师达成双减共识,减少重复性、无效性的作业,设计综合学科的作业,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是发展中的学生,教师也是发展中的一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完善自身发展,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8

[2]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D】.教育科学出版社

[3]同[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8

[5]吴俊娣.《初中语文课堂对话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湟源县初中语文教学为例》【C】.来源: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8

[6]姜玉龙.《改革作业批改方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来源:学术期刊 考试周刊 2009年6期

[7]《教师应如何应对新课改》【J】.来源:学术期刊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年9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