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唐海燕

(青莲小学,四川南充,637104)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教育中会出现诸多教学困境,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教学手段陈旧;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得到激发。面对此教学困境,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创设新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促使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为此,本文探究如何推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教学,以便能突破当前的语文教学困境,切实提升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课堂

一、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阐述

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里,其中教育行业也随处可见。以构建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当下热门的教育理念。基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教师需跟紧信息化教学步伐,以多元、多维的角度去提取语文知识,继而全视角,多元素地实践于语文课程教学中。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年龄背景,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继而促使其提升综合的学习能力及内在的语文知识体系构建。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语文知识得到有效学习和更深层次的延伸,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搭建起语文知识架构,进而实现对语文素养的多元化探究。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其能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并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可互动性高,还能够有效提升师生间的关系,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设计出更有层次的教学计划,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一)以信息技术突破语文课堂的思维难点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的局限性,在很多语文知识的学习上不能进行深度思索和联想,继而丧失了一部分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而搭建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语文课堂,将实现语文知识的动态化、信息化,学生能够从听、说、读、写的视频中了解和学习到更丰富和具有情境感的语文知识,这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枯燥的课堂也将在动态的展示下,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效率会直接提升,即便再面对比较困难的语文知识时,也能够激发起探索欲望。比如学习《鲁宾逊漂流记》一课时,这一课最难的是如何能够让学生理解和体会鲁滨逊的坚毅、乐观和不服输的精神,如果只是通过文字的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情感和精神,但如果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动态故事背景,让学生去感受和代入进文章中的主人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坚毅、乐观和勇敢等精神的含义。学生在信息技术下的动态情境学习,也能够促使他们思考自己和现实的联系,从而强化精神意识,促发其积极向上、坚毅勇敢等品质的形成。

(二)以信息技术丰富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普遍带有一定的单一性和传统性,无法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获取到足够的学习体验,从而丧失掉学习兴趣。在小学的学习期间,学生的情感意识会获得迅速发展,他们往往喜欢观看生动、活泼的场景,基于这个原因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推动语文课程的建构,以具有兴趣点的教学方式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往往能有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积极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一些关于地球的相关讯息,将其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堂开始之前先将视频借助QQ群、微信群等途径传递给学生,在课堂开始时先播放微视频,借助视频中的视觉、听觉感染力优化学生的理解与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引入的视频组织小组合作探讨,刺激学生们思考和联想,将小组讨论得到的关于地球讯息的感受做出总结,从而开展教学,此类灵活性教学方式,既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实现学生自我思考意识的成长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以信息技术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从教育的发展及未来趋势来看,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将持续影响整个语文课堂,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语文素养仍是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生的其他各项指标也无法得到提升,例如积极性、体验感、知识质量等,继而影响整个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将实现从以往的黑板结合粉笔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多媒体结合交互式的教育模式,通过交互式的语文情境教学,来推动语文课程质量的提升,主要表现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困难问题的理解形式,拓宽知识的思维路径等。面对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需要理解和学会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即通过线上线下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特征、学习习惯、教学环境以及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的个体状况深入分析,并注重学生已有语文认知水平和风格,同时基于学生学习需求、信息化能力与自己核心素养状况综合分析,为设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课堂的开发需要以知识点为基础,继而延展出具有持久性的内容体系,帮助学生由一个知识点去挖掘和探索到更深的附属知识,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架构。比如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情境模式和思维导图都能够进一步刺激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而将掌握到的语文要素融入到自身的核心素养中,实现语文思维的发展和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教师想要更好地推动语文课堂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进而彻底促发语文教学的最根本效益,使学生有兴趣学、有思考学、有深度学。此外,小学语文课堂的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需要综合学科知识特征并基于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学习发展需求,以便充分发挥信息教学的优势。最后,以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搭建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是目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持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从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的融合中多思考,多探究,创设出更多有效、高质的教学方式,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霞,伍红林.信息技术支持下促进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研究[J].汉字文化,2022,21(06):121-122.

[2]陈颖.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思维导图的开展探寻[J].新课程,2022,15(12):116-117.

[3]杜亚楠.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活动的方法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23(02):7-8.

作者简介:唐海燕,女(1975.12-),汉族,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