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探索

王利民

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在学生学业压力极大的今天,美术一直处在边缘地位。即使在早先时期家长把子女送到一些培训机构迫使他们接受美术的入门教学,让他们感受美术兴趣,到了初中以后,学生也就把美术丢在一边“闲置”起来了,美术连“花瓶”的角色也不充当了。不过,我想要成为一个能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人,学生必须接受必要的美学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灵魂,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为终身发展提供保障。因此,作为“配角”的美术课如何让学生喜欢,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幅度地提高效率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在这方面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具体地说就是开展自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美术综合能力。                               

(一) 与相关学科牵手,慢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秀的艺术作品能陶冶情操,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美术作品也不例外。我从美术欣赏开始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好感”,结合电视台的收藏栏目、美术品的拍卖、媒体的热点报导,跟踪介绍优秀美术作品。比如说,前年学生在参观世博会前,我了解到中国馆的精华在仿《清明上河图》而制作的体现宋代生活的画面,我就化大量时间查阅《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给学生介绍创作背景、作者、内容、反映的主题,吊足了学生胃口;还有,《富春山居图》曾风靡一时,我就从网上下载,做了PPT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对这幅名画有一个感性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入迷了,自然就喜欢美术课了。

再如,学生都喜欢看时装展,我就与职业学校联系,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参观服装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参观服装研究所与实训车间,观赏走台模特训练课。这样做不是因为好玩,而是让学生明白服装的制作需要美术知识,需要掌握线条、比例、结构、布局以及产生的美感。学生对美食感兴趣,我就带学生观摩菜肴的制作,学生明白了烹饪冷菜的果蔬雕与艺术雕刻是一个样的,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它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藉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中式美食讲究“色、香、味”,“色”首当其中,色的作用不仅能给菜肴增加色觉上的美感,还能使口味更鲜美,这与美术作品的着色是一个道理。许多菜肴都有一个吉祥的名字,比如凤栖梧桐喜上眉梢金玉满堂这又镶嵌了中国传统文化。欣赏美食,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情操,更产生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美术课本安排以“专题性”为主的,假如在一个学期内按次序教学的话,虽然面面俱到,但如蜻蜓点水,初步略涉,浅尝辄止,这些内容可能在学生脑中一闪而过,但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产生浓厚兴趣了。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让专业基础不足、基本能力低的学生有一个质的飞跃,显然是不切现实的。我看到了这些弊端,对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和修订,采取“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发挥他们的理性思维的优势,在观念、技术、能力上有突破。比如素描教学,在规定时间内安排几何体、静物、场景、人物的实践课题,每个课题适应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学生,场景丰富风景的内容,要求表现室内外空间以及人物在场景中的活动;人物主要练速写表达。这样做的目的是将素描的实质传递给学生,将造型的实质贯穿与教学实践,由此来构成基础素描的课程结构。

再比如色彩教学,传统的办法是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者综合观察进行表现,进而客观反映物象的本来面貌,达到所谓“眼中真实”的色彩,这种写生方式的缺点是过于单一,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学生对个体想象色彩、主观色彩的进一步挖掘和发挥,使其仅为创作而创作,无法收到明显成效。我就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出能够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美术色彩教学过程中,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外写生,始终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与学生一道研究探讨彼此的色彩感悟,为学生示范时敞开心扉,就画论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提高其学习兴趣,彻底改变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呆板单一的授课者形象。美术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启迪者,因此,美术色彩教学的思路既要进行知识和技能传授,更要注重审美品位的培养。

   (三 )先“学”后“术”,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强化艺术语言素养。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两点: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觉力,要教会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客观对象,从中发现美,最终表现美;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力。中学生阅历尚浅,缺乏感性的艺术实践经验,但他们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也很容易与文史、科学、信息技术相沟通。基于此,笔者就采取先“学”后“术”的方法,即先从较抽象的美术基本理论起步,教给学生基本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用于指导各种表现技法、技巧的学习实践。比如,素描教学设计从几何体导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广度和深度,以形体结构为中心,对形体的处理更主动,更容易接近事物本质,这样做确定了临摹、写生、构想、创意、创作的实践训练程序,提高了学生对空间、体积的理解,培养了造型能力、结构分析能力、明暗和线条的表现能力,每一课题实施前后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进行分析、技法的演绎和点评。加强课外的针对性辅导,达到教与学的默契,把扎实严谨的课堂训练与课外生动自由的作业结合起来,掌握基本的观察、思考的表达方法,丰富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创造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我们身边有少数老师总觉得美术课是劳技课之一,在学校里是“二流角色”,所以自己看不起自己,甚至自己也看不起美术课,没有把美术课教学当做一项工作认真对待,由这种态度而引发的教学行为就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长此以往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我就在下面两个环节下功夫:

    首先,与其他学科一样,讲究导入新课的技巧。上课前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启迪思维,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导入法标新立异有不失自然,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整堂课都处于兴奋状态。

    其次,自己作范画。这就需要教师有过硬的基本功,否则会在学生面前出洋相。教师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胸有成竹的随堂范画最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这种直观教学结合教师生动、风趣的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都调动起来,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产生上台板演的欲望。可以想象,只讲解不演示,没有直观教学的课堂,就不会给学生形象美感,只会是呆板、沉闷,让学生厌倦、倒胃。所以说,一次示范胜过十遍枯燥的讲解。

    再次,采取方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教学形式要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直观有趣,否则,美术课就会成为其他文化课的“调剂品”,对没有升学压力处于次要位置的技能课,学生便会放松精神。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学生昏昏欲睡。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经常运用幻灯机、投影仪、电脑灯电教设备。多媒体具有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的优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它集动画、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体,能把各种各样的教学素材更直观地展现在初中生的面前,能够使美术教材更加生动形象,使凝固在美术教材中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也就是说把教材中的艺术美、意境美更充分的表现出来。上新课之前,布置学生查资料,用多媒体时先让学生品评。让学生感受画中的艺术美,然后设置问题,问哪里画得好,启发学生多动脑子、多观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课内活动多了,气氛自然和谐活跃,教学效果也相应提高。

       总之,教无定法,要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方法很多,关键是教师有没有想方设法下苦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只要适时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安排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课产生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美术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学生就好学、乐学,并且还能得到美的熏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的挖掘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