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分析

詹光校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联合中学   365100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改的到来,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初中体育田径训练教育方面,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包括技巧训练、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管理等等,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基于此,在田径训练当中要注重强度训练,确保训练处于科学合理的状态下,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和训练需求。本文将立足于实践,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强度训练措施,以期能够为初中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教育;体育教学;田径训练

引言:初中正是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阶段,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发展状况给予足够的关注度,确保其处于健康的生长环境之下。田径训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发展,包括确保心理健康,推动身体成长以及促进思维扩散等等,在整个初中体育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初中生的田径训练强度进行良好把控,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训练,确保能够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促进健康成长。

1影响初中体育田径训练强度的因素

1.1社会因素

我国在体育方面的发展时间较短,虽然基本上达到世界体育运动的平均水平,但是在田径运动上一直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社会对田径训练的重视和认知程度不足,导致没有对该项运动产生足够的重视,使得运动中没有明确的训练规范和科学合理的训练制度,对训练进程和训练成效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受到社会重视不足的影响,教师也没有对该项运动产生较多关注,对于田径课程的安排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严重影响教学成效。

1.2家庭因素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都更加关注学生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成绩。虽然新课改的深化和“双减”政策的实行使很多家长意识到一味学习文化知识只会给学生带来压力,甚至会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并不能在短期时间内做出良好改变。家长对于体育田径训练的态度是用来缓解学习压力,用于真正训练的时间并不多,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获得训练技巧,存在运动过程中受伤的情况,得不偿失,更难以进行良好的力量、技巧以及强度训练规划。

1.3学校因素

在初中阶段,虽然配备有体育教师,但是教师在田径方面的专业知识存在明显不足的现象,从而降低了田径训练的强度和科学性,导致学生无法从中获取应有的教学成效和能力。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之下,教师盲目开展体育训练,并没有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具体分析,这会导致一些训练项目与学生本身无法相互适应,训练项目的强度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对最终的运动成效产生严重的影响[1]

2控制初中体育田径训练强度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健全训练体系

在初中体育田径训练当中,教师需要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两方面入手,建立健全训练体系,制定科学化的方针政策展开教学和教育体系,在确保学生训练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提升训练强度。

在训练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对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分析和检测,确定每位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大训练程度,避免在训练中出现受伤的情况。综合好文化课和田径训练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避免二者出现冲突,确保能够在提升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既能够满足学生整体教育需求,又能够适当减轻学生压力。其次,需要满足学生的文化教育需求,在开展田径训练之前制定文化课的教育计划,确保二者处于相辅相成的状态之下,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文化课的乐趣。最后,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充分学习和掌握田径训练的相关技巧和专业知识,做好知识储备,根据时代发展情况及时对自身知识进行更新,以此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训练计划,最大限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初中生的阶段性格特点出发,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案,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管理,从而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2.2确保训练量的合理性

在完善训练计划的同时需要确保训练量的科学合理性。积极把握好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身体素质强度,确保二者协调发展。田径训练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技巧,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最大限度上提升训练成效,让学生感受到田径训练对自身身体状况发生的改变,进一步提升训练积极性和兴趣。要充分注意把握好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之间的平衡,避免学生身体出现超负荷的情况。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确保训练的科学合理性。田径训练的强度应该是不断递增的,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情况,确定在正确的节点提升训练强度,实现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2.3确保训练的科学性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个体的差异会导致他们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能接受的最大训练强度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入手,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中提升自己,为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训练量还是训练技巧都要处于科学合理的状态,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有一定要求,将正确的训练技巧教给学生,能够确保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会因为训练姿势错误而导致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体育田径运动训练一定要在确保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提升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2]

结论: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体育田径训练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从学生本身出发,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两个方面入手,确保训练项目的科学合理性,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自身情况和身体素质进行重点关注,制定相应的训练措施,设计针对性的训练方案,确保每一位学生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都能够与自身情况相符合。这种训练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与田径融合,更好地投身于训练当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郑志平. 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园、小学、初中体育教学衔接的实践探索——基于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2):59-61.

[2]周丽丽. 从初中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角度探讨初中体育教学改革[J]. 田径,2022,(1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