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全国卷高考命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全国卷高考命题分析

程芳

四川省洪雅中学校 四川 眉山 620300

摘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我们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这部分知识一直也都是高考生物常考的热点。2020年全国I卷、Ⅱ卷、Ⅲ卷,2021年全国甲卷、乙卷,2022年全国甲卷、乙卷都有涉及,所占分值比较大。为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对高考中的这部分内容的命题特点和考查要求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备考建议。

关键词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免疫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的内容出现在2020年全国Ⅲ卷30题(1)小题,2021年全国乙卷4题,2022年全国乙卷3题。这三年的考试中考点主要集中在兴奋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及原理(如2021年全国乙卷4题)。此部分高考命题难度不大,比较基础,但是要求学生要从新情景中获取关键信息,能正确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所以在今后复习过程中,要巩固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2021年全国乙卷.4)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答案】A

【能力解读】本题来源于人教版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A源于第18页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B、C、D源于第19页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特点。这道题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解析】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引起突触前膜的兴奋,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细胞膜主要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所以A选项错误。兴奋性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在突触间隙中通过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所以B、C、D选项正确。

【解题技巧】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细胞膜主要对K+的通透性增加,使细胞膜外的阳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膜内,所以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细胞膜主要对Na+通透性增加,使细胞膜内的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所以动作电位内正外负。很多同学能理解到原因,但是不能正确记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死记硬背反而更容易混淆。可以这样理解:带正电荷的离子往哪边流,哪边就为正电荷。因为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钾离子外流,所以膜外就是正电位,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钠离子内流,膜内就是正电位,所以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

二、通过激素的调节

动物和人激素调节的内容出现在2020年全国I卷3题和31题、Ⅱ卷31题,2021年全国乙卷31题,2022年全国乙卷30题;这部分内容考查的时候多与神经体液调节相结合。主要考点集中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调节机制;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胰岛素作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肾上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激素的产生部位和生理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还涉及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下丘脑的作用、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此部分高考命题内容难度相对适中,容易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分析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回归教材,落实课本上的知识,注重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在历年高考中,除了实验设计还有情景性题型,让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但都是围绕教材进行分析。要想取得高分,前提是要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多总结,才能得出新方法,正确的去解释各种现象,解决各种问题。

例2.(2020年全国卷Ⅰ.3)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

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答案】D

【能力解读】本题来源于人教版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第28页。考查学生识记与理解,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解析】下丘脑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细胞代谢速率,是机体产热增加。切除垂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细胞代谢减弱,耗氧量减少,机体产热也减少。垂体提取液中含促甲状腺激素,注射垂体提取液,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氧气消耗量会增加。所以A、B选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级系统的兴奋性,注射甲状腺激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加。所以C选项正确。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于没有垂体,无法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因此细胞代谢不能恢复正常,所以D选项错误。

【解题技巧】(1)如何区别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甲状腺,这样分层控制的方式是分级调节。就如大脑皮层控制脊髓,脊髓是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控制排尿反射,这样的调节方式也属于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这样的调节方式是反馈调节,也可以称为负反馈调节。

(2)有神经细胞参与调节,有激素参与作用,这样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如血糖平衡的调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分泌都可以直接受神经细胞的支配,下丘脑作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腺体作为效应器,这些激素的分泌属于神经调节。

三、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的内容出现在2020年全国Ⅱ卷2题,Ⅲ卷4题,2022年甲卷30题,这部分考点集中在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和举例,抗原的概念,T细胞成熟的场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抗体和病毒结合后最终被清除的方式,二次免疫的特点,免疫调节在疫苗接种中的应用。

如2022年甲卷.30题的第(1)小题,问T细胞成熟的场所,很多同学会混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对于B淋巴细胞中“B”是骨头“bone的首字母,所以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中的“T”是胸腺“thymus”的首字母,所以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只要记住其中一个,这个知识点就不会出错。能产生大量抗体的细胞是什么,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要理清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总结每个细胞的来源和作用。在特异性免疫中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是浆细胞。有识别作用的细胞中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是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吞噬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2)小题来源于37页,体液免疫中,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会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小题考查学生对二次免疫的理解,根据37页教材信息可知当机体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时,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会快速产生大量抗体。(4)小题来源于38页,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根据二次免疫的特点,可以采取多次接种疫苗。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的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及联系;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失调引起的免疫失调病,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