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话语模式特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3

青少年抑郁症话语模式特征研究

姜梦瑶    ,聂启昊,指导教师:黄家峰

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5

摘要:近年来,抑郁症已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本文通过作者转写的医患对话形成小型语料库,并结合具体实例,借助话语分析软件AntConc4.1.1进行检索分析,研究青少年在医患对话中表现出的话语模式特征旨在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症;话语模式;话语特征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2月23日公布,全球受抑郁症困扰的人数从2005年到2015年增加了18%,全球大约3亿人口患有抑郁症,占全球人口总数的4.4%。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学校静态化管理及其他限制性因素,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概率增加。全球范围内大约20%的儿童或青少年经历过抑郁的症状,抑郁症也成为15-19岁青少年疾病或残疾的第四大原因。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根据《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其中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大约30.28%。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抑郁症不同于其他的情绪问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发病时不易察觉。在抑郁症的研究和诊断过程中,由于缺乏发病早期的筛查工具,现有的诊断方法存在局限性,抑郁症早期发现和诊断难以开展,因此寻找一种新角度评估青少年抑郁症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具有显著意义。

1.2研究综述

我国现有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社交软件或者社会媒体报道中抑郁症话语的分析研究,例如微博平台上抑郁症用户发文内容的分析(任佳慧,2021;樊阔,2018)以及官方媒体报道关于抑郁症报道的研究分析(李文文,2022;戴玉欢,2021)等。国外研究主要分析了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探究青少年学生在学校中的相对贫困状况是否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例如,Fagan(2022)关注青少年的家庭收入和父母教育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此外Valentina(2021)探讨了可用于预防青少年抑郁症的策略;Blake等(2021)将研究对象进一步细分为农村不同地区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系统地展示了农村地区青少年抑郁和焦虑的治疗方法。

本文通过真实医患交际情景下,青少年抑郁症的语言信息进行汇集整理、收录转写构成约18万字的小型医患会话语料库。运用话语分析软件AntConc4.1.1进行检索分析,重点关注词的使用,例如:高频词、搭配的使用等两个方面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或带有抑郁症倾向的青少年的话语模式特征。

2 青少年抑郁症话语模式特点

2.1 从高频词角度分析

2.1.1消极情绪表达词出现频率较高

抑郁症主要表现是持续性悲伤,情绪低迷、焦虑、躁动、自我否定倾向较强、感到内疚或绝望,以及有自残或自杀的思想倾向。个体的语言风格与抑郁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在受到抑郁症困扰时,人们对于某些词语的使用方式以及使用习惯会发生变化。由此,根据青少年言语表达中消极情绪词的出现频率可以判断其健康状况。


根据AntConc4.1.1 Word Tool高频词检索功能汇总出的高频词中,整理出高频词中具有消极意义的情绪表达词的前十位。其中,Rank代表该词在总体高频词中的位序;Freq代表该词出现的频率;Range代表在18个语料中出现的个数。

图1:消极情绪高频词检索结果

统计中,“不知道”、“我很紧张”、“我害怕”等词经常出现。抑郁症个体通常对所处环境感到无助孤独、疲惫精力不足,他们在与他人尤其是医生表达自己情绪感受时,持续性表现出自我渺小感、无助和渴望得到帮助的倾向。抑郁症患者长期的生活状态,深深影响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日常与人交流。

例1

医生:昂,还有哪里发抖

患者:还有。。。头吧。

医生:头什么感觉。

患者:就感觉很

医生:很晕。还有什么感觉?

患者:是差不多就能晕倒。

医生:能晕倒,手是什么感觉?

患者:手指就是在颤抖

医生:手一直在颤抖。脚什么感觉?

患者:脚就很。。

医生:身体很紧张

患者:嗯

医生:很紧张,现在你体会到那种体会,让你的手抖起来,身体抖起来,能夸张的把抖动让出现让我能够感受到让周围的人,来慢慢试一下,你能行吗?

医生:这个时候你什么感觉?很害怕。有一种耻感。嗯,哪一句哪一种形式是最多的?

患者:害怕

医生:害怕啊,好,闭上眼睛。抖起来说:我很害怕

患者:我很害怕。

    抑郁症患者生活激情和投入程度较低,在医生引导下才能准确表达内心所感。当出现与同学摩擦或者冲突的情况,会选择逃避或者压抑自己。患者表明受到欺凌时没有积极的交流与澄清,尽管会出现“手抖”、“想晕倒”等情况,由于内心的恐惧和害怕把情绪压抑在内心而非释放。从对话中,悲伤、恐惧显露无余,因此消极情感高于积极情感。

2.1.2采用单音节话语回应对话频率较高

    抑郁症患者在交流中习惯于使用较为简单的语法形式,缺乏灵活性,语言可读性较低,在词的选择更加单一。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语言内容相对匮乏,倾向于使用更多的简单词,较少出现主动表达自己的情况,多数患者对话中多采用单音节句末或者句中语气助词,例如:“嗯”、“哦”等作为对医生询问的答复。

根据高频词统计数据显示,单音节象声词的使用是在高频词统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图2:单音节高频词检索结果

   从统计表格中(剔除了其他干扰性高频词)可以看出,医患会诊对话中“嗯”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医患对话语境下,患者经常采用最简单的答复完成一次对话,封闭内心不愿表达,因此单音节话语作为答复可以作文诊断青少年抑郁症的标志词之一。

例2

医生:刚才你妈妈流泪的时候你什么感觉?

患者:平静

医生:平静,好像与你没关系了?

患者:嗯

医生:哦,妈妈流泪,你一点感觉没有?也不敢说悲伤什么的?

患者:嗯

医生:没有,没有悲伤?

患者:嗯

抑郁症患者采用连续三个“嗯”回答医生连续三句反问。患者采用简单的“嗯”一笔带过,没有更多表达自己的欲望,在对话中更多是被动的接受或者肯定对方的话语来间接的表述自己。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比正常青少年更倾向于使用单音节语气词等的话语标记。

例3

医生:我对你感觉很失望,这句话符合吗?

患者:不知道

医生:不知道哈。你对我的做法,我不能接受,这句话符合吗?

患者:也不知道

医生:也不太清楚哈。

患者:嗯

医生:这句话能说吗?我需要你。爸爸我需要你。把这句话说出来。不想说?

患者:嗯

医生:我们就试着说一下,没关系,很坚决?想象着给爸爸一些水和食物。不愿意给他?

患者:嗯

医生:就是你们两个人都可以喝水,吃东西,你想一想吃点什么喝点什么,这个时候你需要谁陪者吗?

患者:嗯

抑郁症患者出现了大量“嗯”来作为对医生的回应,从前两句话也可以看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表述自己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隐蔽自己的内心情况,表现为无法清晰的感知自己的内心感受或者无法具体的表述自己的内心想法,因此而产生的用“我不知道”等含混表述话语。

2.2从搭配的角度分析

2.2.1第一人称代词出现的频率较高

   研究表明,抑郁与自我关注语言相关(黄观澜,2021),并且抑郁症群体使用第一人称比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频率高(桑雪,202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乐于使用第一人称体现了抑郁症患者更加关注自身,自我意识或者自我感知能力较强。第一人称复数代词使用可作为衡量社会关系质量的语言标志。个体自我关注的程度反映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中 ( Silvia & Abele, 2002)。

  通过AntConc4.1.1 Collocate Tool功能,对第一人称单数代词“我”出现的语境,其前后十位语言标记搭配出现概率进行检索,去除干扰搭配词,节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十位搭配,结果如下:   


表3:第一人称代词搭配检索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较多的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并且在搭配过程中经常将其与消极语言标记结合在一起。图中18、19位的“咱不深思”“我们就试着说一下”为医生对患者的话语指引,多采用集合群体代词。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回答中经常将“我”与“太累了”“做不到”负面自我否定词结合,表现出强烈的低自我效能感、低成就感的倾向。

  例4

医生:慢慢地,我们就试着说一下。没关系,你能行的。来跟我说:‘我,来累。’没关系,想哭就哭。想哭就哭。把这句话说出来。

患者:我做不到。

医生:没关系,想哭就哭。我知道你一个人很孤独,受了很多的委屈,你太难了。你好像一直在一个人战斗。你害怕没有友情,没有爱,也害怕没有人爱你。来跟着我说,可以吧?我害怕。没关系,将眼泪自由的流淌,

患者:我做不到。

抑郁症患者连续两次将“我”与消极表达词“做不到”搭配起来使用,深刻表现了患者对于自我的否定、内心消极抗抗拒。除此之外,抑郁症患者在对话环境中更加关注自身感受,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因此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较高。

2.2.2采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频率较低

研究显示,社会交往时所运用的语言会在说话者和倾听者之间造成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水平层次上进行分析:一是语言所表达的交往倾向,即说话者要表达的社会交往意图;二是语言运用所采用的言语行动形式,也就是一个人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倾向。孤独理论认为“孤独”是一种“持久的情绪困扰状态,当个人感到与他人疏远、误解或柜绝提供社会融合感和情感亲密的机会,具有情感孤立和社会孤立的孤独之分(晏青,刘钰,2022)。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身上的孤独主要表现为社会孤独,具体体现在医患交流过程中对于医生发问的回答极端简单化。

根据AntConc4.1.1 Keywords Tool关键词检索功能结果显示,前十位社交用语搭配高频词如图所示。

         

表4:社交用语搭配检索结果

在社会交往时,语言不能表达全部范围的语言功能或者不表达全部范围的行为言语。其中主要表现在,抑郁症患者很少对正在进行的,或是过去的活动发表意见作出评论,也很少使用语言寻求或者分享注意,不提供新的资讯,不表达意图、意愿、现状或其他心理状态。

例5

医生:哦,自己去干了。每次都能完成任务

患者;能

医生:能完成任务?

患者:嗯

医生:哦,在那之前,没做完之前,会焦虑吗

患者:有一点

医生:啊?

患者:有

医生:有,嗯。你在学校里,主要就是人际关系,还是学习上也有问题?

患者:学习上也有

医生:学习上也有?人际关系上有朋友吗?

患者:有

   抑郁症患者对于医生的在特定语境中的发问只会给出最简单的答复,变现为为社交倾向减弱,拒绝提供社交融合的机会属于变相的自我封闭。例如两次“有”字的回答,患者除了回答医生的疑问外,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解释和自我展现,在提问的中,他们很少使用理解他人以获得不同知识寻求信息,或者态度寻求同意或阐述的功能性提问。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大多数抑郁症个体都习惯于显现出隐匿内心感受的疾病表达模式。传统上根据患者极端化情绪表现对青少年抑郁症进行诊断和干预的方法无法高效的对抑郁症的防治提供有效途径。根据AntConc4.1.1语料库分析软件检索结果,高频率消极情绪词使用,高频率第一人称代词与负面倾向词的结合,高频率单音节话语标记的使用及交流中社交倾向减弱等现象可以作为青少年抑郁症早期诊断的标志。

参考文献:

1、戴玉欢. 社会支持视角下《中国青年报》抑郁症报道研究(2000-2020)[D].广西大学,2021.

2、樊阔.健康传播视域下我国抑郁症报道的议题建构——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为研究对象[J].新闻知识,2018(10):18-24.

3、黄观澜,周晓璐.抑郁症患者的语言使用模式[J].心理科学进展,2021,29(05):838-848.

4、李文文.媒体抑郁症报道的内容设置及患者形象研究[J].东南传播,2022(08):120-123.

5、门秀萍,魏瑞斌,吴小兰.社交网络中的抑郁症用户语言和行为特征分析及检测[J].现代情报,2020,40(06):76-87.

6、任佳慧.健康传播视域下的抑郁症报道研究——以新浪微博@健康时报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3):168-170.

7、桑雪. 基于微博的抑郁症群体语言特征研究[D].武汉大学,2022.

8、孙云莉.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概述、现状和前景[J].英语广场,2021(28):62-65.

9、伍麟,彭子剑.言为心声:人工智能探测抑郁症的语言证据与价值[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05):136-144.

10、晏青,刘钰.社交媒体平台抑郁群体的社会支持寻求研究——基于对微博“抑郁症超话”的考察[J].新闻界,2022(06):45-56+64.

11、Silvia, P., & Abele, A. (2002). Can positive affect induce self-focused attention? Methodological and measurement issues. Cognition and Emotion, 16, 845–853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编号:S202210452006)的阶段性成果。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编号:S20221045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