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中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问题及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环境监测中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问题及优化

刘舸, ,李蓉

湖南省长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工业建设作为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工作。不容置疑的是,工业建设确实是极大地提高了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但与此同时,却也带来了大量不可忽视、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包括土壤污染、水源污染以及空气污染。基于此,文章以环境监测中的土壤环境调查为例,详细介绍了土壤采样方法以及检测方式等,并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优化意见,旨在能够有效提高国内土壤调查现场采样检测质量和效率,为技术人员的实操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土壤调查:土壤监测;现场采样:样品保存

   当前,国内土壤污染问题依然严峻,无法满足人民对于绿色生活的美好期盼,也不符合国家所推崇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土壤污染实况的调研,并制定有效的修复方案。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土壤现场采样检测工作尤为重要,其检测结果直接会影响到修复方案,进而直接决定最终土壤修复质量。基于此,作者从土壤现场采样检测技术为研究内容,详细分析了存在的技术问题,并给出了优化策略。

   一、环境监测中的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

1.1 点位探测

工作人员进行土壤的现场采样前,还需要提前对采样点进行定点的地下探测,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探测步骤为:首先,使用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测量仪和全站仪,确定好钻孔的位置和采样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最大程度地保证检测精确度;然后,再利用金属探测仪对探测点及其周围进行检测,避免损坏到地下管道以及电缆等;最后,技术人员需要利用水位仪进行水位测量,确保样品的完整性。

   1.2 土壤样品采样

工作人员进行土壤的现场采样时,工作流程相对繁杂,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更需要保持高度注意力。采样人员需要提前做好人员的分配,并根据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是检测设备,最常使用的是X射线荧光光谱仪。另外,土壤检测类型包括:有机物(挥发与半挥发)、无机物、重金属以及石油烃等,工作人员也需要根据土壤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

1.3 样品保存与流转

土壤采样工作完成之后,样品的保存工作同样重要,一般包括现场暂存和流转保存。保存土壤样品瓶需要添加适量的保护剂,有效延长土壤有效时间。在收集好后,立刻放置到冷冻蓝冰的特殊保温箱内。工作人员在运输前还需要详细地填写土壤样品信息,包括采样类型、采样的时间、土壤样品的介质、检测方法以及运输人员姓名等。

二、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2.1采样前计划准备不足

调查发现,在进行土壤采样检测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影响后续采样检测。很多土壤采样团队不重视方案的制定,导致在具体采样时,选错采样方法或者制定错误的采样技术标准,严重影响采样精确度,影响样品质量。虽然检测部门采取了一些惩罚机制,但是采样团队准备工作仍不够充分,影响着现场工作质量。

2.2 水文地质了解不清晰

土壤采样人员对于现场水文地质情况不够了解,没有提前了解清楚该地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规律,不确定地底水位以及土壤的含水量,也无法判断岩心分层,最终无法准确地进行土壤采样分层,影响采样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现场采样分层模糊,就可能导致采样人员采集到的样品不符合要求,如果土壤样品中不包含岩心水位线附近的土壤,那么这些样品就失去了其全面性,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不够精准和全面,不具备土地开发时检测条例的参考资格。

  2.3 样品保存方式不正确

样品保存是问题频发的主要环节之一。采样人员在存放具有挥发性的样品时,经常忘记将样品类型的标签贴到样品瓶上,并直接存放到了低于4摄氏度的保温箱中,严重影响到了样品质量,导致最终样品检测结果没有真实性,失去参考价值。

现场土壤采样之后,工作人员没有将土壤样品进行标签排序,也没有存放到内置冷冻蓝冰的可移动保温箱中,造成样品挥发,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一些需要存放时间较长的样品,采样人员没有提前在样品瓶中添加保护剂,导致在检测时失效,导致检测数据错误。

2.4 现场原始记录不规范

进行土壤现场采样检测时,现场采样原始记录工作尤为重要。这需要采样人员足够客观并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需要仔细观察土壤状况,包括肉眼可见的颜色、湿度、形状等等,也要详细地记录采样点位信息,包括采样的地点、时间、编号等,最后还要详细记录现场区域的环境特点,这些都是后续判断土壤污染程度的重要对照标准。而在实际的操作工作中,由于工作开展不及时和员工主观意向相对严重等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最终的采样检测精确度。

  三、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的合理优化

3.1引进技术,优化设备

调查发现,我国近几年土壤采样和检测技术水平正逐步提高,但是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包括在设备、技术以及人员等方面,均与国际发达国家有一些差距。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必须重视土壤检测技术、检测设备的引进,并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开展自主研发,研制出符合国内土壤采样检测工作的检测设备。

3.2 人员培训,定期考核

在现场采样过程中,员工行为更直接影响着监测质量。当监测人员采样时操作不当,可能就会影响土壤样品的完整性,导致调查人员无法全面地了解当地土壤的污染情况,甚至有时候还会造成土壤环境的二次污染。

因此,必须有效提高采样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规范实际操作中的各项采样监测技术,确保采样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严谨性。企业可以定期地开展采样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与培训,包括采样流程、样品采样技术和方法、样品保存与流转技术、每一个环节须注意的安全问题等等。

3.3 细化采样,做好计划

工作人员在开展现场土壤采样监测工作前,提前制定好详细的工作计划极为重要。需要提前对调研土壤的大致污染情况,了解土壤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采样技术和土壤保存方法。另外,在制定样品采样计划时,技术人员还要综合考虑研究的的周边环境,确保工作开展能够顺利开展。计划人员还要提前结合员工数量、土质状况以及资金投入,预估采样工作所需时间,进而更高效地进行工作分配,提高采样监测工作效率。

3.4做好监督,保证质量

质量控制部门需要提前去采样地展开细化调查,结合土壤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监督方案。并安排员工去采样现场进行工况记录和监督,尽量避免因人为失误而导致样品污染状况的发生。监督人员必须做到客观公正,检查项目出现任何不合乎要求的情况,需要立刻改正操作进行重新采样。监督人员要严格地遵守现场采样工作监督规范,细化记录每一个采样环节的操作方式、采样技术以及监测数据等,这些监测记录极大地提高了现场采样质量,也确保了采样样品的全面性、可代表性。

结束语

可见,进行土壤现场采样检测工作时,每一个环节出现细微的偏差或失误,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到采样质量,进而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因此,采样人员必须严格地按照操作条例开展工作。采样工作开展前,制定详细且科学的采样计划,并有应对突发状况的解决策略。积极引进并学习最新的采样技术和检测技术,能够根据土壤类型选择最佳的采样方法,真正保证采样结构足够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李志明. 环境监测中土壤现场采样监测技术问题及优化[J]. 低碳世界, 2022, 12(7):3.

[2]相振海. 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制备及注意事项分析[J]. 科学大众, 2021, 000(011):P.247-248.

[3]黄剑. 关于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相关问题及措施探讨[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17):43-44.

[4]李维美.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及有效路径探析[J]. 生态环境与保护, 2021, 4(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