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6
/ 2

改良式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效果

马慧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人民医院,宁夏同心,751300

摘要目的观察前置胎盘治疗中应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等量电脑随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98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作为实验对象,每组49例。常规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5.71%,观察组是97.96%;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切口感染、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常规组为24.49%,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患者应用改良式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确切,没有出现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以确保产妇手术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前置胎盘;改良式剖宫产术;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前置胎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妊娠并发症,主要是孕妇在妊娠七个月后胎盘下缘覆盖、毗邻宫颈内口,有很高的危险性,是导致妊娠晚期阴道出血的关键因素,还会提升分娩难度,对母婴生命健康产生巨大威胁,怎样治疗前置胎盘已经受到普遍重视[1]。产妇前置胎盘通常要接受剖宫产分娩,但以往的剖宫产手术对患者创伤很大,产后康复期长,使用效果不理想,而改良式剖宫产术可以更好的确保母婴安全,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1一般资料和实验方法

1.1资料

以等量电脑随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98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作为实验对象,每组4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都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观察组年龄24-25岁,平均(24.82±0.79)岁;孕周36-37周,平均(36.72±0.16)周;常规组年龄25-26岁,平均(25.36±0.26)岁;孕周37-38周,平均(38.13±0.21)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术前应指导产妇接受相关常规检査,确定其身体状况,同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常规组使用以往的剖宫产手术,给产妇进行基础麻醉,在其腹耻骨联合上一二指位置作横向手术切口,长度大约为十二公分,然后切开五公分的皮下脂肪,同时将腹直肌前鞘充分暴露出来,进行横向剪开,钝性分离皮下脂肪,然后打开腹膜,在子宫下面将膀胱子宫返折膜打开,同时刺破羊膜吸出羊水,结束分娩之后立即缝合切口。

观察组接受改良式剖宫产术,术前给产妇排空膀胱置入导尿管,进行基础麻醉。然后通过Joel-Cohen切口横向切开皮肤,长度大约为十二公分,于切口中段切开两厘米的皮下脂肪,直到筋膜层,钝性分离脂肪层,然后向两侧打开松懈腹直肌,提起切口上端腹膜并用止血钳刺破,然后扩大腹膜切口,充分暴露出子宫下段。取胎和常规组相同,成功分娩后剥离胎盘,单层缝合浆膜层、子宫肌层和腹直肌前鞘,术后一星期才能拆线。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

根据本院自制的治疗有效率调查表对产妇术后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指标。显效:分娩手术顺利进行并完成,在手术期间和术后都没有发生剧烈疼痛以及并发症;有效:手术进行相对顺利,为出现剧烈疼痛,但有轻微并发症;无效:手术基本顺利,但产妇疼痛剧烈且出现了严重并发症。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不良反应

采用本院自制的不良反应评价表记录产妇在手术后出现出血、切口感染、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的情况,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不良反应发生率=(出血+切口感染+胃肠胀气)/总例数*100%[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0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49

22

26

1

97.96%

常规组

49

18

24

7

85.71%

x2

/

/

/

/

4.900

P

/

/

/

/

0.027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

n

出血

切口感染

胃肠胀气

发生率

观察组

49

1

2

1

8.16%

常规组

49

4

2

6

24.49%

x2

/

/

/

/

4.791

P

/

/

/

/

0.029

3讨论

当前前置胎盘的临床因素还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产褥感染、产妇数次流产、多胎妊娠等是主要原因。治疗前置胎盘时,手术是临床中首选方式。现阶段,剖宫产是防治母婴并发症和产妇难产的最为有效方式。在国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很多孕妇都偏向接受剖宫产。出现前置胎盘的孕妇分娩前出血概率较高,这往往会致使贫血及早产,还会发生分娩与胎位的异常,对母婴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所以,必须通过剖宫产来终止妊娠

[3]。对比自然分娩,剖宫产对孕妇造成的损伤更重,极易导致其产后抑郁,对此术后康复造成影响。所以,选取恰当的剖宫产手术十分必要。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是迅速止血及终止分娩的首选方式。但是在具体运行期间,以往的剖宫产术会导致孕妇产后大量出血,还会对严重干扰其上腹腔,促使术后腹胀与切口疼痛程度增加。改良之后的剖宫产术能够有效降低对血管神经的损伤,减轻手术出血以及疼痛,控制形成瘢痕。在钝性解剖腹直肌和腹部筋膜中使用此手术方式,能够提升腹胀能力,避免出现腹部痉挛,缓解术后痛苦,降低神经纤维与血管的损坏,促进产妇恢复。

综上,将改良式剖宫产术运用治疗前置胎盘患者中,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郑其梅. 分析改良式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6):100-102.

[2]王振宇. 改良式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1):123-124.

[3]王慧. 改良式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探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