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和精准化在护理急性心梗塞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7
/ 2

个性化和精准化在护理急性心梗塞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刘小丹

嫩江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黑河161499

摘要:目的:文章观察个性化和精准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文章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急性心梗塞的患者68例,为观察上述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将68例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个性化和精准化两种方式展开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呈现的效果。结果:研究显示,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方式对该类患者护理的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的肢体功能在护理后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患者对该种护理方式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更高,与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护理优势。结论: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护理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急性心梗塞的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满意度、肢体功能以及依从性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精准化护理;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病。这种疾病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可以极大的增加病人的生存几率,但一旦发现,就会出现语言障碍、肢体瘫痪、口角歪曲等症状。由于患者在患病后精神压力过重,病人往往会拒绝接受治疗及护理,从而影响到病人的治疗的效果,使患者的病情随之加重,从而降低病人的预后。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对患者护理的效果,但常规的护理方式不能最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采取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进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对其护理的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治疗内容的依从性。详细护理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急性心梗塞的患者68例,甲组患者人数为34例,采用常规方式展开护理,该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0:14,患者年龄在45岁至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82±3.15)岁;乙组患者人数为3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加入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护理,该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6,患者年龄在46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85±2.35)岁。

1.2方法

将住院的急性心梗塞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甲组患者接受了常规的护理,其中以日常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为主。对乙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精准化及个性化的护理内容。详细护理内容如下:

1.优化住院环境

急性心梗塞病人在医院住院的时间更长,部分患者在此期间就会产生恋家的情绪,因此对病房的环境有很高的要求,根据病人的对病房的环境的护理需求,对病房的环境进行相应的清洁,定期进行消毒,保障房间内空气的流通,及时的处理掉一些杂物等。与患者进行交流,精准掌握患者的个人喜好,播放患者喜欢的电视节目、音乐等等,为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

2.体位护理

及早采取适当的姿势可以缓解病人的肌肉抽筋。急性心梗塞病人多以侧躺姿势,2~3小时更换姿势,以免出现压疮或关节痉挛。

3.药物护理

急性心梗塞患者发病后一般要服用一些辅助药物,因为病人的四肢功能会出现障碍的现象,需要在他人辅助的情况下进行用药。负责护理人员要对病人进行用药的指导,并说明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提高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服从程度,增进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1]

4.心理护理

由于大部分的病人发病都比较快,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伤感、易怒等。针对病人进行个性化的护理,采取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方式,以形成一种较好的护患联系,以提升病人的依从性。所以,护士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精准的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目前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暗示、支持、疏导等方式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5.康复护理

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在病人患侧进行被动运动,以达到改善下肢血流的目的。在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后,病人在神志清楚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以增强病人的依从性,并针对病人制订个体化的康复方案,逐步增加四肢的运动量,进而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尽早达到生活自理的标准。

6.出院随访

急性心梗塞病人多数需要长达一段或终身服用药物,并有一定的肢体运动功能,每个病人都要接受3-6个月的跟踪治疗,并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和精准化的跟踪治疗。追以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并改善患者的追踪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的肢体恢复效果以及对护理过程的依从性进行汇总及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多个性化和精准化护理在急性心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结果

2.1肢体恢复效果

乙组患者肢体恢复的效果更显著,与甲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优势。且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甲组

34

14(41.18)

10(29.41)

10(29.41)

24(70.59)

乙组

34

20(58.82)

12(35.29)

1(2.94)

33(97.06)

T

-

6.221

2.159

1.354

10.224

P

-

0.001

0.025

0.016

0.099

2.2依从性比较

乙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依从性更高,与甲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优势。且P<0.05,见表二。

表二  护理依从性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护理依从性

随访依从性

甲组

34

20(58.82)

18(52.94)

乙组

34

33(97.06)

32(94.12)

T

-

3.521

10.246

P

-

0.002

0.025

3.结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改善,护士工作不仅要适应普通的医疗护理工作,而且要适应病人的多样化需要,从而使护士的服务更加多样化,使患者接受的护理服务的精准程度更高[2]。本科室针对急性心梗塞患者进行了不同的护理,针对其个体特征进行了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护理,主要围绕优化入院条件、指导用药、制订个体化的心理治疗、强化干预等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使其达到良好的工作状态。根据个体化和精准化的功能训练指标,改善了患者的四肢功能康复情况,使患者护理后肢体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对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3]

总之,对急性心梗塞病人进行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护理,可以使病人的生命品质得到显著的改善,使病人的四肢机能得到更好的康复,使病人的残疾发生率更低,加强病人的遵医率。

参考文献:

[1] 彭丽莉, 卢远红.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3):4.

[2] 陈煜文.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8):3.

[3] 党远征. 个性化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22, 3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