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感染药物有哪些常用抗真菌药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7
/ 1

霉菌感染药物有哪些常用抗真菌药物

陈来利 

成都长江医院 四川成都  610106

霉菌是一种棉絮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菌丝体的真菌,霉菌感染即由霉菌引发的感染,霉菌感染可发生多个部位,如口腔、肠道、阴道内和外阴部等,其中,多发于阴道内和外阴部。当阴道酸度减低,霉菌和细菌之间正常的平衡被破坏时,霉菌数量会急剧增加而引发霉菌感染。阴道出现霉菌感染会后,可引发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呈豆渣样或乳凝块状、排尿痛、性交痛等症状,因此,出现霉菌感染后,不可忽视,需及时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对霉菌感染一般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小面来说说有哪些常用抗真菌药物?

IMG_256

1.多烯类抗真菌药

包含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脂质体,其中,两性霉素B是一种从结节状链霉素中产生的多烯类广谱抗真菌药物,杀菌作用强,耐药菌株少,对霉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治疗霉菌感染引起的内脏或全身感染,其主要是通过结合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使真菌细胞膜上形成微孔,导致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致使真菌细胞内的钾、钠等小分子和离子外渗,从而导致真菌死亡。制霉菌素脂质体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它的抗菌作用机理同两性霉素B,对口腔、皮肤、膀胱、阴道等部位的霉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2.唑类抗真菌药

包含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等,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14α-羊毛脂醇脱甲基酶,阻碍真菌细胞膜主要成分麦角甾醇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在上述药物中,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等口服吸收差。酮康唑属于第二代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抗菌谱广,高效,不仅能有效抑制霉菌感染,对对皮肤癣菌、酵母菌等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其中,氟康唑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相互作用少。伏立康唑抗菌谱广,对敏感型霉菌感染、耐药型霉菌感染等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伊曲康唑能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产生高度选择性作用,使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失活,且还能对麦角甾醇合成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能使真菌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

3.棘白菌素类真菌药

棘白菌素类真菌药主要是通过对β-1,3-葡萄糖合成酶产生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对真菌细胞壁β-1,3-葡萄糖的合成产生干扰,使真菌细胞壁发生渗透性改变,从而使真菌溶解死亡。目前,可用于治疗霉菌感染的棘白菌素类真菌药有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等,其中,卡泊芬净已批准用于霉菌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且可作为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霉菌感染失败时的补救药物。阿尼芬净属于第三代棘白菌素类的半合成抗真菌药物,抗霉菌活性高于两性霉素B、氟康唑、依曲康唑等药物。米卡芬净不仅对霉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且对两性霉素A和唑类耐药的霉菌菌株也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4.尼可霉素类真菌药

尼可霉素类真菌药是从链霉素属的发酵液中分离出来的抗真菌药物,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对真菌专有的几丁质合成酶产生抑制作用,将真菌细胞壁所必需的几丁质的合成阻断,使真菌细胞膨胀和破裂,从而使真菌凋亡。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尼可霉素类真菌药为尼可霉素,该药物不仅能有效杀灭霉菌,且对霉菌耐药菌株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5.氟胞嘧啶类真菌药

氟胞嘧啶类真菌药主要是对敏感真菌细胞内的胞嘧啶透性酶产生作用,在胞嘧啶脱氨酶的作用下,使真菌脱去氨基形成抗代谢物5-氟尿嘧啶,对真菌蛋白质合成产生影响,还能对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产生抑制作用,阻断尿嘧啶脱氧核苷转变为胸腺嘧啶核苷,从而影响真菌DNA合成。目前,常用的氟胞嘧啶类真菌药有5-氟胞嘧啶。

6.甘露糖糖蛋白合成抑制剂

甘露糖糖蛋白合成抑制剂同样属于抗真菌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结合真菌细胞壁甘露糖糖蛋白形成钙依赖性三元复合物,三元复合物可直接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使真菌细胞膜内钾外流而将真菌杀灭。常用于治疗霉菌感染的甘露糖糖蛋白合成抑制剂有贝那米星A、普那米星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