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如何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7
/ 1

新生儿肺炎如何护理

李卿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 ) 四川成都  610014

新生儿肺炎临床发病率较高,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相比与其他年龄的小儿肺炎,新生儿肺炎具有特殊性,其呼吸系统发育并不完善,并且机体抵御功能较差,进而具有较高的肺炎发生率,并且发病后病情较为严重。患儿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不仅要对疾病治疗引起重视,还应该做好护理工作,对疾病预后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新生儿肺炎如何护理呢?

IMG_256

一、环境护理

患儿生病后身边围绕的家属较多,在人数过多的情况下会出现吵闹的情况,而且人数较多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也会聚集于室内,在以上情况下会对患儿正常休息造成影响,并且空气质量较差,也会对肺炎的恢复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保持干净、整洁的室内环境,并且限制室内人数,同时室内人员也不能停留较长的时间,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二、皮肤及口腔护理

患儿发病后出汗较多,因此需要及时将其潮湿的衣服换下,并且使用干净的毛巾将汗液擦干,不仅有利于患儿舒适度的提升,还能促进皮肤散热。如果存在痰多的情况,需要尽可能的使其痰液咳出,避免由于痰液排出不畅而对疾病的恢复造成影响。卧床患儿需要及时的为其翻身,并且将其抱起对背部进行轻轻拍打,对痰液咳出具有促进作用,还能避免肺部淤血的发生。肺炎患儿反应低下,需要对其引起进一步的关注,应该经常更换体位,防止其长时间睡一侧而导致肺不张的发生。洗澡后需要通过酒精棉球对其脐部进行擦洗,并且使用温水对受压部位以及臀部进行清洗。

三、喂养护理

患儿发病后会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等,在这种情况下会影响其食欲,出现不愿进乳的情况,因此需要对其喂养提高进一步的重视。患儿在生病状态下时常存在低血糖、低蛋白血症,应该为其补充足够的营养以及水分,要求患儿尽可能进行母乳喂养,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呛咳、溢奶等情况。在患儿处于发热的状态下时,相比于平时,其水分蒸发更多,因此需要合理增加饮水量,补充足够的水分。在患儿病情严重、吞咽反射较差的情况下,其喂养时容易发生呛咳等情况,需要进行鼻饲,并且在进食后轻轻叩背,使得胃中空气排出,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四、呼吸道护理

肺炎患儿存在肺泡内气体交换限制的情况,在这种状况下患儿常表现为缺氧症状。对于患儿而言,如果大量的痰液存在于鼻腔或气管中,会对空气的吸入造成影响,也容易使得缺氧症状进一步加重,因此,需要对患儿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吸痰,并且将鼻中口腔中的分泌物清理干净,使其保持呼吸通畅,避免由于痰液堵塞等引起窒息,危及生命安全。室内湿度需要保持合适,对痰液咳出具有积极作用。吸痰过程中负压不能过大,选择细且柔软的吸管,并且需要控制好吸痰时间,通常在15秒以内,在此过程中相关操作需要保持动作轻柔,如果存在不易吸出的情况,可通过振动促进痰液排出。

五、吸氧护理

患儿容易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的情况,需要对患儿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出现面部青紫或苍白的情况,需要马上给予氧气,控制好氧流量,并且氧气经过湿化,温度为31℃至34℃,能改善其呼吸急促等症状,缓解缺氧情况,在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需要间断吸氧,促进身体恢复。

六、体温护理

在新生儿体温较高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温水浴等,温度主要控制在33℃至35℃。一般不使用退热药物,药物的使用容易使患儿由于出汗过多而导致虚脱,带来严重后果。也不能进行酒精擦浴,否则会使得体温降低过快,还可能出现低于35℃的情况,对新生儿造成进一步的影响。

新生儿肺炎发生率较高,是家长较为关注的一类疾病,病程较长,会使得新生儿身体状况进一步下降。因此,需要掌握新生儿肺炎护理的专业经验,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快患儿病情的改善,早日恢复健康,促进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