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7
/ 2

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马俊杰

220381198701030635

摘要: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是工民建的简称,是一项考验设计能力的工作,同时由于其结构复杂,必须慎重考虑安全因素。因此,在工民建设计过程中,应将抗震设计的地位提升到其他设计的基础,以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决定于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当然还有施工因素,但设计是施工前的工作,因此更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抗震设计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引言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地震造成的损失是所有自然灾害中损失最大、无法弥补的,严重危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发展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提高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质量是减少地震破坏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因此,在设计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时,必须以抗震设计为重点,严格按照相关抗震标准设计最科学、最有效的抗震结构,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

总的来说,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通过在地震中受损的建筑结构,总结基本的设计方法和思想,结合在建筑结构工程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对建筑物和整体结构进行布置和分析。详细结构决定措施的过程。从理论上讲,地震是一种随机振动,具有人们难以理解的随机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方面还很难有更好的方法,因为我们不能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空间功能、建筑结构的性质、建筑材料、以及外界引起的变化等。因素,所以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应基于长期积累的抗震经验,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2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

2.1基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基本结构

通常,在工业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作为主体建筑结构,需要注意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最小配筋率和别的。因素,然后实现有效的抗震设计。在设计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砖混结构时,通常选择限制建筑物高度、层数、层高的施工方法。另外,在设计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横竖墙体结构时,不仅要安装钢筋混凝土结构柱,还要安装抗震缝。近年来,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不断完善,增加了强制性规范内容。结构柱延伸至建筑顶部并与圈梁连接,有效提高了建筑的承载力和结构刚度,使突出部分与主体结构形成一个整体。

2.2根据建筑规划和场地

如果设计基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工地,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强稳定性。一方面,要保证建筑外部结构布局,合理规划建筑行距和建筑空间。还需要保证建筑之间的舒适度、建筑外观等,做到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整个建筑的安全性能。此外,还应考虑施工现场的障碍物,因为它们会影响抗震性能的发挥,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设计中不应出现障碍物。可在移动范围内作出必要的进出安排,保证进出人员的安全。

2.3基于建筑物的结构性能目标

抗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安全性,确保在发生地震等灾害时能够减少损失。因此,在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时,可以将建筑物的潜在地震震级作为设计准则。受低于本地区抗震加固烈度的频繁地震影响时,必须保证主体结构不损坏或不需维修继续使用;当它受到地震对应的加固地震影响时。该区域配筋密度大,可能发生损坏,但一般修复后仍可继续使用;当受到超过该地区抗震加固密度的罕见地震影响时,它不会倒塌或造成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破坏。此外,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抗风能力,确保建筑物在承受巨大风力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其破坏性,提高安全性能。

3提高抗震设计质量的有效策略

3.1合适的建筑场地

地震安全评价主要是通过对相关防震减灾措施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需要对大型建设项目进行评价,并根据安全性制定抗震加固标准。评价结果地震,完全按照标准要求设定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建筑物抗震加固的分类主要分为A、B、C、D四类。因此,在选择建筑选址时,地理位置主要是选择能够有效减轻地震影响,且不太可能对建筑带来不利影响的地方。对于一些地基不牢固、可液化的建筑物,需要加强抗震性能设置,防止建筑物倾斜倒塌。

3.2选择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

工业和民用建筑结构种类繁多,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其技术也攀上了更高的台阶。目前其结构形式主要有钢结构、钢-混凝土结构、砖-混凝土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这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指将混凝土和钢筋组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结构。但由于不同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程度不同,在选择结构形式时,可根据不同的受灾程度选择合理的结构。其中,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最高,其柔韧性、变形能力、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均优于其他类型,因此,这种设计可用于受地震影响最大的地区。对于一些很高的建筑物,不仅要考虑抗震因素,还要考虑横向位移因素,横向位移刚度会随着建筑物的高度而增加。因此,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由于其受力特性和其他构件的影响,会影响侧向刚度。

3.3提高抗震设计质量

不可否认,地震带来的极具破坏性的力量是人类难以承受的,甚至会给建筑物带来灾难。地震后。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带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但许多先进的关键技术尚未完善,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导致总体水平存在差异建设。如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选择的建筑方案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就无法有效控制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体工程造价,也就无法保证建筑优良的抗震性能。因此,在建筑物抗震性能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并利用相关抗震资料和理论进行优化设计。

3.4改进抗震设计的技术

众所周知,地震往往造成巨大的破坏力,往往伴随着房屋倒塌毁容。只有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入手,确保抗震设计质量,才能有效降低风险,保障人员安全。目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但也伴随着各种施工问题,技术手段发展不合理。与其他国家相比,建筑的抗震设计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从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来看,我国民用建筑抗震设计现状不容乐观。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大相关投入,引进先进的施工经验和相关设备,积极发展高新技术技术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和适应,使其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效率。同时,在施工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完善相关内容施工工作,切实提高我国建筑的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震是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灾害,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放在重要位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人员应改变传统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融入抗震理念,不仅要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建筑物的设计为了提高安全性和效益,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利云.工民建结构的抗震设计思路刍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0:141-142.
  [2]刘长明.浅谈工民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J].黑龙江科学,2014,v.506:138.
  [3]汪梦甫,周锡元.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建筑结构,2003,(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