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1
/ 2

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牛吴安娜 ,通讯作者:王晓岩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云南昆明 6502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1月至20231月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患者康复临床指标的影响,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结果采用循证护理后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梗死自我护理

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发病机制为多种病理因素作用下,脑组织被迫缺血缺氧,引起组织软化、坏死。目前急性脑梗死在发展中国家病死率超过80%,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对于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恢复脑血管供血,是提高脑血管再通率,降低脑组织坏死,改善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不过更多学者研究也提出,早期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治疗依从性、疗效及预后功能恢复中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就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例,评价辅助循证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为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男36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5±2.2)岁;对照组男3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3.5±3.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②精神意识状态清醒;③患者既往均无脑梗死病史,发病时间≤48h。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有一定缺陷的患者;②非脑梗死引发的肢体活动障碍或大脑高级神经活动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①心理护理,视脑梗死患者性格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开朗者耐心倾听疏导,内向、绝望者进行积极的安慰、鼓励。另外,和家属沟通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护理,予以患者心理支持。②康复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按摩患肢肌肉、协助翻身、抬腿、坐起等被动康复护理,每日3次、每次15min。另外,患者有一定恢复后指导鼓腮、伸舌等主动康复训练,每日2次、每次10min。具体包含以下两点:a.语言康复。先评估患者言语损伤情况,比如感觉性、运动性及混合性,然后根据患者性格、受教育程度、年龄、失语类型等制订对应的言语康复计划;可依据患者个人爱好及兴趣,组织建立特点语言环境,比如播放患者喜欢的影音视频、有声读物等,让患者身心放松、心情保持愉悦,刺激患者说话欲望;最后应遵循从简到难,由少到多的训练原则,从单字节着手,逐渐进入字词段落等综合联系。b.肢体功能康复。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内容需分3个阶段依次进行;首先,患者经治疗基础体征平稳后方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宜的被动锻炼。被动锻炼的细节应先从肢体较大的关节比如膝关节、髋关节等开始,逐渐延伸到细小关节,对于容易出现强直的关节比如指、肘等应着重练习。为让患者持续保持关节灵活,刺激神经恢复,减少肌肉萎缩发生率,可结合按摩、针刺、热敷等多方法同时康复练习。

1.3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评分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2)生活质量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3)治疗依从性采用本院自制的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治疗的依从性。(4)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n=54,分,xˉ±s)

2.2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n=54,分,xˉ±s)

2.3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92.30%)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n=54,n(%)]

2.4健康教育情况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54,n(%)]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危重症代表,发病率一直持续递增,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以及较高的致残、致死特点,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急性脑梗死是脑血栓形成所致的大脑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病变,患者有明显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等表现,且疾病诱因较多,包括情绪激动、不良饮食习惯、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急性脑梗死主要是脑血管异常引发脑神经出现损伤的常见疾病之一,最近几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日趋明显,脑梗死发病率及病死率也有所升高。急性脑梗死预后不佳,患者即便存活,仍有75%以上会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国外有研究证实,脑梗死引起神经损伤后,部分患者认真能力及智力也会明显下降,会出现言语不利、肢体活动障碍,健忘,认知能力下降等诸多不良症状,对患者日后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积极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血运障碍,对降低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疾病的特殊性,除积极救治外,需辅助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发展的结果,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方法,经过临床实践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护理效果。有研究指出,循证护理干预护理效果理想,助于患者康复。循证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在提高护理人员循证能力的基础上查询专业文献资料、制订循证护理干预计划,予以患者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系统了解急性脑梗死疾病知识、心理干预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自护能力改善。

参考文献

[1]赵秋娥,卢振产,沈轶倩,徐金粉.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神经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1):1966-1969.

[2]杨艳.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9):13-16.

[3]高红卫.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的循证护理要点及护理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9):125-127.

[4]刘菲菲.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0):69.

[5]孟敏.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0):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