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2
/ 2

探究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技术的应用

盖玲玲

宁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山东宁津  253400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市政工程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越来越多的道路为满足通行要求面临改扩建问题,为使改扩建后的道路更好地满足出行要求,前期必须对路线设计引起足够重视,本文结合以往相关工作经验,明确改扩建道路路线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各项要点。

关键词: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技术

引言

道路是交通运输业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通行速度快,交通流量大的特点。随着国内交通水平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投入运营的多条道路逐渐进入大中修的工程周期,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许多重点道路急需进行技术标准升级、拓宽改造。

1道路改造工程的特点

进行改造的道路通常是年久失修的道路,道路的改造,多变性的最大原因就是对地上路面结构的改造以及进行的地下的管线改造。而这些道路都是建造时间久远或者纵横管线交错等其他历史原因造成的图纸等资料的缺失,设计的考虑不周到,从而使改造工程对比新建工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及难度增加。在进行地上与地下的交叉作业时,如何合理安排工期、做好流水施工、使管线与管线之间不进行冲突作业等,都是施工过程中的多变性。同时,道路所处位置与环境的不同,而进行改造的程度、方式和方案都是有所不同,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环境的改造,所以在进行施工时做好对方案差异性以及多变性的把握,是对整个项目目标和质量的实现较为重要的。

2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技术应用

2.1安全性评价和建议

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旧路线形设计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进行评价;对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进行分析评价;对运行速度进行检验性评价等[3]。其中,对旧路线形设计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进行评价的重点为:检验并评价包括平面半径和超高设置等在内的指标,确定能否与扩建完成后对应的技术标准相符;对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进行分析评价是指通过数理统计来分析确定旧路的实际运营情况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找出引起事故频繁发生的要因,同时制定有效的措施;对运行速度进行检验性评价是指采用检验的方法确定设计提出的速度与技术指标能否达到良好匹配及协调。对严重影响运营安全的段落应提高控制力度,要能从本质上加以改善,并根据货车的停车视距对特殊困难的段落开展针对性检验。而在连续的长度较大的坡段中,还要在开展改扩建时加强运行速度分析检验[4]。方案设计时,可将旧路直接作为上行线,下行线采用新建的半幅,同时充分考虑应急车道及爬坡车道合理设置,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最终的方案。当路段超高设置相对较大时,需根据货车运行速度进行检验。在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若直接利用旧路实施改扩建,则无法从根源上消除缺陷,对此建议采用局部新线。在路线技术标准相对较低和绕行情况比较严重的路段,若完全利用旧路的路线,则在完成改扩建之后依然无法解决绕行距离较长的问题,而且还会产生更大的保通压力,因此建议进行裁弯取直。

2.2车载移动激光扫描在道路改扩建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的改扩建测量需求不断扩大,传统作业方式主要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结合,采集道路断面高程和二维平面地形图数据信息,再根据项目需求提取所需点位三维信息,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精确的细部特征和高密度的DEM支持,无法为后续的三维规划提供依据,在和高架等路段数据获取方面也具有一定危险性。车载移动激光扫描测量系统采用非接触主动测量方式,自动化程度高、机动灵活、周期短、高分辨率、高精度、实时获取多源三维空间数据等优势,为道路改扩建、竣工验收测量等,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车载移动激光扫描系统由激光扫描仪、数码全景相机、高精度差分POS系统等组成,GNSS获取位置信息,惯导IMU获取姿态和加速度参数,里程计DMI修正惯导IMU姿态漂移,通过同步触发装置,激光点云与全景照片通过GNSS时间进行同步匹配,根据数码相机与激光扫描仪的固定刚体几何关系,多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处理,获取真彩色点云和全景相片。外业数据采集时需注意事项:()选择视野良好的开阔区域进行初始化;()对于可能存在的GNSS信号失锁和干扰区域快速通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尽量控制匀速行驶,在失锁的临界位置,避免车身抖动过大,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连贯性,确保获取的点云数据的完整和连续性;()尽量避开人流和车辆高峰。考虑到不同时段GNSS信号差异及地物遮挡因素,为保证获取最优的数据成果,分别对双向车道进行单向的两次测量。

2.3结构形式

新旧桥梁上下部结构形式应以减小沉降差和有利于拼接为原则,保证新、旧桥梁之间受力和温度变形协调。上部结构形式应尽量保证新老桥一致,有条件时让新桥的结构刚度稍大于老桥,新桥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小于老桥,可以有效改善老桥结构受力,反之将给老桥增加附加荷载(对于道路常用的预制结构,包括空心板、T梁和小箱梁,规范更新后新桥的结构刚度均大于老桥)。下部结构基础宜采用桩基础,同时适当增加桩长,减小基础沉降,宜采用嵌岩桩设计,当需采用摩擦桩设计时,持力层宜为强风化或全风化岩,不宜设置在黏土层;一般要求扩建桥桩基沉渣厚度不大于5cm。拼宽桥桥台结构形式选取应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考虑,宜减小土方开挖量,并结合原桥台结构形式确定,适用于改扩建的桥台结构形式有柱式台、薄壁台和座板台,填土高度不大于5m时采用柱式台和薄壁台,填土高度5m<T

12m时采用座板台。

2.4对道路改造工程纵断面设计策略

交通道路线形一般分为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其中,水平面设计和垂直截面设计通常是线性设计的研究重点。交通线形设计的顺序一般由分级先进行优化,平面设计方案确定后,垂直截面设计方案就确定了。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控制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铺设方法和过渡段、坡段设计和坡段之间的过渡连接。坡段之间的过渡连接部分的设计主要是竖曲线设计,即确定竖曲线半径,以保证车辆安全平稳地通过坡点。在传统的纵断面设计中,大多数设计人员利用自己的设计经验,通过人为拉坡,设计出一些可能的方案。通过计算和分析这些计划的工作量和构建难度,选择最佳计划。这种方法高度依赖设计者的经验,考虑的因素也不全面,得到的线性方案会导致较高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用户成本。因此,在设计线路纵断面时,要考虑纵断面图对不同成本的影响,才能得到基于成本控制原则的纵断面设计图。针对原有道路进行纵断面设计的工作是根据地形确定线路设计的纵断面线。由于竖向剖面线的设计涉及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平面曲线等多种因素,因此竖向剖面设计系统必须提供相似的设计支持,使不同的设计因素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考量各种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纵断面技术标准的确定、横竖曲线的重合、横竖曲线与结构的配合、工程量的计算、横断面设计、检查点要求和线路运行舒适度的评价问题等。

3结语

基于此,道路进行设计和维修是以车辆的正常行驶为目的,所以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车辆方面的因素。在对原有路段的纵断面进行维修时要遵循宁抬不降的原则,在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罗茜.道路升级改造纵横断面设计方法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20,16(06):123-126.

[2]徐学能.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要点[J].交通世界,2020(1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