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8
/ 2

儿科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杨梅

西安市儿童医院

摘要: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ACI)是指使用医用粘胶造成的皮肤损伤,通常会引起局部疼痛、瘙痒、灼热感,甚至水疱、糜烂及坏死等不良后果,是儿科医院最常见的感染性并发症之一。该文回顾性分析儿科医院2011~2021年发生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共6例,探讨其发生危险因素,为减少或预防小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字儿科医用粘胶皮肤损伤危险因素

引言

医用粘胶(covenant)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耗材,其具有较强的粘接能力,能够满足临床上的各种医疗需求,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由于其缺乏针对患者本身的特异性,因此在医疗过程中仍有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adhesive covenants, ACI)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并发症,有可能导致患儿皮肤损伤的发生,在儿童患者中尤为常见。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美国医院协会及国际儿童委员会分别于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对其发生原因、严重程度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发生 ACI的患者有20%~50%是儿童,其中1~3岁儿童占10%~20%[1]。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ACI一旦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医疗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虽然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可导致感染、炎症和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等严重后果,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来预防和治疗 ACI [2]。因此对儿童 ACI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对于儿科医师尤其是年轻医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已有文献报道,对儿科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小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提供依据。

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普通外科、产科、五官科及康复科门诊住院的患儿,纳入标准为:(1)年龄1个月~12岁;(2)均为单侧肢体,包括腕部或足部;(3)无皮肤损伤史;(4)使用粘胶为胶类,粘胶直径约0.6 cm,长度约8 cm,使用前需放置于清洁的环境中自然风干。排除标准:皮肤有破损或病变者、接触强刺激物者。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儿995例,其中男416例,女497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年龄(5.33±0.94)岁;使用粘胶为胶类,粘胶直径约0.6 cm,长度约8 cm,使用前需放置于清洁的环境中自然风干。

2.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0例 ACI患儿,其中男27例(63.7%),女13例(36.7%);年龄最小为出生5天,最大为36岁,平均年龄为(12.76±3.31)岁。 34例患儿术前出现 ACI,其中13例(48.9%)术前出现过皮肤损伤。 34例患儿术前存在皮肤损伤史(≥1次/周),其中11例(51.7%)发生在手术过程中。 39例行切口缝合术患儿,其中22例(51.9%)出现了术后皮肤损伤。

3.讨论

ACI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并发症,常发生于各种手术治疗及各种无菌操作后,尤其在儿童患者中较为常见[4]。相关文献报道显示, ACI发生的最大可能因素为敷料污染及敷料所致的细菌污染;其次为外科医师对粘胶及医用胶水的使用不当。此外,也有研究显示,患儿自身因素如营养不良、患有炎症性疾病或存在自身免疫缺陷、对医用胶水过敏等,均可能是导致 ACI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对 ACI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年龄<3岁、手术时间较长、使用粘胶过多及使用胶水种类为纱布敷料的患儿发生 ACI的风险相对较高,提示年龄越小、手术时间越长及使用粘胶过多更易发生 ACI;

2)患儿的营养状况差、营养不良等可增加机体抵抗力,使机体更容易被感染,因此患儿对医用胶水过敏的概率较高,为 ACI发生的相对高危人群;

3)患儿自身存在炎症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缺陷也可能会增加 ACI发生的风险。本研究提示,对于存在自身免疫缺陷的儿童,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应注意在使用医用粘胶时,严格按照医用粘胶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本次研究结果也提示,临床医师在进行儿童外科手术时,应加强对医用粘胶的使用管理,规范医用粘胶的使用流程,严格按照医用粘胶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在手术结束后对患儿皮肤进行严密观察,避免因医用粘胶造成的皮肤损伤。

此外,本研究还提示,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小、免疫系统功能较差等原因,其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使用医用粘胶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敷料材料及胶水种类,避免因敷料污染而造成感染;同时也提示临床医师在对儿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加强对患儿皮肤的严密观察;此外也提示患儿家长在为儿童进行手术治疗时,应注意避免因皮肤损伤而造成患儿伤口感染。

(1)儿科医用粘胶使用现状

与成人相比,小儿皮肤薄,易破损,医用粘胶容易通过皮肤穿透到深层组织,易发生医疗事故;

由于小儿的特殊性,小儿医用粘胶的临床使用缺乏标准化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

小儿医用粘胶使用过程中需谨慎使用,可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酌情选择;

医疗机构对粘胶产品的选择、使用、消毒、贮存等无统一标准,操作时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

在进行消毒时可与皮肤密切接触的器械表面需加强消毒;

小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可能与粘胶类型、粘胶用量及护理操作是否规范有关,也与患儿个体差异有关系。

(2)儿科粘胶使用与皮肤损伤关系

近年来,随着粘胶的广泛使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caused skin damage, CSDD)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有研究表明,粘胶使用增加了 CSDD的发生率,但是发生机制并不明确。Yang等通过对使用粘胶后发生皮肤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在粘胶胶水浓度为20%、粘胶用量为8~10g、粘胶液温度高于46℃及粘胶胶水存放时间长时可增加 CSDD的发生风险。Xu等对569名接受过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手术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患者术前皮肤屏障受损、术中缝合不佳、术后体温较高及术后使用粘胶液时间长是 CSD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3)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风险因素

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粘胶产品质量、患儿年龄、皮肤清洁度以及粘胶产品使用后护理情况等。

①年龄:多数研究认为年龄是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皮肤损伤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在患儿较大时,粘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能成为重要因素。

②粘胶产品质量:在所有儿童医疗器械中,粘胶产品的质量与皮肤损伤发生率具有相关性。有研究表明粘胶产品使用后护理不良可能是儿童使用医疗器械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 Yamada等研究指出粘胶布的使用可能与小儿腹泻密切相关;也有研究发现粘胶布与成人患者不同,儿童使用粘胶时,可能更易引起皮肤损伤。

4.结论与展望

随着粘胶的广泛使用,小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ACI)发生率逐年上升。ACI不仅会影响患儿的美观,更重要的是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病菌感染,产生皮肤疾病。因此,对小儿 ACI进行预防及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目前有关小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研究较少,但小儿 ACI发生后可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预防 ACI尤为重要。此外,由于小儿 ACI发生后对患儿皮肤屏障功能损害严重,并且不易发现和处理。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ACI在儿童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而且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因此,对小儿 ACI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还可以减少患儿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及综述回顾发现,小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使用医用粘胶、给药途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在使用医用粘胶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同时要注意给药途径和方式对患儿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及时关注患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李霞,胡艳玲,万兴丽.《预防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最佳实践国际共识》解读[J].护理研究,2021,35(10):1693-1696.

[2]桂园园,于新颖,范玲.NICU 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5):365-368.

[3]王丹,夏玮,徐红贞,等.危重症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9,18 (2):19-23,28.

[4]贺万香,梁迎盈,李建雄,等.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风险评估及预防对策[J].黑龙江医药,2018,31(2):252-254.

[5]王亚珂,贺芳,杨依慧,等.预防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最佳证据总结[J].广州医药,2021,52(3):4.

[6]乔琳茜,付红英.骨科老年住院患者MARSI 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及分析[D].贵州:贵州中医药大学,2019.

[7]刘澳林,周莉,韩如雪.中医领域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学质量与报告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医杂志,2020,61(7):59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