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现状与实施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1
/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现状与实施路径研究

王琪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济南 250200

摘 要:城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城乡融合发展。如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核心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使命。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步骤。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研究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解决当前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城乡融合推进:首先,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特色经济,协调推进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其次,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速城乡社会融合;第三,应建立城乡土地、人口、资金等要素自由流通渠道,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最后,需要打造城乡宜人的居住环境,构建城乡统一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实现城乡绿色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实施路径

近年来,我国城市和乡村发展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乡村人民收入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导致乡村剩余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建设步伐放缓。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吸引乡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城市资源供给紧张,承载压力剧增,就业人数饱和,失业现象屡见不鲜,同时也对城市住房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问题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在国家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视下,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成为缓解城乡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山东省为例

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强劲的省份之一,全省地域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超过1亿,经济常年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山东省需要承担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推进现代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其中城乡融合将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了解山东省的城乡发展现状变得至关重要。

(一)城市化发展现状

城市化率是反映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代表性指标,通常体现为该地区常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能够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化转型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乡融合发展所处的阶段水平。城市化率与城乡融合发展状况通常呈正相关关系,即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城乡融合发展程度也会相应越好。因此,通过观察各地区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该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情况及趋势。

2006-2021 年山东省各市的城市化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但各市的城市化率仍存在差异。2021 年青岛市的城市化率最高,达到 89%,济南市位列第二,城市化率为 84%,烟台市排在第三位为 81%。从增长幅度来看,滨州市的增长幅度最大,从 2006 年的 38%上升至 2021 年的 70%。临沂市和菏泽市的城市化率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分别为 58% 和 60%,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城乡居民生活现状

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中,生活富裕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和着力点。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促进城乡各类要素的流动,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生活条件,从而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2006-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19,109元增加到2021年的54,384元,增长了近3倍;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5,153元增加到2021年的19,907元,增长了近4倍。尽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明显,各市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据统计,2021年青岛市、济南市和烟台市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前三位,而菏泽市、临沂市和聊城市排在后三位;青岛市、威海市和烟台市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位居全省前列,而菏泽市、聊城市和临沂市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总的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现存问题

尽管山东省的城市化率逐年提高,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仍然较大,城市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和不足,成为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一大问题。此外,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相对较低。城市地区的优势产业和高端人才难以流向农村地区,阻碍了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也是一个问题,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尤其是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仍存在不足和滞后,这也是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另外,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城乡人口流动还存在一些限制和不便,影响了城乡人口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增长和用地需求也给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压力。

综上所述,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公共服务不平衡、城乡人口流动不畅,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措施落实,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绩路径

城乡融合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这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而需要全面部署、多角度考虑。在推进城乡融合过程中,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推进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通渠道和构建城乡统一的生态文明体制等多个方面。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促进城乡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一)协调推进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第一,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融合。特色产业是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助力特色产业发展,而这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大关键要素的协同作用。市场会对产业进行优劣之分,优势产业就是能够发展为特色产业的重点。但仅依靠市场力量,特色产业很难壮大其发展规模。因此,政府应该促使政策的改革和提高对特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同时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为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政府还应该降低特色产业相关企业的缴税比率,减少特色产业企业发展成本,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加特色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持力度,加强区域产业融合,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第二,坚持走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在当今社会,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口依然主要靠农业谋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推行农业现代化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然而,目前乡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抓住城乡融合的机遇,加大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力度,帮助中国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扎实的农业发展基础,处理好生产、经营和产业体系之间的关系,同时坚守土地的公有制。作为一切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地必须坚持耕地红线,建立耕地保护机制,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对于破坏耕地的行为应该进行相应处罚。其次,要引进城市先进科技,促进农机更新换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同时,还应该为农村配备相应的技术指导人员,向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此外,还需要合理利用可用资源激发农业生产的主动性,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提高政府农业财政补贴,优化从事农业生产所享待遇,吸引农民工返乡发展。这不仅能减缓城市资源紧张等问题,还能大大激发农业发展潜力,为现代化农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带动乡村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加速城乡社会融合

第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基础工程,缺乏完备的基础设施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为打造和谐的城乡发展环境,需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不平衡局面日益扩大,需要迫在眉睫地进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然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清洁能源供应、道路交通、厕所改造、垃圾处理等方面,这些问题在当前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与城市经济发展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使乡村基础设施在农村发展中处于弱势环节。因此,需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基本生活设施的推进、清洁能源的普及、厕所改造和垃圾处理等方面。

第二,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合理分配。医疗卫生服务是居民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我国虽然在公共服务方面不断优化,但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仍存在问题,包括医疗资源不均和保险体系不健全。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城乡医疗均等化发展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有利。首先,加大对乡村医疗的资金投入,提升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经费落实到位,更新和完善乡村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其次,加强乡村医疗人员队伍建设,政府要鼓励医疗人员来到乡村工作,并优化乡村医疗机构工作环境,提升医疗人员福利待遇。最后,加强城乡医疗机构联动,定期组织乡村医疗机构与城市医疗机构开展联动交流活动,对乡村医疗事业进行指导,并定期进行集中培训,以掌握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这些措施可以帮助解决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促进城乡医疗均等化发展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三)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通渠道,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第一,构建城乡土地要素流转机制。首先,应加速乡村土地所有权改革,让农民掌握土地的经营权,并促使乡村土地入市。其次,应回收闲置住宅土地,建立乡村土地集中管理平台,登记管理所有农用和住宅用地信息,确保土地资源发挥最大价值。国家应减小对乡村土地的征收规模,规范土地征收流程,并划定统一赔付补偿标准,以保障农民权益。最后,应推进城乡土地严格化管理,整合城乡土地,提升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价值最优化,构建城乡土地资源自由流通的局面。

第二,加快实现城乡人口自由流通。首先需要完善城市人才入乡待遇机制,吸引城市优秀人才入乡,解决乡村优秀人才短缺问题。地方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扶持政策,优化人才入乡待遇,并通过增加财政补贴鼓励城市优秀青年入乡发展事业。其次,我们需要大力培育入乡和返乡创业的人才队伍,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待遇优待,减少人才流失现象。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机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扎根农村的人才队伍规模,为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人才支持。最后,我们应当放宽农民工市民化的限制,制定统一的落户标准,注重对农民工培训力度的提升,培养高素质农民。放宽市民化限制对城市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并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让农民工所享待遇与市民同等化,助力城乡人口的灵活互通。这些措施可以推动城乡关系的发展,实现城乡间要素的互通和互补。

参考文献

[1]蔡继明,李蒙蒙.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9(03):55-57.

[2]宋迎昌.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思路——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01):131-136.

[3]许彩玲,李建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城

乡关系理论的思考[J].经济学家,2019(01):96-103.

[4]河南省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组.孟津县城乡融合促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J].农

村·农业·农民,2019(12B):15-19.

[5]李红玉.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及其意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18.

[6]叶超.体国经野: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与历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4.

作者简介:

王琪,女,汉族,山东省邹城市,1997.04.24,研究生在读,中国近现代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