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1
/ 2

肠内营养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性研究

王暄1李云2 ,王雪辉3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医院  邮编07245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后采取肠内营养治疗对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某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临床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治疗患者资料60例展开研究,以营养治疗方式为标准均分2组,30例/组。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改善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的营养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指标改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相关健康评分指标均改善,组间数据相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后采取肠内营养治疗对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情况有着较好的改善性作用,值得应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重症颅脑损伤;胃肠功能紊乱

据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颅脑外伤患者数量始终居高不下,患者主要是在外界暴力作用影响下而使颅脑组织受损。重症颅脑损伤属于一种急重症,需要给与及时、有效的治疗以避免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胃肠功能紊乱情况,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动力明显减弱,继而对机体免疫力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及加强营养供应,避免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发生[1]。文章针对重症颅脑损伤采取肠内营养治疗对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性展开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某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临床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治疗患者资料60例展开研究,以营养治疗方式为标准均分2组,30例/组。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6岁至69岁范围内,平均(41.2±0.8)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5岁至70岁,平均为(42.3±1.0)岁。纳入指标:年龄满十八周岁、经诊断为重症颅脑受损、对本研究知情且为自愿参与。排除指标:并发肝肾系统疾病者、并发恶性肿瘤疾病者、妊娠期妇女、存在长期营养不良情况者、临床研究资料不全及中途退出研究者。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颅脑损伤常规性基础干预,例如紧急抢救、清创处理、纠正休克以及抗感染处理等等。同时对患者身体的基础能力消耗、静息能量消耗及代谢率等数值进行科学计算,将其作为能量供给方案制定的基础。对照组患者在入院24小时候实施肠外营养干预,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等成分按照科学比例制作为营养混合液,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向患者体内输送。观察组则在入院24小时采取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干预,利用肠内营养泵设备将营养液持续泵入 。结合患者实际能量消耗等情况,将营养液初始剂量设定为300-500毫升,初始速度设定为每小时20毫升,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表现,确认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借此评估患者对于营养液的耐受程度,必要情况下还可以采取胃动力药物的给药干预。连续进行营养支持3-4天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可将每日剂量调节至1000-1500毫升,并且将输注速率控制在每小时100毫升范围内。在肠内营养干预期间,要注意每4-6小时检测一次患者胃部残余物质情况,同时做好管腔的冲洗处理,完成喂食后以温开水将鼻饲管清理干净并做好管道的固定处理。

1.3评估指标

本研究对两组营养指标展开对比,包括白蛋白、总蛋白和前白蛋白指标;同时比较两组健康评分,内容包括GCS、APECHE II、SOFA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SPSS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x±s),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指标差异

经不同方式的营养干预后,两组营养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组间相比,观察组数据变化更为显著(P<0.05,见下表1)。

表1,患者营养指标差异比较(x±s)

组别

例数

白蛋白(g/L)

总白蛋白(g/L)

前白蛋白(ug/mL)

对照组

30

39.5±5.3

59.3±5.8

188.7±18.3

观察组

30

45.8±5.1

65.5±6.4

239.2±20.6

t

6.069

7.912

8.463

P

<0.05

<0.05

<0.05

2.2健康评分差异

所有患者治疗后相关健康评分指标均改善,组间数据相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见下表2)。

表2,患者健康评分差异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GCS评分

APECHE II

SOFA

对照组

30

5.9±0.6

14.8±0.8

4.2±0.5

观察组

30

9.1±1.1

11.5±0.7

2.4±0.3

t

6.802

7.753

7.379

P

<0.05

<0.05

<0.05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为临床危重症,对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患者在颅脑受损后,极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而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颅脑受损引起胃肠动力系统障碍,致使肠道中的各种细菌与毒素无法及时代谢出去,并在胃腔与肠道系统内滋生大量的病菌,不但会造成患者机体免疫力水平的下降,同时还会诱发其他并发症

[2]。基于此,临床中在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通常会配合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营养支持是临床中用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所致的胃肠功能紊乱的常规手段,通过肠内营养支持不但能够及时补充患者机体功能运行所需的营养需求,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胃肠系统内环境的平衡,为胃肠道激素分泌提供有效的条件[3-4]。同时,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进机体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指标的改善,从而改善患者机体整体的营养状态,并且减缓胃肠道系统所受到的应激性反应。另外,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提供及时的肠内营养支持还能够帮助患者更加充分地完成营养物质的吸收,为机体功能的运行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并且能够对胃肠系统形成一定的屏障功能,借此维持和改善患者肠粘膜的完整性,避免肠源性感染等不良问题的发生。与其他方式的应用支持方式相比而言,肠内营养支持具有费用低廉且营养吸收效果好等优势,因此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与好评[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相关健康评分指标均改善,但组间数据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数据差异提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与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意义[6]

参考文献:

[1]沈建,舒金泽,陆恺,孙雪晴,徐海蓉. 肠内营养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性探讨[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2):49-50.

[2]罗辑. 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影响[J]. 当代医学,2021,27(24):179-180.

[3]戴竹泉,嵇朝晖,潘慧斌,邹晓月,费振海,傅恺.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00-103.

[4]秦仪.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0):3414-3416.

[5]徐文婷,王银玲,李静,廖广园,高元妹. 肠内加肠外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4(05):708-711.

[6]梁宾.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安徽医药,2019,23(03):60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