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方式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1
/ 3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方式及效果分析

吴迪

宜兴市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200

【摘要】目的:探究药学干预方式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诊的抗菌药物治疗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均为41例,分别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药学干预,将2组效果予以对比。结果: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95.12%)高于参照组(75.61%),不合理率(4.88%)低于参照组(24.39%),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药物认知水平(92.12±3.69)分、用药依从性(94.52±1.66)分均高于参照组(84.96±4.28)分、(86.13±4.12)分,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低于参照组(17.07%),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抗菌药物应用中使用药学干预,可以明显提升药物使用的合理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药学干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可以通过对菌的细胞进行免疫,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的分泌[1]。抗菌药物能够影响到蛋白的合成,因此,在医院的各部门中都有着大量的使用。抗菌药物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会引起患者的抗药性,还会加重患者的经济压力,严重的还会造成二次感染。另外,抗菌药物滥用不当也可引起多种细菌的感染,从而降低疗效[2-3]。目前,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和难题。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使用,提高疗效,药学干预方式是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重大进展。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纳入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就诊的抗菌药物治疗患者8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41例/组,接受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的小组为参照组,接受药学干预的小组为实验组。参照组,女21例、男20例;年龄最小者19岁,年龄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是(45.12±6.28)岁。实验组,女20例、男21例;年龄最小者18岁,年龄最大者77岁,平均年龄是(45.79±6.25)岁。2组抗菌药物患者的资料相比,(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自愿入组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3)本次研究在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下进行。排除标准:(1)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2)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3)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4)癌症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抗菌药物。

实验组,给予药学干预,(1)成立药学干预团队,与临床医生协作,探讨呼吸系统各病症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制订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计划。定期举行关于抗菌药物方面的讲座,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2)加强药学干预品质,加强对临床医生和药剂师的规范化训练,并定期举办关于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的专题讨论会,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不定时利用宣传栏开展抗菌药物应用的宣传,提高药剂师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意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通过对以往抗菌药物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剖析,制订工作中的临床医师介入规则,向所有的临床药剂师分发《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规范化。(3)药剂师负责患者的用药,并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疾病诊断结果及治疗内容行全面的分析,确定抗菌药物的类型及用量。对患者进行卫生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确保患者合理用药,防止患者产生抗菌药物,在患者提出抗菌药物时,医生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然后再决定是否要进行抗菌药物介入,同时向患者说明抗菌药物的用法,以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识。(4)对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全方位监控,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对用药的安全性进行严密监控,一旦发现有任何不正常的情况,必须立即停止用药,进行紧急处置。

1.3 观察指标

(1)计算2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和不合理使用率。(2)计算2组患者的药物认知水平(0分至100分)、用药依从性(0分至100分)。(3)计算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含皮疹、腹泻、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3.0校准处理,应用(%)表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性应用卡方检验。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药物认知水平、用药依从性,差异性采用t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计算2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和不合理率

如表1,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高于参照组,不合理率(重复用药、滥用抗菌药物、用量不合理)低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1 计算2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和不合理率 {n(%)}

组别

不合理率

合理率

重复用药

滥用抗菌药物

用量不合理

合计

实验组(n=41)

1(2.44)

0(0.00)

1(2.44)

2(4.88)

39(95.12)

参照组(n=41)

3(7.32)

3(7.32)

4(9.76)

10(24.39)

31(75.61)

X2

-

-

-

6.2476

P值

-

-

-

0.0124

2.2 计算2组患者的药物认知水平、用药依从性

如表2,实验组患者的药物认知水平、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计算2组患者的药物认知水平、用药依从性 {,分}

组别

药物认知水平

用药依从性

实验组(n=41)

92.12±3.69

94.52±1.66

参照组(n=41)

84.96±4.28

86.13±4.12

T值

8.1128

12.0945

P值

0.0000

0.0000

2.3 计算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如表2,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皮疹、腹泻、恶心、呕吐)低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计算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n(%)}

组别

皮疹

腹泻

恶心

呕吐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n=41)

0(0.00)

0(0.00)

1(2.44)

0(0.00)

1(2.44)

参照组(n=41)

2(4.88)

1(2.44)

2(4.88)

2(4.88)

7(17.07)

X2

-

-

-

-

4.9865

P值

-

-

-

-

0.0255

3.讨论

近年来,在医学领域中,抗菌药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抗菌药物主要是针对真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性疾病,但如果抗菌药物的应用不当,或者长期服用抗菌药物,会引起抗菌药物的抗药性,从而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4]。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和不科学的使用,微生物的敏感性改变,从而增加了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引起的抗菌药物耐药问题日趋严重,这就需要加强药学干预,从药物选择、使用途径、剂量、使用时机等方面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既往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滥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等不良反应,不但会降低疗效,而且会造成药源性损伤,加重患者的经济压力。从药学干预角度来引导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不仅能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而且能减少抗菌药物的服用周期,从而促进临床上的合理用药。不合理的抗菌药物滥用是导致患者产生抗菌素,乃至致死的主要因素。药学干预是指通过对患者的药学认识,为患者提供标准的药品,可以引导患者合理的服药,从而防止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减少发生药源性并发症。抗菌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病,但如果抗菌药物的滥用或长时间的应用,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和不良反应。药学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化,保障围术期用药的安全性,提高用药效果[5]。药学干预下,通过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是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前提,在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免疫状况,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其次,在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之前,要进行药物的筛选,这是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先决条件。医师要了解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临床药理学,并且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治疗,尤其要注意特殊群体(如孕妇、老年人、新生儿、肝肾功能不全)的用药安全[6]。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和历史情况,为患者开出合理的用药方案,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用药的品种,以增加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注意对老年人用药后的行为进行监测,合理地调节用药剂量和种类,以降低其不良反应。针对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要加大药物教育力度,改正使用不当的药物,从而维持患者的服药习惯。通过加强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的药学干预、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与规范的使用、提高医师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化、针对不合理使用的原因进行剖析,及时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药物认知水平和用药依从性。临床医师采用积极、高效的药学干预方式,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用药、用药类型、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患者制定相应的用药方案,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抗菌药物的用药,减少用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7-8]

据本次调查显示,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高于参照组,不合理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药物认知水平、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充分证实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采用药学干预下可以更好的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并且提高患者对于抗菌药物的认知,提高用药依从性,还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中行药学干预的成效明显,可以降低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霍庚崴,宋莹,陈卫东,等. 抗生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21,28(2):165-170.

[2] 张毅,孙建明,严兵,等. 循证药学干预儿童尿道下裂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药业,2021,30(22):117-119.

[3] 乔进,赵彦,陈霞,等. 2017-2019年临床药师持续干预骨科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4):506-509.

[4] 杜晓俊,刘威,齐丽平,等. 药师干预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效果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20,36(3):343-345,348.

[5] 王双英,韩海英,张继红,等. 监测-培训-计划干预法对儿科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评价[J]. 安徽医药,2021,25(1):191-193.

[6] 张曼,朱素华,徐蕾. 临床药师干预肝胆胰外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分析[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1(11):841-844.

[7] 王源,崔永华,许伟,等. 综合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及作用探讨[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1,21(7):876-880,885.

[8] 徐振兴,吴明赴,刘凤,等. 基于医疗联合体的抗菌药物新型管理模式对基层医院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研究[J]. 儿科药学杂志,2021,27(9):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