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1
/ 3

黔江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姚胜萍,马华兰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重庆 409000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得到适用于本地区的病原菌感染谱和抗生素治疗方案,为本地区的血流感染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规范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减轻人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生存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5月1日到2022年4月30日我院住院的通过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共同确诊为血流感染的患者临床数据,使用VITEK MS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使用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余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分析其阳性率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结果:开展血培养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病原菌762株,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有革兰阴性杆菌447株,占分离到的病原菌株数的58.63%;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中分离到的革兰阳性菌的株数次之,为292株,占分离到的病原菌株数的38.40%;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中分离到的真菌株数最少,为22株,占分离到的病原菌株数的2.98%;主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大肠埃希菌是血流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28.72%);主要的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较高,耐药率呈总体下降趋势,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一直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主要革兰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上升;屎肠球菌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且耐药性均高于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平稳状态。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及时进行病原菌和耐药性监测,持续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正确选用抗菌药物,降低病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及早控制血流感染,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关键词:黔江区血流感染病原菌临床分布耐药性分析

血流感染也称为败血症,是指血培养阳性并且患者有全身感染的征象[1],由于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引起感染播散,在临床上可分为单菌血流感染以及多菌血流感染[2-4]。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血流感染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药性也在增加,使得治疗面临诸多困难[5]。血培养是是目前临床判断血流感染的一项常规医学检验项目,能够针对病原菌提供可靠的药品结果,对于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地区的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存在差异,并且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也较多[6-7],病原菌如果在血液中繁殖生长就会产生毒素以及其他代谢物,严重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凝血的改变、休克,甚至是致人死亡。美国一项研究显示,2021年住院患者菌血症发生率为5.9%,所致死亡率为15.6%[8]。因此应定期监测本区域发病特点,掌握各类致病菌的耐药情况,保护易感人群,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有效减少血流感染病的发生[9]。本课题通过对本地区各病区和年龄阶段是流感染病例进行规范的血培养操作、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分析,得到适用于本地区的病原菌感染谱和抗生素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抗菌药物依据,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病人感染率,为本地区血流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5月1日~2022年4月30日我院住院的通过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共同确诊为血流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保留同一患者相同细菌第一株,剔除重复菌株。

    诊断标准:1.1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2001年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0]:(1)患者入院48小时后出现以下临床表现:体温>38℃或体温<36℃,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①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②有SIRS而无明显感染灶;③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④收缩压<90mmHg(12kPa)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40mmHg(5.3kPa)。(2)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①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②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纳入标准:①纳入确诊为血流感染的患者,出现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如高热、寒战、无其他原因解释的休克等。②患者入院时间不少于48小时。③对患者进行两次及以上的血培养结果为同一致病菌。

排除标准: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排除未在患者高热、寒战或休克的24小时内进行血培养的患者。

1.2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回顾性的收集统计记录左右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即年龄,性别等,基础疾病、药物使用、合并症、住院时间以及预后等相关的临床资料。选取的血常规标准均在患者寒战或高热时通过无菌操作抽取的静脉血20ml~30ml,分别注入两对需氧培养瓶和厌氧培养瓶中

[11-13],并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14]进行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实验结果参照美国临床试验标准,国家委员会标准判断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血流感染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WHONET5.6进行药敏性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正态计数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中位数”表示,两组独立、正态、方差齐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二、结果

2.1临床基本资料

上述762株病原菌分离自487例血流感染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188例,男性患者有299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13岁,平均年龄(40.63±16.2)岁,见表1。

1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及构成比(n%

项目

病历资料

人数

性别

299(61.4)

188(38.6)

年龄

<60

350(71.9)

≥60

137(28.1)

2.2病原菌的检出种类及构成比

本研究共分离出76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为543株,革兰阳性菌为204株,真菌为15株。在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包细胞的数量较多。在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数量较多。真菌中热带假丝酵母菌、隐球菌数量较多。血液病患者与非血液病患者中的病原菌进行比较,血液病患者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包细胞构成比非血液病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病原菌的检出种类及构成比

病原菌

血液病患者(n=487)

非血液病患者(n=650)

P

革兰阴性菌

543(71.2)

341(52.5)

-

大肠埃希菌

196(25.7)

86(13.3)

0

肺炎克雷伯菌

133(17.5)

86(13.3)

0.036

铜绿假单胞细胞

103(13.5)

18(2.8)

0

其他革兰阴性菌

111(14.5)

150(23.1)

-

革兰阳性菌

12(26.8)

275(42.3)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7(15.3)

158(24.2)

0

金黄色葡萄球菌

2(3.3)

13(2.0)

0.124

屎肠球菌

1(2.4)

33(5.2)

0.018

其他革兰阳性菌

47(6.1)

71(10.9)

-

真菌

15(2.0)

34(5.2)

-

热带假丝酵母菌

12(1.6)

5(0.8)

0.212

隐球菌

15(0.2)

4(0.7)

0.607

其他真菌

1(0.2)

24(3.6)

-

2.3 主要病原菌耐药率变化趋势

2.3.1 主要的革兰阴性菌

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呈总体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总体下降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对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呈总体下降趋势,见表3。

3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变化趋势

药品

耐药率

系数

P值(ARIMA模型)

变化趋势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左氧氟沙星

64.56±5.66

16.53±9.13

12.69±11.19

-1.14

-0.40

-2.85

0.01

0.95

0.00

下降

平稳

下降

环丙沙星

66.23±5.18

21.50±9.50

10.02±9.92

-1.25

-0.60

-1.86

0.56

0.96

0.02

平稳

平稳

平稳

阿米卡星

4.18±2.42

4.85±4.24

2.88±0.29

-0.42

-0.45

-0.65

0.00

0.22

0.64

下降

上升

平稳

头孢他啶

33.41±15.43

19.14±16.92

11.56±8.52

-3.42

-2.24

-0.43

0.22

0.03

0..15

平稳

下降

平稳

头孢吡肟

33.03±17.13

19.31±16.56

11.78±8.30

-3.11

-2.03

-0.23

0.22

0.03

0.15

平稳

下降

平稳

2.3.2 主要革兰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上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平稳状态,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敏感,见表4。

4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率变化趋势

药品

耐药率

系数

P值(ARIMA模型)

变化趋势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左氧氟沙星

21.32±17.84

12.61±8.24

76.28±6.08

3.65

0.029

-0.75

0.01

0.89

0.74

上升

平稳

平稳

青霉素

96.10±17.86

95.97±4.39

84.65±5.09

-0.10

-0.80

-0.92

0.80

0.62

0.23

平稳

平稳

平稳

讨论:

血培养是一项常规的医学检验项目,可以明确病原菌并针对病原菌提供可靠的药敏结果,为血流感染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15]。本次研究中,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常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中屎肠球菌的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但呈下降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上升。通过研究得出了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血流感染的诊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对于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细菌耐药产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道新,刘楠,师泽元,丁楠楠,冯椿茜,赵文利.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meta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1):1954-1959+1964.

[2]刘法永,胡萍,戴丽.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2,15(05):666-669.

[3]李乾,赵欣,张晓维,鲁华鹏,贾蓓,柳丽.成人不同静脉通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网状Meta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8):1720-1727.

[4]李金花,王莉杰,戚熠,谭艳,李旭英,雷静,肖羽乔,胡美华.医护人员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置入重点措施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08):1232-1237.

[5]王霞,邵欣,旷璐,孙众,刘晨霞,刘聚源,蔡虻.183所三级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1):1371-1377.

[6]郑巧伟,罗赛赛,任晓东,陈延绅,张迪,封卫毅,魏友霞.某院近10年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分析[J].中国药业,2022,31(11):116-120.

[7]王芳,余锋,姚豪杰,王丽华,赵彦娜.导管相关性真菌血流感染病原菌生物膜形成及预后影响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03):408-411.

[8]林丽玉,许丽春,张鑫,钟玉凤.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0):1478-1484.

[9]徐鸟飞,唐晓琼,毛敏,冉晓芳,廖明燕.2017~2020年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09):1515-1520.

[10]龙姗姗,黄湘宁,张杰,钟敏,刘爱波,喻华.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6—2020年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医药导报,2021,40(08):1053-1059.

[11]鲁华鹏,马梅,何晴,郎澜,田波彦,肖奇贵,杨勤玲,吕毅,辛霞,郑雪梅.中等长度导管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Meta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20(04):309-319.

[12]李丽玲,AlexaMcArthur,姚莉莉,李昭颖,顾莺,胡雁,吕天婵,朱晓婷,胡晓静.基于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管理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04):311-316.

[13]尹章勇,周华,符一骐,杨青,黄金伟,周建英.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20(04):388-395.

[14]毛镭篥,肖盟,王贺,赵颖,徐英春.全国多中心细菌耐药监测网中血流感染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15(02):120-125.

[15]方盼盼,杨俊文,高凯杰,杨俊梅,孙红启,王颍源.2014-2019年郑州某儿童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房,2020,31(01):98-103.

基金:重庆市黔江区科技计划项目:黔江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编号:黔科计 2021018